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春,姚 全,于 雯,朱雪梅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北京市100039)
近年來,高血壓發病率逐漸升高,且發病年齡逐漸趨于年輕化,臨床上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與非藥物聯合治療方案[1]。高血壓是公認的身心疾病,其發病因素除了受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影響外,還受心理因素的影響。相關研究顯示,不良心理狀態是導致高血壓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諸多高血壓患者常伴發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病情反復,疾病控制不盡如人意[2-3]。因此,針對合并焦慮抑郁的高血壓患者治療不僅僅局限于控制血壓水平,控制不良情緒也是治療關鍵,草酸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 oxalate)是臨床治療抑郁癥的一線藥物,可通過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來改善抑郁情緒[4]。血壓變異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近年來被人們認識的一項重要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指標,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血壓波動的程度,其受生理、環境、內分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5]。有研究認為,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不僅僅取決于患者的血壓值,血壓變異性增大同樣會增加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6]。因此,本研究對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分析患者血壓變異性、焦慮抑郁情緒及神經功能的變化,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思路。
通過整群抽樣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治療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將給予高血壓治療聯合心理干預治療的32例患者納入常規組;選擇同時期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33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7]的診斷標準:血壓持續升高,非同日3次及以上患者靜息時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②臨床經專業心理治療人員評估,焦慮自評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8]評分≥50分、抑郁自評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9]評分≥53分;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伴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如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腦病等;②既往半年內有服用抗焦慮抑郁的藥物;③伴不良嗜好者,如吸毒;④對本次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常規組給予高血壓常規治療聯合心理干預。高血壓常規治療方案如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絡活喜,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660,規格5 mg)起始劑量5 mg/天,1次/天,最大劑量不超過10 mg/天;厄貝沙坦片(瀚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996,規格0.15 g)0.15 g/次,1次/天。心理干預治療包括①認知干預:向患者及家屬普及高血壓相關認知,提高患者健康意識與相關技能,幫助患者樹立正確態度面對疾病,讓其認識到心理因素在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治療中的重要作用;②放松療法:針對患者不同心理狀態,采用啟迪、關心、鼓勵等方式給予患者支持,指導患者經常放松訓練,掌握要領,并能夠在生活中隨時放松,運用自如;③行為干預:增強患者自我保健意識,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與行為,適量運動、低鹽低脂飲食、控制體質量、禁煙限酒等。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浙江海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104)治療,初始劑量5 mg/次,1次/天,治療1周后劑量增加至10 mg/次,1次/天,清晨口服,連續治療3個月。
統計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24 h動態血壓情況,根據患者24 h動態血壓結果得出的血壓標準差作為短時血壓變異性的指標,包括24 h收縮壓標準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SSD)、24 h舒張壓標準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DSD)、白天收縮壓標準差(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SSD)、白天舒張壓標準差(daytim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DSD)、夜間收縮壓標準差(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SSD)、夜間舒張壓標準差(nigh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DSD)。
采用SAS評分標準評估患者焦慮水平,共2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4級評分法,SAS評分≥50分即判定為焦慮,分數越高,焦慮狀態越嚴重;輕度焦慮50~60分,中度焦慮60~70分,重度焦慮≥70分。利用SDS評分標準評估患者抑郁水平,共2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4級評分法,SDS評分≥53分即判定為抑郁,分數越高,抑郁狀態越嚴重;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
根據生存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10]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比較評估,該量表共包括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4個維度,0~100分,所得分值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結束時,采集患者5 mL空腹肘靜脈血,高速離心(3 900 r/min,半徑12 cm)12 min后,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檢測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鈣結合蛋白B(calcium binding protein B,S100B)。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是否出現如下不良反應:心電圖異常(患者治療期間開展心電圖檢查示心電圖異常)、頭痛、惡心嘔吐(均根據患者主訴及臨床癥狀)、肝腎功能異常(治療期間生物化學檢查顯示肝腎功能異常)。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高血壓分級、焦慮自評量表以及抑郁自評量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dSSD、nSSD、24 hSSD、dDSD、nDSD、24 hDS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dSSD、nSSD、24 hSSD、dDSD、nDSD、24 hDSD較治療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療后,觀察組nSSD、dDSD、nDSD、24 hDSD、dSSD、24 hSSD均低于常規組(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24 h動態血壓變異性的比較 單位:%
治療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下降(P<0.05);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的比較 單位:分
