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楚玉
摘? ?要: 2017版高中語文新課標在必修課程“表達與交流”中提出:“力求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特長自主寫作。”這里“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正是個性化寫作。在高中生寫作逐漸出現“模式化”“代言化”的情況下,真正做到個性化寫作,需要寫作能力的支持,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 個性化寫作? ?語言表達能力? ?高中生
個性化寫作是提倡自由表達、創造性表達,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寫作教學理念。在現階段高中寫作教學中學生逐漸出現作文形式雷同、內容簡單、大講空話等情況。基于這種情況,大力提倡個性化寫作勢在必行。如何促進高中生個性化寫作,需要學生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增加學生作文中語言傳遞信息量,提升作文語言難度水平、語言風格成熟度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個性化寫作。
一、個性化寫作理念及存在問題
個性化寫作顧名思義,就是在寫作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現階段高中生由于學習壓力和知識儲備的問題,在寫作中往往出現模式固定、內容簡單、缺乏自我思想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倡導個性化寫作可以促進學生自由表達,寫出真實的思想情感。
(一)何為個性化寫作
關于個性化寫作,葉培祥在《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索》中這樣定義:“個性化作文應具有新穎的審視角度,獨特的價值判斷,獨特的審美傾向,真誠的情感體驗,靈活的表達形式。”在義務教育課標第四學段寫作教學目標中,這樣要求個性化寫作:“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高中課標指出“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
在學生越來越傾向于“模式化”“平庸化”的階段。倡導個性化寫作,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增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最終實現學生有創意、真情實感表達的要求。
(二)高中生寫作存在的問題
在過去的寫作教學中容易產生兩種錯誤取向。一種是教師在寫作訓練中注重外在化、規范化的寫作技巧,忽視學生對生活的內在感受,造成學生作文出現“雷同”情況。學生的作文往往具有類似的體裁、相似的立意、雷同的表現手法。長此以往,一個作文要求下會出現大量相似的作品。另一種情況是學生易出現“代圣人言”的習作。在作文教學中不注重學生對生活感受的培養,要求學生講大道理,使學生的作文出現思想空洞、滿篇空話、套話的情況。一篇作文看似正義道德,最終只是單薄的宣言,缺乏自己的思想。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行個性化寫作的教學理念能有效解決問題。在作文中學生能夠自由表達,看到各類不同的作文體裁,不同的表現手法,以及對作文題目各有特色的想法。不僅學生能夠提高對寫作的興趣,教師講評作文時也能有更多的熱情。倡導個性化,讓學生大膽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能夠在增加作文內涵的同時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對語文課程人文性的一種表現。
二、促進個性化寫作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語文課程對于人文性的要求逐漸增強,在作文教學中要求體現出人文性。要想實現這一要求,必須大力倡導個性化寫作。根據2017版新課標的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學生的作文必須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根據上述要求,倡導個性化寫作能夠滿足現實性的需求。
(一)實現人文性的需要
根據語文課程人文性的特點,語文課程要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拓展精神空間;在強化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過去模式化、系統化的作文教學雖然教會學生如何中規中矩地完成一篇合適規范的作文,但這樣僵化的教學卻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視野限制于窄小的范圍中,遠不能達到語文課程人文性的要求。
對于這樣的情況,個性化寫作能夠滿足人文性的要求。要求學生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學生就要善于觀察生活,且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用文字寫出來。長期進行這樣個性化寫作訓練,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情感體驗。在最新的2019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作文訓練中,能夠看出個性化寫作的體現。例如在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上冊第一單元的單元任務中,編者結合單元學習主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及體驗創作關于青春的詩歌。這樣的寫作訓練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點。
(二)實現高考要求
近幾年高考大綱一直提倡學生的作文要有創新,做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要滿足高考作文這一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要實現個性化寫作。2019年的3套全國卷作文題中,全國卷一的關于熱愛勞動的材料作文,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及自己的實際環境寫一篇演講稿,要求體現自己的認識與思考。全國卷二關于“青年奮進”的材料作文,緊貼時代的潮流,對于學生自我意識和自我情感的要求極高。全國卷三關于教師與學生的漫畫作文,漫畫作文需要學生在作文立意時有自己的理解,在寫作時要有創意。
縱觀以上高考作文題目,雖然出題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對于考生的要求卻具有一致性。這些作文均要求學生做到“立意明確,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因此,在平時寫作訓練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個性化寫作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個性化寫作的促進。
三、語言表達能力的促進
