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金融化深入發展,企業金融化的問題日益突出。做好企業金融化問題的研究,對于推動企業優化資產配置和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等方面有一定的價值。本文主要探討我國企業金融化程度和發展趨勢,分析企業金融化的誘發因素,最后探討企業金融化帶來的經濟后果。
關鍵詞:企業金融化; 誘發因素; 經濟后果
引言
本文從微觀企業金融化現象著手,從多個角度分析當前企業金融化程度和存在的差異,從而幫助政府和相關部門更加清楚、全面的認識企業既然農化的問題,推動企業金融化結構的調整。通過對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等對企業金融化影響的研究,分析金融市場層面探討導致企業金融化的因素,希望能夠為企業金融化開辟新的思路。結合金融化對企業收益水平的影響,分析企業金融化的經濟后果,探討金融化經濟后果作用機制。
為企業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簡要探討中國企業金融化程度和發展趨勢
(一)中國企業金融化的界定
早期研究任務,企業金融化是指企業利用金融資源和資產投資實體經濟。通過比較企業金融費用和資金流量,確定企業金融化程度。企業金融化水平代表了企業金融資產投資的整體效率。早期認為金融費用主要是指凈利息支付、股票回購等幾個方面。
結合實際情況我們能夠指導,利用金融資源投資實體經濟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其中一個方面,但這一方面并不能代表企業“脫實向虛”。隨著宏觀經濟金融化發展,有關學者明確提出了“經濟金融化”的概念。張成思對于經濟金融化概念的界定:從微觀角度探討,實體企業金融化的行為是經濟金融化的核心和本質。實體經濟部門是產生脫實向虛問題的主要對象。蔡明榮認為,企業金融化是指,非金融企業增加金融資產,同時減少投資行為,金融渠道收益占比上升。
二、分析企業金融化的動因
(一)蓄水池理論
蓄水池理論是指,企業為了提升自身應對經營過程中流動性不足風險的能力,企業借助持有的金融資產,有效的提升自身防范資金鏈條斷裂的能力。把持有的貨幣資產用作預防性儲蓄,確保企業現金流充足,避免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確保企業經營穩定、健康。企業經營過程中為了降低流動性風險,傾向于預防性現金儲備。相對而言,風險越高,企業融資的約束也就越大,企業也就越傾向于現金儲備。
(二)投資替代理論
投資替代理論是指,企業金融化能夠為企業帶來更豐富的投資回報,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和實業投資收益之間的關系,影響企業資源配置。如果金融資產收益率高出實業投資收益率,企業相應的會增加金融資產資源配置。企業金融投資收益率越高,企業的金融化程度也就越深。
(三)實體中介理論
實體中介理論認為,銀行為企業提供貸款時會對風險異質性企業有所差別,這也是導致企業金融化發展的本質。銀行自身有一定的風險評估標準,銀行會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確定不同企業貸款的額度。這樣做能夠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經營的穩定性,減少經營風險。實體中介理論認為,銀行對待風險異質性企業的差別對待,會給企業造成融資約束。銀行更傾向于為低風險企業提供貸款,高風險企業融資的難度較大,為了存續經營,只有不斷地探求其他的融資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影子銀行得到了發展。我國金融體系尚未完善,影子銀行在高風險企業尚未獲得銀行借貸支持時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高風險企業的融資需求日益旺盛,推動了影子銀行市場的發展,促進了影子銀行投資收益率的提升。一些低風險企業在獲得銀行存款之后,會把部分資金投入到影子銀行獲得一定收益。
三、企業金融化的經濟后果
(一)宏觀角度
1、積極影響
企業金融化能夠帶動資源優化配置。企業資源配置不合理會導致企業生產效率的下降,企業金融化發展能夠促進資源優化合理配置。由于銀行和相關的金融機構在提供借貸業務時,會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會參考風險異質性開展借貸業務。相對而言,經營風險低、經營規模較大的企業能夠更容易獲得融資。中小微企業往往風險較高,融資難度較大。這也就造成企業資源分配不平衡。影子銀行的出現,能夠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投資。市場自發的把資金涌入影子銀行,為高需求的企業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從而有效緩解融資歧視,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2、消極影響
第一,影子銀行會導致金融風險積聚。影子銀行體系是在其他金融機構處于控制風險考量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影子銀行會為易獲得融資和融資困難的企業建立互動橋梁,但與此同時也給銀行原本規避了的金融風險增加。如果信用風險高的企業對銀行違約,最終風險還是要由銀行承擔。由于影子銀行并不在銀行業務范圍之內,因此并不能受到銀行的有效管控。銀行通過融資約束規避的風險可能會被影子銀行反彈,導致銀行的風險控制體制失靈,不利于金融體系的穩定發展。第二,實體企業發展缺乏持續增長的動力。現階段我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的趨勢。金融市場成為充足資金流入的主要對象。金融市場的話語權越來越高,成為了實體經濟的主導者。企業的發展資源有限,且大多書資源都用在資本運作之中,這也就會導致企業實業投資率相應有所下降。實體企業受到金融市場高收益吸引,會越來越把發展重點放在金融資產之中。企業金融化會導致事業生產效率下降,甚至會導致企業脫離實業。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的繁榮就如同泡沫,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第三,導致股票崩盤的風險顯著提升。企業金融化發展,原本用于企業事業發展的資金涌入了資本市場,企業越來越傾向于謀求高經濟回報的套利行為。非金融企業參與資本運作,過度負債問題越來越多。企業金融投資的風險遠遠高于實業經營。這也就導致當前企業經營的風險大大提升。金融化企業試圖通過提升自身的負債水平,為市場提供更豐富的投資產品,滿足市場的金融投資的需求。結合投資替代理論進行分析,金融化企業資產負債率很高,金融市場會導致企業企業負債傾向的大大提升。企業還款負擔過重,企業所承擔的財務風險也就更多。一旦資金鏈條產生問題,企業可能會直接面臨破產的困境,進而導致企業股票大幅降低,股票崩盤。
