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旦博,蘇 登,羅 斌,王志強,胡 容,曹麗鵬,葉永杰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遂寧市中心醫院手顯微外科,四川省遂寧市 629000)
橈骨頭骨折是成人肘關節較為常見的骨折,約占肘關節骨折的 33%[1],常見于摔倒時肘關節微屈前臂旋前手掌撐地,暴力傳導至橈骨近端,使橈骨小頭與肱骨小頭撞擊而導致骨折。臨床上最常采用的分型方法是Mason分型,1954年首次由Mason提出[2],共分為4型,其中MasonⅡ型為邊緣骨折且移位>2 mm,目前對MasonⅡ型橈骨頭骨折的治療尚存較多爭議,但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是其趨勢。以往常采用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但鋼板內固定通常剝離廣泛,且受制于橈骨頭安全區的限制,鋼板往往無法放置于最佳固定位置[3]。而埋頭加壓空心螺釘對關節內的小骨折固定有獨特的優勢,本科自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25例Mason Ⅱ型橈骨頭骨折患者,均采用切開復位埋頭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2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6.6±3.5)歲;左側10例,右側15例。致傷原因:跌倒傷14例,高處墜落傷4例,車禍傷5例,其他傷2例;手術時間為傷后2~8天,平均(4.6±1.8)天;合并肱骨小頭骨折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例,未合并有肘關節周圍血管神經損傷。術前常規行肘關節正側位片、肘關節CT+三維重建檢查,按照Mason分型,全部為Mason Ⅱ型。
患者取仰臥位,臂叢麻醉或全麻生效后,上肢根部上止血帶,取肘后外側入路切口,長約5 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取標準kocher入路,沿肘肌和尺側腕伸肌之間進入,縱行切開肘關節囊及部分環狀韌帶,充分顯露橈骨頭,盡量減少對小骨塊附著軟組織的剝離,復位骨折,克氏針臨時固定,空心鉆鉆孔、測深器測量螺釘的深度,擰入2~3枚直徑2.4 mm全螺紋加壓空心螺釘,螺釘末端埋入軟骨面下1~2 mm,術中C型臂透視證實骨折復位良好,被動屈伸肘關節及旋轉前臂不受限,內外翻應力試驗肘關節穩定,修復關節囊及環狀韌帶,逐層關閉切口,有合并損傷者做相關處理。
術后無需外固定輔助固定,術后1天開始在康復師指導下行被動肘關節功能鍛煉,術后2周拆線后開始行主動功能鍛煉,門診定期隨訪,記錄骨折愈合時間。術后6個月采用Broberg-Morrey評價肘關節功能,并測量肘關節屈伸活動度、旋前旋后活動度,隨訪期內觀察有無橈骨頭缺血性壞死、內固定失效、肘外翻畸形、異位骨化、肘關節僵硬等并發癥。
25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9~20個月,平均(13.4±3.8)個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隨訪期間內未出現橈骨頭缺血性壞死、內固定失效、肘外翻畸形、異位骨化、肘關節僵硬等并發癥。2例患者出現活動后肘關節疼痛,經口服止疼藥物緩解。術后6個月采用Broberg-Morrey 評價肘關節功能,其中優14,良8,可3,差0,優良率88.0%。 術后6個月比較健側與患側肘關節功能,肘屈伸活動度患側(133.8±6.7)°,健側(140.2±3.5)°;前臂旋前旋后活動度患側(145.7±7.3)°,健側(153.5±6.2)°,兩側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49歲女性患者,因摔傷致右肘部疼痛腫脹伴活動受限9 h入院,完善X線片及CT檢查(圖1)診斷:右橈骨頭骨折(Mason Ⅱ型),采用切開復位埋頭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療效滿意(圖2)。

圖1 術前CT+三維重建示:右橈骨頭邊緣骨折移位明顯A為肘關節側位片;B為肘關節斜位片。

圖2 術后2個月患者X片:右橈骨頭骨折復位良好,關節面平整A為肘關節正位片;B為肘關節側位片。
肘關節是一個復雜的三維關節,由骨性結構和韌帶組成,包括肱橈關節、肱尺關節和上尺橈關節,橈骨頭是肱橈關節的一部分,具有傳導肱橈關節應力和維持肘關節外側穩定性的功能[4]。橈骨頭骨折的內固定治療需了解安全區的概念,安全區是指前臂處于中立位時,以橈骨頭為中心旋后45°及旋前65°的弧形范圍,在安全區放置內固定物,不會影響前臂旋轉活動。橈骨頭骨折屬于關節內骨折,臨床上以MasonⅡ、Ⅲ型橈骨頭骨折最為常見,對于MasonⅡ型橈骨頭骨折,目前治療上尚存爭議。Kaas等[5]采用回顧性研究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及非手術治療MasonⅡ型橈骨頭骨折,其認為尚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何種治療方法更佳。馬仲鋒等[6]認為對于超過關節面30%,移位程度大于2 mm的MasonⅡ型橈骨頭骨折,保守治療容易遺留關節僵硬、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主張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現在多數研究認為對于MasonⅡ型骨折建議多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期臨床療效更理想[7-8]。
目前臨床上手術治療MasonⅡ橈骨頭骨折的內固定方式主要有切開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可吸收棒內固定、鋼板內固定,以往多采用微型鋼板或橈骨近端解剖鎖定鋼板固定MasonⅡ橈骨頭骨折,但術中鋼板放置位置需反復多次嘗試,往往無法放置于絕對安全區內,且內固定不可避免地會摩擦損傷環狀韌帶,影響肘關節功能的恢復[9-10],特別是影響前臂旋前旋后功能。采用可吸收棒、釘固定的優點是不需二次手術取出,缺點是內固定不夠牢固,隨著內固定物降解,內固定物容易出現松動,骨折可能再移位,限制了臨床上的應用。而采用中空埋頭設計的螺釘,經導針定位后精準置釘,降低了手術難度,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對骨塊附著軟組織的剝離,保護了橈骨頭血供,不易出現橈骨頭缺血壞死[11],且置釘不受安全區的限制,可用于經關節面及非安全區的骨折復位固定[6],螺釘頭埋入骨或軟骨下1~2 mm,降低了術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采用2~3枚空心螺釘固定骨折塊,能有效維持復位,起到框架支撐作用,且采用全螺釘設計的螺釘,具有較強的抗拔出效果[12],對骨折斷端有加壓作用,能促進骨的愈合。在本組病例中,所有25例患者均采用切開復位埋頭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術后無需外固定輔助固定,堅強的內固定允許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特別是早期前臂旋轉功能鍛煉不受限制,踐行了快速康復理念。所有患者隨訪期間內未出現內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肘外翻畸形、肘關節僵硬等并發癥,術后6個月肘關節屈伸功能及旋前旋后功能滿意。
總之,采用埋頭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MasonⅡ型橈骨頭骨折,固定可靠,不影響前臂旋轉活動,術后并發癥少,肘關節穩定性及功能恢復良好,是目前治療Mason Ⅱ型橈骨頭骨折較為理想的方法。但本研究收集病例數偏少,隨訪時間短,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