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壓泵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洗手液、洗發水、沐浴露等生活用品都是利用按壓泵來吸取里面的液體。傳統按壓泵有兩個缺點:1.按壓時若用力過大,會抽出過量的液體;2.液體快用完時,無論再怎么用力按壓,圓柱形容器底部殘存的液體都抽不出來。這兩個缺點都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所以,我設計了一款新型按壓泵,用以解決上述兩個問題。
一、問題一的解決方案
嘗試一:在按壓柱上綁一個橡膠圈,通過調節橡膠圈的位置控制按壓柱的活動距離,進而控制液體的抽出量。遺憾的是,雖然我使用了多種不同規格的橡膠圈進行實驗,但橡膠圈與抽液管之間的摩擦力始終不夠大,無法起到阻擋作用。本次嘗試失敗。
嘗試二:利用套絲機在按壓柱的外表面打上螺紋,將相同孔徑的螺母薄片套在按壓柱上。通過調節螺母的位置,可以完美地控制按壓柱的按壓距離,進而控制抽出液體的量。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當液體充足時,將螺母下調,按壓空間縮小,擠出的量適中;當液體較少時,將螺母上調,按壓空間增大,擠出的量也適中,避免液體充足時擠出太多而浪費。
二、問題二的解決方案
常見的圓柱形容器底部正中央一般微微向上隆起,殘留的液體分散在容器底部四周,因為抽液管末端不能觸及殘留液體,所以無法將其抽出。
我將容器底部的形狀設計成圓錐形,如圖1所示,液體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底部中央聚集。此時,抽液管末端被液體充分包裹,按壓泵可將液體全部抽出。最后,還可在圓錐形容器底部加裝底座,并在底座上填充彩色石子或細沙。這樣,整個容器就會變得更加穩固、美觀!
在新型按壓泵的探究過程中,我得到了一些啟發:科學探究需要不斷地嘗試與改進。有些解決方法看似奇妙,理論上的分析也是可行的,實際上卻并非如此??梢姡瑢嵺`出真知,留心觀察生活,改進問題,這樣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指導老師:修金文)
專家點評
范禮銘同學的“新型按壓泵”項目是一件典型的改進型作品。該作品技術含量不高,問題常見且不難解決,制作過程也較容易。對于一個高中學生來說,這件作品似乎亮點不突出。其實不然。
首先,其發明過程與那些所謂的大發明項目一樣,同樣需要經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環節。
其次,難能可貴的是,范禮銘同學將大家都能看到的問題、想解決而沒去解決的問題加以解決,這表明他具有良好的創新品格。
青少年的科創教育不是職業教育,更不是成人教育。不應期望他們發明出來的作品有多高的技術含量、能解決多少問題。應看重的是,在高中階段,他們是否能將為祖國、為人民而有所創新、有所發明作為人生追求,是否基本形成創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