治療前,兩組GQOLI-74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升高(P<0.05);觀察組上述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GQOLI-74評分的比較 單位:分
治療前,兩組NSE、BDNF、S100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SE、BDNF、S100B水平均較治療前有差異(P<0.05)。治療后,與常規組比較,觀察組NSE、S100B水平較低,BDNF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患者血清相關指標的比較 單位:μg/L
兩組患者心電圖異常、頭痛、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6)。

表6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 單位:例(%)
隨著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高血壓患者不僅軀體上要承受來自疾病的折磨,心理上還需承受來自工作、生活的壓力,雙重壓力導致患者伴發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狀態,長期處于該種狀態,疾病的病態進展導致負性心理加重,不良的心理狀態又加重患者疾病,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生存質量[11]。因此,患者進行心理及軀體雙重治療,對改善其心理狀態、緩解臨床癥狀,促進預后,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焦慮、抑郁狀態是介于正常情感與障礙性疾病之間的綜合征,高血壓患者因病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再加上病情反復、經濟壓力等問題,導致患者滋生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機體在此狀態下,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異常增高,下丘腦功能與交感神經功能發生紊亂,加重血管緊張性,導致血壓持續增高;心理應激反應與焦慮抑郁負性心理往往同時存在,導致機體處于持續的、異常的免疫應激狀態,造成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失衡,最終導致生存質量與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此外,日益下降的生存質量與心理狀態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反饋,形成惡性循環,極大程度降低治療效果,影響疾病預后[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常規組比較,觀察組SAS、SDS評分均較低,GQOLI-74量表各維度評分均較高,表明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的患者在高血壓聯合心理干預治療基礎上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可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狀態,提高生存質量。究其原因為,心理干預療法通過讓患者了解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并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的危害性,進而提高患者對自身生活環境與行為危險因素的防范,最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不良心理狀態。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為一種新型的抗抑郁藥物,屬于外消旋西酞普蘭對映體,是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對5-羥色胺的重吸收能力具有較高的抑制力;同時,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還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末梢突觸前膜再攝取有顯著抑制作用,具有選擇性、高效型等特點[14]。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各項血壓變異性指標均低于常規組,表明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的患者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能夠通過改善患者焦慮、抑郁負性心理,進而有效改善患者血壓變異性。分析其原因為,機體血壓變異性受諸多因素影響:①生理性因素:周圍環境刺激、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內分泌激素、血管舒縮等均是影響血壓的生理性因素;②病理性因素:交感神經過度激活、不良情緒、動脈血管彈性下降、血容量增加等;③其他病理性因素:機體糖代謝、藥物、節氣變遷等[15-16]。本次研究對高血壓患者行24 h動態血壓監控,其能夠有效幫助醫師了解患者1天內短時血壓變異性,當機體血壓發生變異,提示機體正常的血壓節律發生紊亂,該種紊亂將導致機體自我調節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造成相應臟器發生損害,最終誘發患者發生與之有關的疾病[17-18]。血壓變異性發生紊亂將直接誘發相關靶器官病變,如高血壓患者夜間血壓下降幅度減少,機體心血管系統長時間處于高負荷狀態,室壁張力過高,導致左心室肥厚,與此同時伴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心肌缺血,增加心血管病變風險;血壓較高時,導致腦血管長時間受到高水平血壓沖擊,造成腦組織血流灌注減少,誘發腦缺血[19]。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能夠有效保護性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控制炎癥反應,從而緩解動脈粥樣硬化,利于改善血壓變異性[20]。
NSE主要存在與神經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組織中,是神經母細胞瘤的特異性標志物,其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BDNF是在腦內合成的蛋白質,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可有效防治神經元受損,利于糾正神經元病理狀態,促進神經元分化與再生,是神經元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部分。S100B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經膠質細胞中,與神經功能密切相關,也是評估抑郁癥患者情況的重要蛋白指標,當患者因各種原因出現抑郁情緒時,腦部受損,血腦屏障功能削弱,S100B蛋白釋放入血,故合并抑郁情緒的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往往出現升高現象[21-2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SE、S100B蛋白水平低于常規組,BDNF高于常規組,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在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可有效減少神經損傷,改善神經功能。
此外,本研究還觀察了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的治療安全性,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時,安全性尚可,臨床可以推薦使用。但本研究仍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時間限制納入的患者樣本量較少,且研究指標并未對患者后期進行有效隨訪等,針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希望在未來能夠展開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研究,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有力的治療參考。
綜上所述,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的患者在常規高血壓治療聯合心理干預療法基礎上,聯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可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狀態,穩定血壓水平,利于改善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且安全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