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前,看到父母親對孫子的愛不釋手和牽腸掛肚,真的很不以為然。有時候還會忍不住打擊他們:“你現在把他當寶貝,看以后他會不會把你們當回事!”
這話父母當然是聽不進去的,他們只管無限的溺愛,仿佛從來就沒有想過孫子長大之后會不會在乎他們。而我是想過的:這些90后的獨生子女,他們在傳統教育上的缺失是非常明顯的,他們會傳承中華孝道嗎?我對此表示懷疑。
在外打工幾十年,我最大的安慰就是沒有把父母扔在老家,不管生活多么艱難,都一直把他們帶在身邊。在我傳統的意識里,父母和孩子是要永遠在一起的,“您養我長大,我陪您到老”,天經地義,但是這只是我的想法,兒子可不這樣想。有一次,不知怎么聊到這個話題,兒子情緒非常激烈,反問我說:“都什么年代了,現在年輕人結婚后,怎么可能跟父母住在一起?”我像被人悶了一棍子,好像有什么東西堵在胸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兒子這代人,靠他們掙錢買房子結婚,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很多人都會動用“六個錢包”才能交得起首付。而即便是這樣,他們也仍然理所當然地認為,掏錢為他們買房子的父母不能跟他們住在一起。原因很簡單——現在哪個年輕人結了婚,還會跟父母住在一起?
兒子的實話實說讓我至今不能釋懷,然而我的父親母親卻不會想這么遠,他們只管放心地跟著我,好像根本就不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父親直到去世前,還把他私底下攢的一把零錢交給母親,囑咐她一定要拿給孫子花。父親的這個舉動,令我百感交集,無言以對。
認真地說,兒子對他爺爺還是有感情的,但這感情也僅限于那是他爺爺,他不會為他的爺爺作出太大犧牲。比如父親最希望的就是他能早點兒娶老婆生孩子,卻被他堅決反對。盡管我軟硬兼施,無數次作他的思想工作,但直到父親去世,還是沒能看見孫媳婦長啥樣子。2017年底,父親揣著這個巨大的遺憾,告別了人間。
后來,兒子在我的“高壓政策”下終于結婚了,也有了孩子。而此時我還是中年,還有班要上,還有事業要經營。我覺得我不會出現“隔代親”這種老年癥狀,然而我很快發現自己錯了。自從孫女出世后,無論在家、在單位,還是在出差,我都會想她。即便是襁褓中的她完全不知道我是誰,甚至連看都不看我一眼,我也還是那么喜歡抱著她,唱歌給她聽,啰啰唆唆地講著很多她根本就聽不懂的話。
某日下班,經過佛山中醫院門口,遠遠看見一個唱歌的男人,身邊豎了一塊要錢的牌子。本來,這種要錢治病的人在路邊每天都有,看慣了,也麻木了,而當我在收回目光的那一瞬,我發現牌子旁邊坐著一個婦女,婦女的懷里抱了一個孩子。因為天太冷,孩子被包裹得緊緊的,看不見頭也看不見腳……我一下子想到了小孫女,心便像被誰揪了一把,狠狠地痛起來。我條件反射般加快腳步,朝家的方向趕。很奇怪,那一刻,我是那么渴望見到她,那么想把她抱在懷里,把她密不透風地保護著,不想讓她受到一點點的傷害……
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孩子,特別是當他們嗚嗚哇哇毫無理由地哭個沒完沒了時,甚至會令我很心煩。對兒子,我從沒有過要保護他的使命感,很多時候反而想把他扔出去,去經歷人間風雨。是的,這種心被狠狠揪住的體驗,從來不曾有過。
我終于相信了“隔代親”,不全是溺愛,更多的,是出于血濃于水的本能。
作者簡介:周崇賢,系中國作協會員,迄今出版文學及學術著作三十多部。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