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建立VAR模型對內蒙古自治區2008-2018年間各年度的草原生態的改善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這十一年間內蒙古草原生態和綠色金融的發展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發展,且短期來看,綠色保險、綠色信貸和綠色投資對草原影響不明顯,但長期看來其對草原生態具有正向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綠色金融;草原生態
一、前言
據環境部統計,僅2018年12月份的全國環保舉報就有39308件,這些污染問題在也很大程度抑制了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自21世紀以來中國草原總面積約為3.93億公頃,是農田面積的3倍。內蒙古有13.4億畝的草原面積,占全國草原面積的25%,但因降雨量和超載放牧等原因存在嚴重荒漠化現象。因此對內蒙古草原地區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治理和保持是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綠色金融注重于減少污染、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其在2016年9月的G20峰會上也成為了許多國家的關注焦點,可見綠色金融在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的這一點得到了證實。
二、內蒙古草原生態綠色金融發展的實證檢驗
(一)變量與數據選取
在借鑒已有文獻以及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本文選取的分析指標如下:草原環境改善指標GE=人工種草保有面積/草原總面積 (1)
綠色保險發展指標GI=農業保險支出/保險總支出? (2)
綠色信貸發展指標GF=五大行綠色信貸總額/五大行貸款總額(3)
綠色投資發展指標GR=節能環保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4)
本文選取2011-2018年內蒙古統計年鑒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其調查內容廣泛,可以較權威地代表內蒙古生態及金融的相關狀況。
(二)變量平穩性檢驗
在構建VAR模型前,先對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通常利用ADF檢驗進行平穩性檢驗,各變量的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僅變量LGE是平穩的,其余的變量LGF、LFI和LFR均為非平穩,即其存在單位根。對原序列進行一階差分處理后,得到LGE(-1)、LGF(-1)、LGI(-1)、LGR(-1)在95%的置信水平下的ADF統計量絕對值均比其臨界值絕對值大,因此各變量都平穩。
(三)基于多元協整的VAR估計
由于LGE、LGF、LFI和LFR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因此將此四個變量視為內生變量,進而建立基于協證的多變量VAR模型,用Eviews8.0進行計量估計,得到如下VAR模型:
上列四個方程擬合優度分別為0.8076、0.895、0.810和0.583,前三個方程擬合度較好,最后一個方程較不理想。當前草原生態狀況受自身最后一期影響,若上一期綠色信貸增加1個百分點,當期草原生態環境的改善程度就會提升0.1905個百分點。若上一期綠色信貸增加1個百分點,當期綠色信貸會增加0.1282個百分點,綠色保險也會增加0.3198個百分點。若上一期綠色投資提升1個百分點,當期綠色投資會減少0.2096個百分點,其他指標間相互作用不明顯,可忽略不計。
(四)VAR模型的穩定性檢驗
為確保模型穩定性,對所得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具體如圖1:
由圖1見,VAR模型的全部特征根的模倒數均小于1,可知上述所得的VAR模型滿足穩定性的前提條件,即此VAR模型具體穩定性。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建立VAR模型對內蒙古自治區2008-2018年間各年度草原生態的改善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短期看,綠色保險、綠色信貸和綠色投資對草原影響不明顯,但長期對草原生態有正向影響。據以上結論,對內蒙古草原生態改善提出綠色金融發展相關的建議:
第一,對內蒙古金融機構建立較正規的綠色金融發展部門進行積極引導,提高整體金融業關于綠色金融方面的服務水平,同時鼓勵其承擔起對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法人的社會責任,以長遠目光規劃未來發展,從根本上提高業務能力。在對自身業務、技術創新和風險管控方面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于綠色金融發展的基礎建設。
第二,政府方面可據草原地區產業特點對建立綠色產業基金進行主導,引導社會資金涌入,而地方政府在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PPP模式的手段引導綠色基金支持本地的綠色發展。也可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內蒙古政府也應大力支持金融機構針對各地區草原狀況進行綠色金融的量身定制,進而促進內蒙古草原生態環境改善的穩步推進。
第三,草原的生態治理是一個大工程,需依賴于社會意識的提升,尤其要注重提升牧民對生態改善的廣泛參與,使其對草場有充分的保護意識。在拓寬投融資渠道方面,積極帶動牧民參與其中,可以使牧民在項目建設以及生態改善的過程中有所受益,實現鼓勵牧民建立合理放牧、提高草原規模經濟以及生態效益的目的。
作者簡介:
劉璇宇(1997-),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人,金融學碩士,現就讀于蘭州財經大學,主要研究綠色金融。
蘭州財經大學劉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