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西方交流在公元1世紀時已經處于火熱的狀態,羅馬帝國是當時西方最大的消費市場和經濟實體,來自波斯、印度、南亞、中國的香料、寶石、織物甚至是野獸和奴隸,都源源不斷地經過印度洋輸送到羅馬的埃及紅海港口,再從亞歷山大里亞港送往地中海各地。東方商品在羅馬社會自上而下激起了巨大的反響,掀起了一股奢靡、炫耀、腐化的社會風氣。
關鍵詞:東西方交流;羅馬;商品經濟;社會影響
公元1世紀的希臘文獻《紅海周航記》呈現了一個東方航線繁忙的紅海與印度洋世界,其運轉的核心便是攬下大量進口商品的巨大實體:羅馬帝國。此時的羅馬正處于帝國早期,政治清明、國力強盛、經濟穩定,作為海上航線起點的埃及被皇帝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埃及不僅是最大的糧食產地,也是地中海向印度洋進口商品的主導者,每年向羅馬各地提供大量的東方商品。
紅海岸邊的貝雷尼斯城市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黑胡椒、稻谷種子和原產于喜馬拉雅山下的柑子水果(主要用過于長途旅行中防止敗血癥),證明了當時東方商品貿易的規模不小。出土于帝國最大的埃及城市亞歷山大里亞的一份東方貨物稅收清單顯示了當時進口商品的種類是多么龐大多樣,它包括:肉桂、黑胡椒、白胡椒枸杞葉、甘松香、水蘇、桂皮木、末藥、春砂仁、姜、白松香、蘆薈、枸杞、小豆蔻、阿拉伯縞瑪瑙、珍珠、纏絲瑪瑙、風信子石、祖母綠、鉆石、藍寶石、綠松石、龜石、巴比倫毛皮、帕提亞毛皮、生絲、絲綢或半絲織品、染色布、精紡亞麻布、絲線、印度鐵器、印度閹人、公獅和母獅、花豹、黑豹、紫色染料、羊毛等等。這些商品的價格有高有低,滲透進了羅馬的各個階層,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其中影響最廣,普及度最高的東方商品非胡椒莫屬。胡椒在當時的價格為每磅4第納爾,相當于一個普通勞工幾天的工資。胡椒粉被灑在海鮮和沙拉的調味汁里,同時被用于肉的制備,并且添加進葡萄酒里進行“保存”。胡椒粉只需要相當小的用量就能大大提高食物的風味,并且使易腐食品保持可口更久。老普林尼對羅馬社會為了改善食物的味道而把人們送到已知世界的邊界去感到非常興奮。他寫道:“胡椒唯一可取的品質是它的辛辣,但為此我們將它一路從印度帶回來了。”考古學表明胡椒粉傳遍了羅馬帝國的所有地區,收入微薄的人們都喜歡它。例如,在埃及東部干旱沙漠的采石場發現了胡椒皮,在高盧和龐貝發現了被認為是胡椒罐的物品。甚至在德國,當時帝國邊境的一個羅馬軍營的挖掘中發現了胡椒粒。在文德蘭達城堡發現的書寫板證明胡椒作為貨物已經送到英國士兵手中,最遠的地方可到哈德良長城。
東方的藥品和熏香同樣備受歡迎。末藥和乳香大量用于混合藥物中:耶穌受難時就使用了“摻有末藥的酒”,可能是止痛藥;一種由蠟和槲寄生制成的乳膏摻入了乳香和末藥用于緩解身體和肌肉疼痛;印度人稱呼胡椒為“雅瓦納人的激情”,因為它被羅馬人用于治療陽痿。焚燒熏香和香木在羅馬帝國也非常流行,羅馬城市擁擠的公共街道會散發出體臭、污水、糞便和腐爛垃圾的臭味。在這些人口稠密的地區,人們在燈籠和專門設計的燃燒器中放置熏香,以掩蓋街道的臭味,改善公共建筑和家庭住宅內的空氣質量。燃燒乳香是密特拉教儀式的中心,密特拉的信徒在巨大的空心陶燈里燒香,這樣光線和煙霧就會從容器表面復雜的圖案中傾瀉出來。由于它在古典崇拜中的重要性,公眾運動會期間、羅馬勝利慶典時、民眾的婚禮葬禮上、節日和各種儀式中都大量地燒香。
