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多次到歐洲旅游,我有兩大心得體會不得不與讀者分享,一是乘坐旅游大巴時一定要坐最后一排,其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向后拍街景,車在運行,只有向后拍出的照片才不虛;二是早晨不要貪睡,一定要早起到外面拍入住酒店前后左右風光街景。由此我發現德國人家特別喜歡用花美化自己的窗外。
德國人為什么把花養在窗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德國人愛美不僅僅表現在衣著打扮上,他們特別講究環境的美化綠化,除了房前屋后的小花園外,還特別講究窗臺上鮮花布置。德國人家房前屋后都用鮮花、草木裝點著,每個院落和房屋都被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條。這樣的景致在我們國內很少見到,所以感到新奇。
我們中國城市居民一般把花養在屋子里,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給家人帶來美的享受,我們養花一般是給自己看的。不過近些年人們都知道很多花卉養在房間內并不好,不但不能凈化空氣,反而對人體還有害。
德國人室內多有插花,他們都是將花養在室外,他們養花是給別人看的,把自己最美的花呈獻給別人來欣賞,是美化城市的整體形象,美化整個大環境。
德國人養花的方式很特別,不同于我們酷愛盆栽,而是喜歡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在德國幾乎家家窗前都有花,有的家庭窗外有小型花壇,栽種著木本和草本的各種花卉,就是陽臺、宅邊也被充分利用種上了花草。每到春夏季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非常漂亮。
本來在春夏之季,德國整體是藍天、白云、綠草地,鮮花到處盛開,自然環境非常優美,但德國人仍然在自己的院落種花種草,把自己的小家也綠化、美化起來。在德國,陽臺的功能主要是用作養花,美化環境。仰望街頭,可見家家陽臺、窗前的花槽里擺設著姹紫嫣紅的鮮花,匯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能成為海洋是因為家家戶戶窗臺都有花。
德國人家室內的插花
雖然德國人家家種花養花,但鮮花店的生意卻絲毫不受影響,德國每年消費的鮮花數量,在歐洲排名第一,城市、鄉村、小鎮、弄堂、小巷都會隨時都能發現花店,就像我們國家居民區里的小超市便利店一樣多,常年都有盛開的鮮花售賣。在書店也有許多介紹花草種類的圖書。因為德國人室內家家有插花,需要經常更換,所以需求量非常大。
德國人對于名貴的花卉并不是很狂熱。也許就是簡單的一些小花,但當全城的窗臺上都種上了同一種小花時,那種別樣的魅力豪不遜于那些世界聞名的名貴花卉。插花也是如此,我在德國高速公路一家服務區見到的插花里有我們國家常見的小向日葵花,在國內所有人都不拿此花當回事,因為小向日葵花自然繁殖力特別強,到處都有,將小向日葵放在多種插花中,身價就倍增了。
德國人愛花淵源
養花已經成為德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愛花源于他們對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凡事都是有根有源,如果尋根探源的話,德國人愛花與二戰有關。戰后的德國民生凋敝,城市滿目瘡痍。人們只能用大片的植物掩蓋城市創傷,也以此來撫慰心靈的創傷。戰后重建,德國經濟沖上快速道,環保綠化美化環境同步跟進,于是養花種草就更進一步的傳播開來了。這就造就了德國無論大小城市都有連片的綠茵草地,家家都花草繁盛的景象。初來乍到的外國人看后都驚嘆并贊賞不已,但老一輩的德國人都知道,這滿目繁盛背后的辛酸與無奈。
農家樂小花園
德國人酷愛大自然,有錢人家在郊外都有屬于自己的小別墅,那些傳統式的二三層小樓散落在山坡、田野、林間或河邊,樓前房后都配有別致的小花園,一看就知道主人會生活懂生活。當然也有小園田種些疏菜瓜果,但與小花園相比,都是配角。小園田并不是以吃為主,多是雙休日或節假日來此休閑度假的,動動手而已。
