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沐
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幾年的發展,特別是2020年,可以用“在糾結中前行”來描述。一方面,傳統交易形式的規模在不斷萎縮,市場的整體交易狀態除了個別交易形態以外并不活躍;另一方面,市場機構的預期不斷提高,業態創新的融合生發持續深入,但卻沒有改變中國藝術品市場底層結構的發展趨勢。可以說,中國藝術品市場尚處于一種混沌、矛盾與無助的境況中,亟待進一步向市場發展的實際回歸、向理論研究的理性與常識回歸,真正地實事求是地尋找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現實狀況認知的共識,進一步建構中國藝術品市場分析研究的共同框架,從而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發現新時期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系統性的內部規律,并在規律的深化認知與推動下,凝聚市場與社會的共識的力量,尋找新的市場發展戰略方向與突破口,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高質量快速發展。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創新發展其實一直鼓勵著我們。到了今天,當我們需要展望與分析202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時候,忽然發現,在藝術品市場這個古老的行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這么重視與關注新的市場力量、新的市場創新業態。因為,我們看到了如果沒有新的業態,中國藝術品市場就不可能這么有韌性;如果我們看不到新業態給中國藝術品市場帶來的活力,可能我們真的就無法勾勒其發展的未來。
中國藝術品市場雖然已經進入新常態,但下行壓力還是很大,需要綜合考慮系統性的影響因素。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將近4000億元的發展規模,更為重要的是其業態結構空前豐富多元,與社會的互動影響不斷強化。我們必須意識到,今天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狀況的形成,特別是要把周期性問題和結構性、體制性的問題相區別,這就需要告別慣性思維。所以,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厘清各種因素,這是研究與認知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態勢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分析與認知202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些重要的現象:
從2011年秋拍出現新一輪調整的信號以來,十個年頭過去了,但中國藝術品市場并沒有出現新的一輪市場崛起的基礎與動力,這導致十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逐步萎縮,市場的信心也游離不定。藝術品市場是一個信心市場,如若市場信心沒有呈現聚集歸攏,那么市場的行情就難以真正回歸。
十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發生了多輪高強度市場預期管理的努力,市場的機構預期不斷被拉高,但最后都以底層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沒有形成響應而終告失敗。可以看到,類似的高強度市場預期管理努力又一次在202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上演,先拍賣再博覽會推動,先香港再內地,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沖擊與拉動。但由于市場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市場的信心難以持續建立與聚集回攏,最終并沒有形成底層市場積極響應,中國藝術品市場在糾結與不甘中迎來了2021年。

拍賣會現場(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巨大需求及科技融合發展的拉動下,在新的政治生態與后疫情時代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藝術品的消費場景在發生大的變化,融合體驗消費大行其道,與此相對應的網上營銷手段與模式快速發展,不斷建構起以網上直播為核心的新的營銷模式與創新業態,另一方面是過億拍品不斷出現在拍賣市場中,不斷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度。博覽會的熱烈場面與比較高的成交額,也在刺激著藝術品消費市場的不斷崛起。但是這些看點由于缺失市場基本面與市場基礎機制的支撐,始終難以形成相對持續的熱點,更談不上市場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人們目前普遍有這樣一個困惑,那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市場利好與發展的有利條件,無法啟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新一輪行情?2020年讓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巨大潛在需求及科技融合的快速發展,很難進一步啟動傳統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也就是說,我們無法利用傳統藝術品交易市場發展的慣性,來推動新時期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創新發展。新的市場發展動力需要新的市場基礎與新的發展模式,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需要新的發展軌道,這就需要我們推動市場創新發展的新結構重塑。
202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這些糾結現象,其實都有其內在的市場底層結構的原因。事實上,市場的糾結其實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前行過程中的一種老與新、傳統業態與創新業態的博弈過程,正是在市場糾結的趔趄中,我們看到了哪些是衰老的內容,哪些是生命的活力,看到了新的一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春風。