(二)微觀角度
1、積極影響
首先,能夠在短期內推動企業投資收益率的提升。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企業往往會選擇高回報率領域。我國經濟增速逐漸減緩,實業收益率有所下滑,金融市場蓬勃、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被金融市場吸引。企業深入到資本市場開拓獲利空間,從而減緩企業內部的盈利壓力。由于實業經濟前期投入較大,經濟效益回報周期很長,企業投入到資本市場中通過合理操作,能夠在短期內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企業利潤能夠迅速提升。其次,企業金融化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應對財務困境。企業金融化發展,能夠提升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從而實現資本市場快速交易變現。企業能夠通過持有的金融資產,獲得更高額的投資回報。當企業的實業經營遇到困境時,也能夠把持有的金融資產快速拋售,用于實業發展,提升企業抵抗外來沖擊的有效性。非金融企業能夠在穩定控制財務風險的同時,為自身獲得更豐富的融資資金,拓寬自身的融資渠道,采用企業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優化非金融企業資本結構。例如影子銀行,能夠很有效的應對融資約束的問題,為企業開辟信貸融資渠道,幫助部分高風險企業更好的應對實體業務的困境問題。
3、消極影響
首先,企業金融化導致企業長期戰略實施難以有效開展。企業金融化對于高額短期收益的追求十分旺盛,這類資本市場操作的周期較短,投資回報很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的提升資金的流動性,大大提升企業投資的創利效果。但是需要有關人員清醒認識到的是,這類資本運作的根本在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基石,過于流動的金融市場會導致企業資金的長期效益下降,不利于企業持續的創造收益價值。企業投資的短期收益并不能持續,而且還會受到資本市場波動的較大影響。企業在資本市場獲得高收益的同時,企業短期收益率大大提高,但與此同時,企業投資資本市場的風險性也就越大。非金融企業在投資運作的過程中,如果內部缺乏專業投資團隊,企業投資風險就會大大提升。相較于實業投資而言,金融市場受到更多類型的因素的影響,金融市場對市場的反應十分強烈。過于追求短期收益,會導致企業忽視實業的發展,影響企業長期經營戰略的有效落實。高風險的資本市場也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意外虧損,占用企業發展實業的資金成本,嚴重影響企業實業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影響企業存續。其次,企業金融化會阻礙企業實業投資,造成企業離心多元化。具有投資屬性的市場充分體現了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特點。由于制造行業和金融行業的差別很大,實體企業金融化的離心多元化特征顯著。由于金融投資具有高回報率、高風險的特點,非專業機構進入資本市場運作資本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充分的了解金融行業,也并未建立起專業的投資機構,勢必會導致非金融公司投資和經營風險的提升。由于資源有限,在運作資本的過程中為了滿足資金需求,一定程度上會占用實業投資的資源。企業金融化程度越高,越會擠壓企業創新和固定資產投資率的降低,作為離心多元化表現形式之一,企業金融化雖然并不是造成企業實業空心化的根本原因,但確實會影響企業未來經營和發展,會給企業資源配置造成影響,一定程度上侵占企業原有產業的發展資源和資金。
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蓄水池理論、投資替代理論和實體中介理論三個角度探討造成企業金融化的原因,并結合當前企業和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詳細的分析了企業金融化的金融后果,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為有關單位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健康、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新途;朱容成;黃盈瑩.企業金融化程度、誘發因素與經濟后果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20,v.34;No.277,82-91.
[2]吳丹紅;張敏.企業金融化內涵、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J].特區經濟,2020,No.376,136-139.
[3]楊光.非金融企業金融化:經濟后果及應對策略分析[J].經濟界,2020,No.147,53-59.
[4]徐思;潘昕彤.企業金融化與機構投資者行為研究[J].財務研究,2019,No.030,61-7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丁燕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