住在鄉下的德國人你千萬別以為他們是窮人,可以說基本都是有錢人,那些農場主比城里的大佬都有錢,而那些單門獨戶別墅或小木屋,都是城里有錢人的。有錢的德國人在郊區買一棟小樓或者租的一塊空地,一般是帶有小木屋的,用來生日聚會、周末度假、孩子休閑娛樂、種植花草、果木、打理園藝等等。可以看出,在這些城市里,居民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是多么強烈。
在德國很多城市里,雖然有很多帶小花園的獨棟或者聯排別墅,也有很多不帶花園的樓房。德國土地所有權是祖傳的,有些人想過上田園生活,沒辦法就得租鄉下的小木屋過把癮,簽約一次可以五年或更長的時間。親近大自然是德國人的全民愛好,看看德國的綠化覆蓋率(30%)就知道德國人有多么熱愛大自然了。所以對于不帶花園樓房的住戶就可以去租這樣一個小花園。
德國有關部門為了滿足市民租花園的愿望,將城市邊緣機動的土地劃分成塊,由相關的機構管理,想要租這樣小花園的人可以到相關網站上去注冊。按照位置、大小的不同,價格不同,租了這樣一個小花園,你就可以在下班后或者周末一家人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圓一個租花園的夢。這樣的小花園一般是全家出動來打理,并樂此不疲。這里也是孩子們游戲的天堂。小花園里有小木屋,有的屋里還有供暖,有的也有廁所。
有的小花園主在這里種上瓜果蔬菜,有的設置上滑梯、秋千等,專門用來給孩子玩的場所,有的專門用來種花。雖然是你花錢租的花園,但管理不好不行,不會管理也不行,因為每個小花園都有所屬的協會在統一規劃,雖然每個協會各自制定規則,但大家都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保持園地的整潔和美觀。大多數小花園主都非常注重環保,大家將花園垃圾作為原料堆肥。
據介紹,在德國這樣出租的小花園有四百多萬個!這種花園起源于19世紀,是德國醫生史萊伯(Schreber)最早創造的一種家庭休閑模式史萊伯花園(Schrebergarten)。他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自由玩耍、親近自然、學習農活的空間,就在萊比錫郊區開辟了一個私家花園,種上花卉、草地、蔬菜和果樹,搭起休憩的小木屋和工具房,空閑時帶一家人在花園里打理,享受鄉間度假,之后這種以他命名的花園模式也迅速地在歐洲流行起來。
鄉村的安逸生活很令人向往,環境綠化十分優美,很少有人惡意破壞環境,游人經常會在田間看到成群的野鴨,天鵝,野兔子及一些不知名的鳥兒等野生動物。
德國市民的花卉消費
據報載,世界上花卉消費最大的是歐洲,而德國是歐洲花卉消費最大的國家,年消費量近30億美元。在德國的花卉消費中,市民消費穩穩占據著花卉各種消費的首要位置。
花卉消費主要表現在:到朋友家做客,要送一束鮮花給女主人;遇有重大活動揭幕、演講、演員演出、婚慶喜宴、結婚紀念日、祝賀生日、洗禮命名日以及各種常規節日及喪事等都少不了鮮花,更主要的是家家戶戶室內都要放置插花。在超級市場、大小超市內也附設經營鮮切花和盆花業務,一些街頭適當地方還設有花棚,專門經銷各種鮮切花和盆花。花店里經營的項目非常齊全,有種子、花束、盆花、盆景,還有花盆、花瓶、花肥、花藥、培養土和園林工具等。花卉品種多,質量好,貨源充足,每日購花者絡繹不絕。
給筆者印象最深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超市也有賣鮮花的。而更令人驚艷的是,一處花田無人看管,想賣花停車自己動手去剪,路邊置有工具箱,有自動投幣箱及價格表,買幾束花投多少錢全憑自覺。
在所有花卉中,最受德國人喜愛的花卉就是德國的國花——矢車菊。此外,我們熟悉的菊花、玫瑰、杜鵑、香石竹、鶴望蘭、仙客來、非洲菊、秋海棠、圣誕花、繡球花、仙人類等數種花卉,也都是市場上暢銷的花卉。
為促進花卉業的發展,德國還定期在波恩、科隆等城市輪流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吸引國內外花卉生產、科研單位展覽花卉珍品,交流花卉生產管理和技術經驗。花展過后,保留花展設施及綠化場地和布局,形成一個以植物造景為主、頗具特色的公園。
與養花配套的是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他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