寫作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字、句、段落的運用能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作文能否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情感。倡導個性化寫作,要求學生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真摯情感,需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個性化寫作中,語言傳遞的信息量、作文語言的難度水平、作文語言的風格成熟度是較為重要的三種能力。
(一)語言的信息量
語言活動是傳遞信息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交際中,人們盡力追求用最少的詞語傳遞最大的信息。學生寫作也是如此,言簡意賅是好作文的一種境界。在2017版高中新課標課程目標“美的表達與創造”中提出:“講究語言文字表達的效果及美感。”語言文字表達效果好不好,在于文字是否傳遞出較大的信息量。
用簡單語言傳遞最大信息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對高中生而言有很大的難度。現階段的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語言儲備較少、語言運用能力較低的情況。在這樣的情形下,多數學生為了寫夠要求字數,往往會出現大量湊字數的空話、套話。如何解決這一情況,需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做到含蓄、雋永、感人。語言含蓄是指語言表達委婉、耐人尋味。雋永是指語言傳達出的思想要深沉幽遠、引人入勝。感人是說語言傳達的情感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實踐證明足夠含蓄、雋永、感人的語言,信息量是很大的。學生如何做到語言的含蓄、雋永、感人,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要注重增強學生的語言儲備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校內、校外閱讀時養成摘抄的習慣,當遇到語言優美信息量大的句子時將其抄錄下來,長久積累,學生的語言儲備量會大幅度提高。有了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會相應提高,寫作文時就不會出現無話可寫的情況。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本中的范文,引導學生體悟范文語言,使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語言產生新認識。選入課本的范文都是名家作品皆是作者千錘百煉后的經典。學生能領會一二妙處,對作文將產生極大的幫助。
(二)語言難度水平
作文語言講求言簡意賅,但言簡并不是普通而沒有深度的語言。要做到個性化寫作,使作文獨特而有創意,對于作文語言難度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作文語言難度并不是使用多么生僻的詞語,而是善于使用多種修辭手法。
使用修辭手法對于高中生來說并不困難,甚至許多學生將使用修辭作為取得高分的制勝法寶。多數學生習慣在文章開頭或結尾時使用大量排比,在文章中間使用大量比喻、夸張的手法。久而久之這樣的寫作行為成為定式,且在學生中廣為流傳,使得學生作文相似、雷同的情況越來越多。部分高中生由于基礎薄弱,對于修辭的含義并不是非常熟悉,大量不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反而使作文變得不倫不類。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修辭方法,增加語言難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重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對于不同修辭手法的定義、結構、分類、作用、使用原則等知識,學生可能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出現亂用修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安排時間為學生講解這些基礎知識,對于學生作文語言能力的提升會有很積極的作用。其次,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并引導學生做到讀寫結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留心自己讀到的名篇佳作中修辭手法的使用,例如郁達夫《故都的秋》中為凸顯北國秋天特點時使用的對比手法;魯迅先生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祝福》中多次使用的“反復”修辭手法;作文訓練正是從模仿開始的,在模仿成熟后學生就可以開始創作。打好基礎,恰當使用修辭,學生的作文語言難度水平就能更上一層樓。
有創意地表達,需要恰當使用多種修辭的語言支撐。讓學生掌握扎實的修辭知識,在閱讀中體會正確的修辭使用手法,是當下個性化寫作教學必不可少的。
(三)語言風格成熟度
作文的語言風格是指作者通過詞句的巧妙使用、修辭的恰當安排等方式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作品特點。對于個性化寫作來說,成熟的語言風格是必要條件。
學生的語言風格不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的作文訓練時間較少。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作業壓力較大,一篇作文從構思立意到最終成稿需要較長時間。作文訓練缺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薄弱及基礎知識欠缺使學生的作文很難有明顯的風格。對于這種情況,加大作文訓練量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生緊張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進行一些短篇的專項訓練。這些訓練可稱之為微作文,在一節課或幾十分鐘內教師命題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在寫作訓練之余,教師可借助課本范文培養學生語言風格。語文課本的每篇范文均有獨特的語言風格,尤其是古代詩文篇目。古人作品均講究語言,每位作家都有自己偏愛的風格。如陶淵明的清新質樸、王維的詩畫結合、杜甫的沉郁頓挫等名家風格,如果能深入體味,久而久之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語言風格的成熟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只要能形成成熟的風格,學生的作文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寫作。
參考文獻:
[1]王玉輝,王雅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6.
[2]溫儒敏.語文必修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8:14-27.
[3]郗曉波.個性化寫作有規律而無模式[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6(003):8-10.
[4]祝紉秋.在愉悅中提高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J].遼寧師專學報,2002(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