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李女士于2009年大學畢業后,作為“大學生村官”進入蕭山區河莊街道辦事處城隍廟社區工作。2012年10月,她被調至河莊街道辦下轄的建設村村委會工作。2013年4月,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2016年2月,因個人發展原因她提出離職,“去創業了”。
2017年8月,李女士生下第二個孩子。同年11月,李女士返回河莊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街道辦)工作,“大概七八月份接到街道辦電話讓我回去工作,因為大學生村官離職未滿三年可以轉為社區工作者。我在衛生與計劃生育科室工作。”
2019年,李女士再次懷孕,她打算將意外懷上的第三胎生下來。2020年8月,李女士生下第三個孩子,“90天的產假休滿后,我主動到單位上班,黨建辦的負責人跟我說產假是128天,讓我休滿128天再來,到時候給我辦(離職)手續。”同年12月16日,她收到原單位出具的《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李女士認為,當時她尚處于法定哺乳期內,此舉涉嫌違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李女士向記者提供的《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顯示,李女士于2017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14日在河莊街道辦事處工作。現因違反《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17條、第18條,根據《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44條“不符合法定條件多生育的,除按照本條例規定繳納社會撫養費外,產假期間不發工資,妊娠、分娩等一切費用自理,取消其他生育福利待遇,男女雙方各處降級以上的處分,直至開除公職”。
另據《杭州市專職社區工作者管理實施辦法》【杭社建(2019)2號】第25條第6項“有違反其他法律規定或文件政策規定的情形的應退出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規定,李女士被要求于2020年12月15日起退出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工資發放到2020年7月,社保和公積金交到2020年12月。
《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上寫明“經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乙方簽字處附有李女士的全名。
對此,李女士表示,雖然她簽了字,“但這并不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實際上是(街道辦)單方面辭退我。”
李女士申請勞動仲裁請求原單位支付賠償金及拖欠工資、年終獎等共計146000元。
仲裁委查明后認為,李女士確有違反計劃生育相關規定生育子女的行為,按規定街道辦可不給予李女士相關產假待遇;李女士作為專職社區工作者,日常從事計劃生育相關工作,理應掌握并熟悉國家相關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政策,然而在此前提下,李女士仍違反計劃生育規定生育。
因此,街道辦當然可以依據計劃生育條例的相關規定,并結合其所在地有關專職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的具體規定,要求李女士退出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并依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解除與李女士之間的勞動關系。
仲裁委表示,李女士亦在相關文書中進行簽字確認,表明對文書中所載明的事實予以認可。
綜上,3月9日,杭州錢塘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駁回李女士的各項仲裁請求。
對于此仲裁結果,李女士不服,“違反計生條例這個可以討論,但說我曠工要拿出證據。”李女士稱,目前她已向蕭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月29日下午,河莊街道辦事處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街道辦已知曉李女士提起訴訟,“官司自然會有一個結果。”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