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髕骨脫位是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由于髕骨脫位常可自行復位,因此易被患者當作普通的膝關節扭傷,導致不能及時就診,從而延誤病情,這不僅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而且可能造成無法治愈的膝關節軟骨損傷。
髕骨是膝關節前方突出的圓形的骨頭。髕骨周圍的軟組織呈“十”字交叉狀將髕骨固定在膝關節的前方,維持髕骨的穩定。
髕骨的主要功能是傳遞股四頭肌的力量,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如果缺少髕骨這個膝關節支點,那么,人們走路和上下樓等日常活動都將無法進行。
患者屈膝的時候髕骨向外側滑動發生的脫位是無法自行復位的,用手將髕骨向內側推可以復位。這種在臨床上屬于比較嚴重的習慣性髕骨脫位,較少見。習慣性髕骨脫位的主要癥狀就是走路腿發軟,容易摔倒,爬樓、蹲起困難,更不用說劇烈的體育活動了。
膝關節扭傷后髕骨發生第一次脫位稱為初次髕骨脫位,脫位兩次以上稱為復發性髕骨脫位。臨床上見到的髕骨脫位絕大部分是初次髕骨脫位,脫位后髕骨大多可以自行復位,脫位時膝關節疼痛往往會比較明顯。
髕骨脫位的患者通常有膝關節外翻和小腿外旋的扭傷病史。
小時候玩的跳馬游戲,通常以膝外翻的姿勢落地,所以髕骨脫位的患者盡量不要做跳馬游戲。
在如廁時,人體膝關節內扣,下蹲速度過快時也會導致髕骨脫位。所以建議患者如廁時膝關節稍微往外分一點,減少外翻的角度,下蹲速度也要慢一點。
髕骨向外側脫位時,首先內側軟組織會發生撕裂,髕骨脫位大多可以自行復位,復位時,髕骨的內側和膝關節的外側會發生撞擊。因為復位的速度很快,撞擊的力度也比較大,會導致髕骨的內側和膝關節外側骨挫傷。如果在磁共振檢查時看到這種骨挫傷,就說明發生過髕骨脫位。髕骨脫位的力度很大,有的時候會導致髕骨軟骨骨折。
髕骨發生了骨折后需要盡早手術,將骨塊復位后進行固定;如果未能及時治療或病情嚴重,再次手術時骨塊無法復位,只能將骨塊取出,術后容易導致創傷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