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也是智慧和聰明的代名詞,中國先賢們的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對現代管理理論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從哲學理論中尋找靈感,將其代入管理的范疇使管理變得明朗。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有寬廣的思路和眼界,要從多個學科中獲取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把哲學和管理學相結合是現代管理的要求,也是企業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管理;哲學;思想理論
管理是企業對其所擁有的資源,包括人、財、物等進行控制、分配、計劃和組織的整個的過程,通過調整人對物的依賴關系來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物的不同的組合關系產生不同的生產效率和不同的結果。管理既是動詞又是名詞,除了表示是一種工作、方法和功能之外,還有上傳下達的意思,表示是一種具體活動和決策。優秀的管理者懂得把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進行融會貫通,既要遵循客觀規律,又要因時因地因事,有靈活性和權變性,因為管理是與人打交道,所以管理者在工作中不但要注重工作的效率,還要注重體現人情味。
哲學是人們關于對世界上的最基本問題的研究,是從宇宙的本源到人與自然的研究,包括思維與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等,其目的是揭示事物的原理和方法,尋找世界的本源。哲學可以啟發人的智慧,使人變得聰明,是人們思考人生后得到的思想理論,有助于人們對現實的認識、思考和改造。中國哲學主張天人合一,人必須尊重自然和事物的發展規律,正如孔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管理強調的是實踐和微觀的具體行為,而哲學則是說明一般的、宏觀的和普遍的理論,把管理和哲學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把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把管理變成具體的行為科學,使管理從人的角度、人的需求進行思考,變得更科學,更加富有人情味,人們把哲學與管理相結合,更有利于對管理做出科學的行為,并造福于社會。
我國古代有很多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比如法家、道家等,對現代企業管理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尊重客觀規律,這種順其自然的思想和主張對中國的管理理論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道家的“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聽天由命,消極等待,而是不妄為,要順應潮流和自然規律,不能違反客觀事物本身的規律。也就是管理者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有所為是指管理者集中精力只做有關與決策層相關的事,有所不為是指管理者的日常事務的權利下放,不被日?,嵤滤鶡_,放手讓下級去做,集中精神專心致力于企業戰略方面的工作。下級員工手里掌握一些權利相應地會增加責任感,覺得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會更加努力地工作,這樣既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減輕管理者的工作,管理者不必事必躬親,工作效率會得到提高,促使整個企業的效率得到提高。員工的創造性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有時可以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以成倍地提高。遵循規律并不是要抱著舊有的東西不放,而是要避免拔苗助長,使事物朝著與希望相反的方向發展。因為道家亦強調萬物”無常形“,所以管理者不但要尊重規律,而且在掌握一定規律的基礎上還要尋求其創新,突破原有的條條框框的束縛,突破傳統的思想和觀念,重新組合各種因素和各個部分,形成新的概念、新的事物和新的生產力,增加企業的核心價值,使企業的管理者們能悟出些許管理的真諦。
我國上古時代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儒家思想也和道家一樣蘊涵著深刻的管理理論??鬃釉唬骸叭收撸瑦廴省?。這句話用管理的思想來解釋就是,作為管理者,首先要愛護員工,愛護體現在要做到讓員工及其家屬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其次,體現在要提供給員工各種培訓的機會,給員工成長的空間,讓員工們變得更加優秀,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這種行為的指導思想是管理者先強調“義”,有“義”才會有后面的“利”,只有先“義”后“利”。才能留下那些有才能的員工,使他們視企業為家,把自己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綁在一起,勤奮工作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適,同時企業也會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的動力。這就體現出了儒家的中心思想——“齊家治國平天下”。
亞洲經濟的發展得益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其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智慧,指導著亞洲管理者們的管理思想。但是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中國的管理學理論唯物主義色彩偏多,因為管理者在制定決策和計劃時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和實際狀況,然后反復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企業未來三至五年的戰略。這種制定戰略的方法比較保守,因為未來難以預測,管理者只能根據現在的狀況預計將來的狀況,使企業難以有跳躍式的突破,而且如果管理者對于企業現有的潛力評價不準確,或者說是評價過低或過高,過于悲觀或樂觀,那么管理者所制定的策略可能不能完全發揮和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影響企業整體向前發展。并且假定的前提條件是企業的競爭對手和外界環境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但是如果發生了沒有預測到的重大變化,企業管理者不得不重新制定戰略。
現代企業強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念,也是體現著哲學體系的思想??沙掷m發展主要指的是企業要有環保的意識,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使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那么,怎樣既能保障企業的發展又能使環境不會受到污染就是哲學中矛盾分析法的具體應用。正確地處理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矛盾,掌握對立與統一的關系,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者求同存異,互利互惠,經濟的發展與所處的周圍的環境是分不開的,所以經濟發展不能超出環境所允許的范圍,不能對環境進行肆意地破壞,因為環境會對經濟發展具有反作用力,嚴重污染的環境會發過來影響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整體經濟社會的協調與和諧。
總而言之,哲學思想中的博大精深的理念,完全可以被當代的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們所借鑒和運用。中國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和諧、自律和寬容,管理者們應該把這種哲學理念注入到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之中,使中國的管理理論得以發展,企業得以壯大,創造出更符合中國的國情,更加具有中國的特色的管理哲學。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現代管理宗師德魯克文選 英文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
[2]劉敬魯.從管理的社會歷史規定看管理哲學的問題領域[J].哲學動態,2007(02).
[3]王德禮主編.《企業戰略管理》.北京出版集團公司.
[4]馬中.《中國哲人的大思路》.1993.8.
廣東科技學院? 仇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