這些小而使用頻繁的產品,共同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累積起來最終撐起了規模龐大的國際貿易。同時也成為了羅馬上層權貴炫耀財富的新手段。
對當時的羅馬道德學家來說,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將制作藥物和舉行宗教儀式的舶來品用于個人展示。末藥和甘松香制成的軟膏被大量地當作香水使用,連包括禁衛軍在內的羅馬士兵都開始使用香水油。羅馬歷史學家蘇維托尼烏斯曾記載:一個散發著香水味的年輕軍官來感謝皇帝給他的傭金。皇帝韋帕薌厭惡地把頭轉過去,取消了命令,嚴厲地譴責道:“我更希望他有大蒜的味道。”老普林尼認為香水是最浪費的東西之一,因為它的效果很快就被消耗掉了。他寫道:“有些油膏的價格高于每磅 400 第納爾。因此,一大筆錢被用來購買一種愉悅他人的奢侈品,因為帶著香味的人并不是聞到它的人。”東方香料與飲料混合也有令人愉快的效果,羅馬人在葡萄酒中加入各種外來物質,包括甘松香、肉桂、桂皮、生姜、乳香和末藥,早已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東方織物和珠寶同樣有著巨大的需求,這種需求時由時尚推動的。中國出口的絲綢是相對致密厚實的材料,在羅馬的作坊中它們被重新編織,制造出輕盈、寬松而半透明的織物。來自富裕家庭的正派羅馬婦女被要求被包裹在傳統的亞麻布或棉質的外衣下。然而,絲綢面料很快征服了富裕階層,因為它們既舒適又優雅。使用半透明絲綢使高貴的女主人有機會穿著傳統服飾的同時展示自己的身材。由于這種布料昂貴且富有異國情調,它很快成為傳統道德學家批評的目標。老普林尼談到進口的絲綢時認為它是“使羅馬女主人公能夠在公共場合炫耀透明的衣服”,塞涅卡則說“遮掩不了女主人身體的衣服”。佩特洛尼烏斯認為,新娘就像光著身子,因為她們的服裝太露骨了,他寫到關于絲綢服裝時說“像薄紗一樣,透明如空氣”。這種時尚也在富裕的羅馬男子中發展起來,他們在白色的亞麻長袍和束腰外衣上佩戴彩色絲帶并給這些精致的絲綢織物鑲了邊。在公元16年,羅馬元老院頒布了一項法律,限制男性貴族穿絲綢,然而當皇帝卡里古拉無視禁令,直接在公共場合穿著絲綢織物時,這一措施也宣告了失敗。在這個時代,羅馬的時尚變得越來越浮華,并找到更巧妙的方式來顯示財富。因此許多富裕的羅馬男子開始佩戴東方的寶石,這些寶石通常被雕刻成圖章戒指,包括纏絲瑪瑙、祖母綠、鉆石和碧玉等。普林尼還談到了一種來自伊朗的瑩石(又叫氟石),精致的螢石酒杯如同玻璃,還會發出淡淡的熒光。一位前執政官提圖斯在按照尼祿的命令自殺前,砸碎了一個30萬塞斯特斯的螢石長柄勺。羅馬婦女花在珠寶上的錢財不計其數,皇帝卡里古拉的配偶洛利婭身上的珠寶總價要超過400萬塞斯特斯。
這樣的奢靡浮華感染了整個羅馬社會,大量的進口貨物使得羅馬的財富迅速外流,而驕奢炫富之風把自共和國以來的尚武強健,積極向上的公民精神摧毀得一干二凈,使得羅馬在經歷了早期帝國的繁榮過后迅速陷入深重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精神危機之中。不得不引起對當下消費主義盛行會造成何種影響的深思。
浙江海洋大學? 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