吳東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進入新時代,如何更好地開展理論宣講工作,切實把干部群眾的思想武裝起來,是擺在理論宣講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2020 年5 月至11 月,赤峰市委講師團通過實地觀摩和組織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對紅山區和巴林左旗開展理論宣講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實地考察了部分基層學習講堂利用新媒體開展宣講活動的情況,對進一步創新做好基層理論宣講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利用新媒體開展的線上宣講和傳統的線下宣講是當前理論宣講的兩種形態。赤峰市在充分運用新媒體開展好線上宣講的同時,不斷激發傳統理論宣講的資源和活力,線上線下相結合,使理論宣講做到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有力提升了理論宣講的引領力、吸引力、滲透力、影響力。
做好理論宣講的“新”字文章。借助新媒體形式,豐富理論宣講載體。一是通過網上學習講堂建設推進理論宣講工作。建成理論學習微信矩陣群2300 余個,基本涵蓋市直各主要單位、市屬企業、各旗縣區本級、各鄉鎮蘇木街道、各嘎查村社區及各大中小學校。理論學習微信矩陣群的功能主要是及時轉發上級和市本級媒體刊發的理論文章、上級有關部門和市委宣傳部組織制作的理論宣講產品(微視頻、微語音、H5)等。二是借助新媒體制作理論宣講產品。紅山區探索建立由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網站等組成的新媒體傳播矩陣,成立擁有17 個黨組織和7 家媒體的“紅山融媒黨建聯盟”,通過組織融合、陣地融合、平臺融合等手段,實現資源共享、活動共創、人才共育。在“中國紅山”APP 開設“學習論理”欄目,僅2020 年上半年就制作刊發理論宣講視頻39 部、理論文章143 篇,有效擴大了宣講工作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通過微視頻、微宣講的方式,將理論宣講內容制作成動畫、短視頻,先后推出《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系列原創動漫解讀55 期,使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宣講更加通俗化、立體化,增強了理論宣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截至目前,“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赤峰市黨員干部中的普及率已達80%以上。通過加大平臺內容建設力度、圍繞時事熱點開展創作,赤峰市各旗縣區和市直有關單位供稿積極性不斷增強,優質作品不斷涌現。2020 年,上級平臺共采納赤峰市推薦的作品1287 篇,其中中宣部平臺采納130 篇。
做好宣講陣地的“活”字文章。一是守住用好線下宣講陣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學習講堂3658 所,其中道德講堂2157 所、開放式講堂2006 所、機關共享式學習講堂128 所(上述講堂有部分重合)。通過靈活運用講堂的陣地功能,開展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理論宣講,有效盤活了學習講堂這一陣地。2020 年上半年,各類講堂共開展理論宣講31161 次,受眾546761 人。二是拓展用好網絡宣講陣地。紅山區融媒體中心作為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主動創新傳播方式方法,通過對重大主題宣講進行現場直播,極大方便了不能現場聆聽講座的干部群眾,做到“遠水也可解近渴”。目前,紅山區理論宣講網絡直播已輻射到基層企事業單位和村民(居民)自治組織。巴林左旗積極探索將網紅納入宣講隊伍,以“抖音”“快手”等平臺為載體,借力網紅聚攏人氣,精心制作微視頻、短視頻等宣講教材,在宣講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2020 年上半年“脫貧攻堅宣講百日攻堅”行動中,巴林左旗協調當地網紅“赤峰老秦”團隊,精心編創宣講微電影《全勝村的小康故事——劉二脫貧》,網絡瀏覽量達20 多萬次。三是針對不同宣講對象,做到分眾化宣講。在建立覆蓋各領域的宣講人才庫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分眾化宣講工作。面向各級各類學校,組建“8090”青年宣講團;面對基層農牧民,組建基層百姓名嘴宣講隊伍;面對機關干部,組建由黨校、高校教授,博士研究生組成的宣講團。
重視理論宣講的形式創新,輕視宣講內容的打造。有的宣講產品刻意突出“高大上”之“形”,而忽視了居于核心地位的理論宣講內容,沒有做到“形神兼備”;部分宣講產品在講道理時“居高臨下”,談話題時“隔靴搔癢”,未能契合大眾的需要。
重視作為理論宣講新陣地的新媒體,輕視傳統陣地。新媒體的出現,為傳統的理論宣講更好地為大眾所接受提供了廣闊舞臺。有些理論宣講工作者過度依賴以新媒體為工具開展理論宣講,導致“鍵對鍵”得心應手、“面對面”捉襟見肘,出現宣講時“不走心”、和受眾互動不能“心連心”的情況。
重視新媒體帶來的多樣化信息,輕視對信息的甄別。互聯網和新媒體中有豐富的資料,為宣講工作帶來極大便捷。但一些理論宣講工作者不加甄別,盛行“拿來主義”,導致理論宣講變成各種信息的“大雜燴”。
重視新媒體理論宣講的載體樣式,輕視理論宣講者的主體素質。有的理論宣講盡管形式上很新穎,也吸引眼球,但實際效果好不好,歸根結底“在人而不在物”。這就要求理論宣講工作者必須在活躍形式的基礎上,著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理論素質。
一是強化內容打造,做到新媒體理論宣講“內外兼修”。新媒體背景下的理論宣講,仍要堅持內容為王。理論宣講人員要對宣講內容進行精細打磨。唯有如此,理論宣講工作才能“內外兼修”“栩栩如生”,得到大眾的喜愛。
二是進一步鞏固線下陣地,實現理論宣講網上網下同頻共振。持續鞏固和開展線下陣地的宣講,以更多樣化的形式和更切合百姓需求的視角開展理論宣講。拓展線下講堂網上直播等形式,克服因場地限制等因素造成的不能滿足群眾學習需求的現象。
三是強化新媒體技術學習,打造新媒體理論宣講高地。培養和引進一批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人才,組建新媒體理論產品專業制作隊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務求貼近實際、貼近百姓生活,打造出一批形式新穎、通俗易懂的新媒體理論宣講產品。
四是強化理論宣講隊伍綜合素質,確保宣講員“登堂入室”。理論宣講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宣講員隊伍素質如何直接關乎網上網下宣講的質量和群眾的認可度。因此,要鍛造一支既懂理論、又懂互聯網傳播的理論宣講員,使他們既是線下宣講的行家里手,也是新媒體宣講的“網絡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