我們把中國藝術品市場存在的基本問題總結為四個方面:一是誠信機制建設緩慢。其中,制假、販假、假拍,“三假”問題嚴重,且得不到有效的監管和制裁。二是定價機制發育滯后。表現在市場秩序混亂,拍賣市場一股獨大,私下交易泛濫,畫廊業被邊緣化,藝術品的定價機制嚴重扭曲。三是退出機制建設缺失。藝術品資本進入難、市場投資規模擴大難,制約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很多藝術品收藏投資者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購買藝術品的時候很容易,但當要將藝術品變現的時候就很難。四是市場支撐服務體系發育不良。其支撐體系中,市場管理體系、行業管理組織不健全,監管幾乎空白;服務體系中,確權、鑒定、評估、鑒證備案、集保甚至運輸等服務功能基本上都有缺失,嚴重制約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除了以上四大基礎問題之外,決定中國藝術品市場創新發展的主要方面,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重要的市場底層結構的問題。
市場經濟中有一個最基本、最核心的關系,那就是供需關系。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供需關系一直處于錯位或者是扭曲的狀態。一是在供給方面,供給側過度市場化,供給的商品規模巨大,路徑繁多,但供給效率低下;二是需求方面,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除了傳統的市場交易,我們很難找到釋放這種需求的路徑,更沒有為這種需求進行專業化服務的平臺,在傳統市場交易中,唯一可以稱為公開交易市場的就是拍賣市場。面對過度不市場化的需求側與過度市場化的供給側,中國藝術品市場供需機制的扭曲,是制約市場健康、快速發展的瓶頸。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分化加劇,市場二元化結構正在快速形成的過程中。隨著我國人均GDP的增長,人們的消費結構的快速轉型,同時拉動中國藝術品消費市場迅速崛起。與此相對應,隨著藝術品市場結構的轉型,收藏投資市場也在迅速成長,由于消費市場與收藏投資市場的不同價值取向,使得當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形成二元化的市場結構。在以下三大動力的推動下,這種二元化結構正在走向深化:一是我國文化藝術消費的崛起;二是藝術品作為優質資產的“擠出”效應;三是全球性的藝術品市場“激發效應”可能再次出現。中國藝術品市場二元結構的形成,在短期內是一種積極的信號,但長期來看,不利于統一的市場基礎的形成,反映的是市場價值觀趣向出現了分歧。消費市場更多的是關注大眾消費的文化取向,個性化、時尚化、輕薄化、快捷化是其追求的主流;而收藏投資市場,更多的是關注藝術價值與投資收益,追求的是價值投資的理念。因此,消費市場與收藏投資市場的對接問題,并不簡單的是一個價格問題,也不僅僅是大眾與小眾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審美文化重塑的問題。也就是說,需要由社會美育及藝術教育來不斷擬合其分歧,以鞏固藝術品市場中的價值共識。

傅抱石 大滌草堂圖 設色紙本 1942年傅抱石繪本幅:84.5cm×58.5cm徐悲鴻題詩堂:23cm×58.5cm成交價:RMB 1.38億
藝術品市場逆周期效應往往是擠出效應或者是激發效應的結果。后疫情時代,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的逆周期效應及“擠出”“激發”效應的疊加能不能出現?這是2021年人們普遍有的一個疑問。大家可能還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世界藝術品市場的表現記憶猶新。當下,我們又一次面對新的危機所可能帶來的“激發”效應:一是我們仍然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困境,目前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非常脆弱,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會重燃導火索;二是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暴增,發展動力不足;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導入不穩定因素。202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告訴我們,2021年主要還是看市場發展的基本面及市場創新需求的發展變化。
關注消費需求市場是因為當前我國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正在發生轉變,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基礎之上的。為什么在談中國藝術品市場需求管理的時候需要研究藝術品綜合性服務平臺,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個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潛在需求非常巨大。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大眾所持有的金融資產規模約為160多萬億元,而根據國際有關經驗數據測算表明,與如此大規模的金融資產相對應匹配的藝術品資產規模,其潛在市場規模高達約8萬億元,然而當前我國已經釋放出的藝術品市場規模則不到4000億元。也就是說在8萬億元與不足4000億元之間的巨大差額,就可以被認為是潛在的藝術品市場需求的發展空間。另一個是管理需求,特別是創新需求、釋放需求、優化需求需要專業化的平臺。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在需求,目前還沒有一個專業化的服務平臺來進行服務對接。由于藝術品及其資源的特質,需要有較長的服務鏈條與較為完善的支撐體系來支撐服務,沒有專業化的綜合服務平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需求管理就難以實現,更遑談消費需求的釋放問題。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業態不斷變化與發展躍遷的過程,可以概括為傳統業態、混合業態及新業態三個基本類型。傳統業態下市場的主要交易制度與交易形式是點對點、面對面的實物交易,其資訊主要靠圈子化,管理主要靠人情化實現。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混合業態出現,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將傳統業態互聯網化。隨著新基礎設施與數字化場景的建構,中國藝術品市場改變了以前靠傳統管理方式為客戶提供管理與服務的狀況,而代之以數字化、精準化的服務與管理實現交易管理。事實上,對于精準服務與管理,可分為兩個層次探討:在混合業態下精準服務與管理是對客戶需求的精準管理與服務,而在新業態下,對客戶的精準服務與管理則表現為,除了需求的精準管理外更多地實現對客戶信用的精準管理。與新業態的變化相對應的是交易管理與金融服務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新業態下的基礎設施、交易形式、交易機制與場景都在發生變化。
中國藝術品市場在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藝術品商品化、資產化、金融化、證券化(大眾化)”的發展趨勢已經顯現,其中資產化發展是重點。因為資產化的發展已經成為藝術品市場發展創新過程中的基礎與核心環節,只有通過藝術品的資產化,才能有效地利用資產化平臺機制解決藝術品商品化過程中的“貨真價實”問題,才能有效地利用平臺化機制,整合金融體系資源及產業與市場的支撐體系,實現藝術品資產的金融化發展,從而完成藝術品金融資產在金融體系的平臺上的便捷流轉,實現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退出機制的建設等一些重大的問題。
