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中介機構和以證券市場為代表的風險投資市場都通過提供各種渠道來促進技術創新:完善公司治理能力、風險管控、籌融資支持和信息管理等。其中以銀行為主的金融中介機構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作用機理的研究,對國內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評價,結果表明,金融發展的內容、特點對技術創新不同方面和形式具有不同的影響。針對國內研究的不足,指出未來研究方向,并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金融發展;技術創新;風險投資
一、研究背景
(一)技術創新概念的提出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本文將技術創新定義為:以創造新技術為目的的創新或以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創造的資源為基礎的創新。這個概念的最早開拓者是經濟學家熊彼特,他認為,創新的基礎概念就是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新的生產要素的“新組合”注入到生產體系中。
(二)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早期研究
關于金融中介對技術創新的最早論述源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理論,以熊彼特為首。他在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一文中就提出了“創新”在在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作用。結合上文對技術創新概念的研究基礎上,他強調推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原因是金融發展促進了技術創新。目前,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及國外深入,但已有相當數量的文獻。
二、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的作用
(一)籌融資功能
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驅動力,而技術創新又是與高科技相關聯的技術工程,需要充足的資本支撐。個人和企業部門的融資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技術創新的成本投入,在我國,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通過它的獨特的負債結構從社會上汲取閑置資金,進而轉化為銀行存款構成負債,再通過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將資金貸給創新部門。不僅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有效的資金,同時也為自己帶來利潤。
(二)風險分散功能
技術創新的特征是高風險和高收益。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分散投資和內控等手段進行風險管理,從而降低初創期帶來的風險損失,為產品的研發成功提供保障。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專業的投資組合配置和風控能力來管理風險,從而降低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推動技術創新的順利進行。
(三)信息傳遞功能
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會導致不同的政府財政預算,這些都屬于信息的范疇,金融體系可以進行信息的篩選與傳遞。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管控對市場上的信息進行甄別,選擇有前景的創新項目進行投資,將資金投放目標定位到有前景的高科技項目上,精準灌溉,融通資金。并動員社會資本對這些企業實行貸款傾斜,為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三、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機制研究
從金融功能的角度出發,依據以銀行為主的金融中介市場和以證券公司為主的風險投資市場的不同融資作用,可以將金融結構分為金融市場主導型和銀行中介主導型。銀行中介主導型的金融結構在我國分支機構眾多,具有大量的客戶群體和資金來源,依靠這種強健的銀行體系,可以滿足創新型企業對研發啟動資金的需求,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而以證券公司為主的金融市場主導型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金融工具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例如衍生產品等。
葉耀明,王勝(2007)通過橫截面數據實證分析了長三角地區金融中介對技術創新的作用,使用金融相關比率 FIR(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GDP)代表金融中介指標,用專利數量總數、發明專利數量等表示技術創新。結果發現以銀行為主的金融中介對技術創新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原創型發明。同時,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業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等舉措對非金融行業產生了較強的輻射示范效應。
徐玉蓮,王宏起(2011)認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框架內金融中介——以銀行為主;風險投資市場——以證券市場及風險投資為主,這兩類金融體系是技術創新的主要籌融資來源,
當然也包括國家財政出資。從資本市場方面來分析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的作用,風險投資發展對技術創新具有積極的正向促進作用。
例如,2019年開板的科創板針對性的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目標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且市場認可度高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這一舉措大大加強了技術創新的資金來源,為技術創新提供又一孵化的溫床。崛起的5G、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眾多科技型公司正在A股和科創板上市,為創新活動融通資金。從另一方面來說,銀行中介與債券市場等貨幣市場金融機構的發展對技術創新促進作用不顯著。股票市場與風險投資發展間存在一定相關性,股票市場規模發展對風險投資資本擴張具有促進作用。
風險投資所資助的是發展迅速的、新興的、蘊藏著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從規模上都是一些小型企業,創新是這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果這類企業與大企業相比更具創新性,那么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就建立必然的聯系,發展風險投資就成為推動技術創新的手段或工具。
四、總結與未來研究方向展望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學術界在認識上依然存在局限性,集中表現在對金融發展促進技術創新的研究給予了較多的關注,取得了豐富的成果,而探討技術創新推動金融發展的文獻較少,系統研究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更少,因而無法系統揭示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次,對金融中介影響技術創新行為的研究較少,理論研究較多而實證研究較少,理論研究欠缺創新點基本都是一些研究過很多次的結論。因此,未來研究可以從發展這類研究的實際意義出發,從尋找新的創新點方面展開,研究什么樣的金融體系和制度安排,可以更高效率的促進技術創新的產出增加,提升轉化效率,進而提升收益。
參考文獻:
[1] 葉耀明,王勝.金融中介對技術創新促進作用的實證分析—— 基于長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數據研究[J].商業研究,2007(8):106.
[2] 周明天,徐彬.技術創新對湖北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20(06):43.
[3] 譚穎,楊箏.QFII持股與企業技術創新金融論壇[J].統計研究,2020(12):70-72.
[4] 曲占東.論金融技術對商業銀行創新與發展的影響[J].科技經濟導刊,2019(34):221.
[5] 王原.論銀行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J].新產經,2019(12):88-89.
作者簡介:
黃夢婷(1995.04—),女,漢族,安徽宣城人,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創新,宏微觀經濟。
黃山學院黃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