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積極進行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以本地自然生態及志愿服務為依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017年10月,中國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是實現農村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積極進行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以本地自然生態及志愿服務為依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受追捧的足球與柚子
在新都斑竹園街道三河村,以前村民的娛樂活動以打牌為主,如今,踢足球的人越來越多,運動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014年起,我們集中全村力量建起了兩個標準足球場,當時只是想通過足球運動帶動些人氣,擴大柚子的銷售。”三河村黨支部書記譚杰說,新都柚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也是三河村的支柱產業。經過5年多的努力,三河村的足球產業逐步發展起來,成立了成都市首個農民健身足球俱樂部,“寶柚杯”逐漸發展為四川最具影響力的7人制賽事品牌。通過足球吸引人氣,口感上佳的“新都柚”也受到球友和游客的追捧。
在三河村,針對足球愛好者,當地還打造了主題餐廳、火鍋等項目,吸引投資上千萬元人民幣。2019年,三河村吸引游客 20 余萬人次,帶動消費 2000余萬元。對于當地村民而言,足球產業的發展,不僅讓他們增加了收入,也為他們提供了家門口的運動健身場所。
每到開放日的傍晚時分,球場周圍就擠滿了前來活動的村民,小孩子在足球俱樂部成員的專業指導下,有板有眼地練習基礎動作,未來的“中國梅西”沒準就會在他們中間誕生。
鄉村新景象
在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之時,鄉風文明建設滯后、群眾精神生活匱乏等方面的問題暴露出來。為解決此類問題,當地把三河村的田間地頭、村居院落打造成為進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課堂”。目前,三河村以連片整體規劃的觀念,打造出了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小蔓家”餐館正是其中之一。“作為文明實踐點,我們主要為游客提供一些免費基礎服務,比如開水、雨傘、消毒液、創可貼等等。”經營者陳正建說,“我是隔壁安樂村的村民,今年三月來到三河村創業。”在創業之初,陳正建得到村里很多幫助,包括整體環境打造、風貌整治、宣傳營銷等。當了解到三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策略后,他便申請將餐館設置成一處文明實踐點位,自己也在第一時間加入了志愿者團隊。
依托志愿者服務隊伍,三河村廣泛開展了豐富經濟業態、培育時代新人、引領鄉風文明、助力生態文明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通過發動村民志愿者整治院落風貌、改造房屋、修建院道和循環水道、栽種樹木、安裝庭院燈、改造垃圾房和公共衛生間,三河村形成了“青磚碧瓦朱門、穿斗窗花露臺”的靚麗風景線,塑造了新時代“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生態文明鄉村新景象。
打造有“溫度”的社區
“多虧了志愿者幫我修好了煤氣灶,不然中午飯都沒法做。”新都區軍屯鎮金牛村村民陳志芳在社區請修服務中心填寫了請修卡,不到一個小時,社區志愿者劉昌杰就免費上門為她修好了煤氣灶。劉昌杰也因此次“義舉”收獲志愿服務積分兩分。
在新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正成為社會治理的生力軍。金牛村的請修服務,鼓勵居民群眾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鄰里鄉親維修門窗、水電氣等,通過鄰里互助打造有“溫度”的社區。
據了解,請修服務隊伍里包含水電工、園藝師、門鎖修理師、電焊工等40余名“能工巧匠”。志愿者在免費志愿服務后,會獲得志愿積分,積分能兌換成糧油米面等實實在在的“獎勵”,形成“奉獻—積累—回報”的志愿服務模式。
目前,軍屯鎮共有注冊志愿者 9900多名,他們借助志愿服務將溫暖與正能量傳遞。
王 越 《天府文化》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