以上分析可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新業態是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底層結構的變化發展過程中生發中來,只有深刻弄懂了市場的底層結構,新業態才可能是活生生的市場的現實存在。
在今天,如果不研究與分析認知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新業態,就不可能理解市場發生了什么,當然,也不可能認識到市場向哪里去。新業態已經是認知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基礎。中國藝術品市場新業態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發展的戰略基礎,也是202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創新發展的熱點。目前,挖掘需求、創新需求、釋放需求與優化需求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最為迫切的任務:積極發展藝術品消費市場,努力提高藝術品市場的有效供給能力。藝術消費的發展關鍵取決于藝術品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水平,以及消費產品的提供能力。特別是平臺+互聯網為藝術消費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元化、多樣態、多路徑的可能,從而極大地推進了基于場景體驗的藝術消費的發展。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業態的豐富與結構的多元,業態的跨界融合發展成為一個大的趨勢,在數字化潮流的驅動下,基于新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場景成為新業態發展的核心,這為新業態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加廣泛的空間有可能性。
中國藝術品市場更多的是需求市場強力拉動的結果,而需求的產生有其基本的邏輯。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有兩個根本的內在動力:一是消費產生的需求;二是科技催生的需求。新時期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發掘與釋放市場的潛在巨大需求。藝術品綜合性服務平臺建構普遍缺少。在法律法規、政策與監管等方面所表現出的一系列障礙無法很快突破之前,進行這些瓶頸突破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在特定時空中,整合已有優勢資源與產業支撐服務,通過建構藝術品綜合服務平臺與金融體系對接,創新更多的金融產品服務現實的市場需求,來實現點的突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新業態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催生與實現這些需求:一是創新并改變藝術金融服務方式;二是創新服務產品;三是為市場監管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與支持;四是可以通過建構不同的平臺,整合更多的資源,更多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樣態以及更加個性化的需求。
藝術品市場經歷了傳統業態、混合業態、新業態的發展過程,在傳統業態中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體系有三種交易模式:畫廊、博覽會和拍賣會。混合業態主要是指傳統業態的互聯網化過程,主要是指有了藝術電商業態的發展。新業態的發展基礎是基于數字化,以及基于數字化基礎上的新的基礎設施。如中國傳統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一年的成交額大概在四五百億元(包括港澳),而在新業態的發展中,微拍堂基于App,2019年的成交額在420多億元,2020年估計要達到五六百億元。一個基于App的藝術電商,其成交額已經超過了傳統藝術品市場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業態(拍賣)的總成交額。因此,新業態必須要有與之適配的新理念和手段去認知,去把握其發展的內在規律,同時,其對應的市場與產業的體系,也一定需要做出基于新業態的變化。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20世紀90年代我國最大的藝術電商“某某在線”,當時它的網上拍賣業務的實現需要一棟樓的體量、一大批人員提供相應的支撐服務,而如今科技融合的快速發展,在新基礎設施和新數字場景建構已經初具雛形的狀況下,開展同樣的拍賣活動,可能只需要一個直播人員、一部手機、一臺補光燈就能輕松實現。數字化潮流正在推進新電商的崛起,深刻改變著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格局。
在新常態下,金融市場的競爭進入充分競爭期,金融業的功能也在發生快速的變化,中國金融體系的功能逐步由融資為主慢慢轉變成融資和投資并重,而且未來逐漸向以投資和財富管理為主轉變。競爭使得金融市場越來越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以關注客戶需求為主線,而金融市場的核心客戶群體——高凈值客戶對優質藝術品資產表現出的興趣與需求,一直是金融市場進行產品與業務創新發展的一個動力。
今天,中國藝術品市場新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數字化場景的建構,已經使我們認識到從戰略的高度去挖掘它的傳承,認知它的發展規律與戰略方向的重要意義。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越來越成為一個大的文化藝術與經濟系統,獨具特性,因此并不能被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框架與體系所涵括。正是這種獨特性使得研究與探索其發展過程中的內在獨特規律,以及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分析框架、方法與手段,進一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市場系統、結構與體系,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市場現代化治理體系,成為一個重要的戰略選擇。202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新業態,不知不覺中正在壯大,不斷煥發出越來越藝術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