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2001年在筆者大學畢業踏進證券市場時,并不知道當時正值一輪科網股牛市的末端。同時,B股行情的火爆也激發了市場投資者的熱情,只因B股對境內投資者開放這一利好的刺激,維持了半年的火爆行情。
回顧歷史,我們似乎會發現一些股市的周期規律,比如,A股逢“1、7”都容易成為股市見頂的時點。比如2001、2011、2007年2017年,逢8則容易出現大跌,比如1998、2008、2018年。
2009年在4萬億的政策刺激下,上證指數在觸及1664點之后,在隨后的大半年時間最高漲至3478點,出現了超過1倍的漲幅;而12年后的今天,上證指數仍停留在3400點附近,在經歷中國經濟總規模增長翻幾番,上市公司業績和規模大幅增長之后,A股市場整體仍被低估。
2021年,美國連續推出萬億的刺激計劃,除了上次推出的1.9萬的經濟紓困計劃,本次發起了2萬億基建投資計劃。這種強力的財政刺激似乎又在學習2009年中國4萬億刺激方案。由于疫情導致全球需求不足,經過供給側改革后的大宗商品在需求快速釋放帶動下,有可能出現明顯的上漲行情。與此類似,2009年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周期股業績出現了明顯的改善,而二級市場股價的表現更為突出。所以,筆者預期,2021年二季度開始,周期股和大宗商品有可能出現聯動上漲。這種快速上漲的行情更多來自于短期政策刺激和市場預期的扭轉,價格上漲的時間會較短,漲幅會相對劇烈。目前看來,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位行情仍會維持到三季度初,隨后市場可能會見頂。這也符合逢“1”見頂的周期規律。在三季度之前,筆者認為市場仍然比較安全,各項指標并不符合見頂信號,比如說市場風險收益比,上證指數當前估值處于歷史百分位20%的位置,表明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仍然較低。除了創業板、科創板及某些漲幅過大的核心資產的估值已經處于歷史百分位的高位。其他多數股票的估值并不高。
2008年底至2009年,倫敦銅價格從不足3000美元/噸漲最高漲至7500美元/噸,漲幅超150%,漲幅之大,遠超股市。2021年在全球貨幣及美國財政政策的刺激下,銅價從2020年3月疫情影響下最低的4371美元暴漲至2021年2月份的9617美元,漲幅120%,但仍然未創出歷史新高。除了銅之外,作為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目前價格也剛剛恢復到疫情前的中樞位置,并不算高。所以,考慮到經濟復蘇、貨幣及財政政策刺激等因素,不排除二季度大宗商品價格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從A股資源股的角度來看,除了極個別的核心龍頭公司股價漲幅較大、估值較高以外,其他多數公司的估值仍處于歷史底部位置,安全邊際并不低。當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否能夠反映到資源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層面,這個只有到了商品價格下跌才會被證偽。因此,二季度進一步做多資源類周期股的勝率仍然較高,而賠率也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