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瓊
一、創設豐富多樣的閱讀環境,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我根據本班幼兒的閱讀和理解水平的不同層次也分別按難易程度創設了閱讀區、講述區、制作區及表演區四大閱讀區域。
幼兒的視力正在發育階段,適宜的光線尤為重要。因此我將書屋設置在南面靠窗的位置,這樣光線比較充足。并在選擇書柜時根據小班的年齡段選擇矮柜、小書架,讓圖書平躺著,易于他們觀察圖書封面,這樣便于幼兒取放圖書,培養按標志擺放的習慣。我在閱讀區的墻面上貼了一些孩子閱讀的照片,在泡沫板上放一些靠墊,讓幼兒能夠溫馨舒適地進行閱讀,營造出較濃的書香氛圍。另外還專門制作了一塊規則板方便孩子在閱讀時根據圖畫遵守閱讀規則。在這一區域中,所有的孩子都能夠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書籍時,只需要看懂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進一步地探究,所以就比較輕松了。而在講述區,孩子們不僅需要看,還需要說。在這里我提供了許多故事盒子、面具、手偶等相對簡單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在這里需要探索的就會比較多了,拿到操作材料她需要先進行一個觀察,然后需要創編出簡單的句子才能完成既定的任務。剛開始小朋友們只是被這些簡單的操作材料吸引進行簡單地擺弄,很少有小朋友可以編出話來,但是在一些表達能力強的小朋友慢慢地帶領下,會說的小朋友也變得多起來了。而在制作區則對小朋友的要求更高了,我提供了許多參考圖片、白紙、蠟筆,要求孩子們仿照圖片進行自制圖書的制作,這就不僅調動了孩子的眼、口,還調動了孩子們的小手,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創編能力及動手能力。對于表演區的設置我也分了很多個層次進行滲透和培養。表演形式分為很多種,朗誦兒歌、朗誦古詩、復述故事以及表演故事,由易到難,孩子們自由選擇表演的形式,為具有不同閱讀和理解水平的孩子發展不同的能力。
二、選擇合適的分級閱讀材料,提升不同孩子的閱讀能力
對于小班兒童,除了確保書籍數量充足之外,書籍的質量要求也更高。 因為孩子的手,腦和眼睛協調不佳,所以他們的“眼睛”和“手”通常不協調,因此容易撕裂好書本,不正確的操作也可能損壞書本。 因此,最好選擇精裝書籍。 此外,根據小班兒童的年齡特點,可以選擇一些有聲響的、能擺弄的圖書。
應該善于發現和總結兒童的不同閱讀水平。熟悉的內容使孩子們首先在情感上可以接受。閱讀區的書籍可以由孩子們從家中帶來,這既鼓勵孩子們參與閱讀區角的創作,也可以激發他們積極閱讀的欲望。小班兒童主要集中在“自我認識”上,因此能更加注意自己的物品。一方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書,這使他們感到親切,另一方面,孩子們可以在閱讀時學會與同伴交流。幼兒攜帶自己的書,不僅要保證書的數量和質量,實現資源共享,而且要讓父母了解孩子的閱讀適應性要求。小班兒童更適合故事內容簡單,彩色圖片豐富的繪本書。語言簡單準確,內容簡短有趣,更貼近孩子的生活經歷,孩子在看此類閱讀材料能夠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每次孩子們將自己的書本帶來幼兒園時,我都會集中在一起對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如有一部分書是以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習慣為主的,那這部分就是最簡單易懂的書,適合班級中毫無閱讀基礎的小朋友看。有一部分書是科普類的圖書,那這類圖書就更適合有較好的閱讀基礎的孩子來看。還有一部分是具有有趣的故事情節的故事書,具有情感升華作用的,那這類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閱讀了。把書從易到難分好并用1星到3星的方法貼好標記以后,那對孩子們來說就更好選擇了,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選擇合適的讀物,對不同閱讀能力的孩子的培養也變得簡單起來。
三、制定適宜的教學活動方案,優化孩子們的閱讀方法
閱讀需要動員原始的知識體驗,如果孩子沒有閱讀材料所需的背景知識,那么他在閱讀活動中仍然會遇到困難。 因此,在閱讀活動中,尤其是在主題活動范圍內的閱讀活動中,圍繞結構化和系統化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擴展活動非常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閱讀題材及在活動中孩子們的不同反應,適時調整閱讀的方法。如在進行教學活動《七個小精靈》這個故事時,我就利用了頭飾進行角色表演的方法讓孩子記住兒歌的大體內容。在請小朋友們自己看書念故事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并不熟悉故事內容,這時我就通過請孩子拿著玩偶進行表演的方法熟悉兒歌,孩子們的興趣也被積極地調動起來。通過表演的形式和獎勵紅蘋果的形式,使孩子們掌握兒歌的具體內容。而在進行《小黃鶯唱不停》的故事教學活動時,我發現小朋友們對于小動物出現的順序顯得有點混亂,不能很好地按順序排列,影響到了整個繪本故事的欣賞,于是我靈活機動地通過繪畫各個小動物頭像的方法,讓幼兒自己去進行排序,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小動物們的出場秩序。在進行《我愛你》的教學活動時,發現小朋友們對打電話熱情很高,但是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總是理不清楚是誰和小朋友說的話。針對這個情況,我請小朋友仔細看兒歌封面上的圖畫,從圖畫中找到聯系,在小朋友細心尋找下終于將這一問題解決了。在進行《明亮的燈》的故事教學中,我發現在表演這個故事的時候,小朋友沒法邊表演邊講故事,于是我請一個小朋友當旁白講故事,然后其他小朋友只需要動手表演一下,不需要動嘴巴了,大家都很有興致地參加了表演活動。
四、在親子共讀中拓寬孩子閱讀的知識面,幫助孩子提高閱讀水平
我們還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假期期間,我們邀請父母帶孩子去書店。 鼓勵他們經常進行親子朗誦,讓父母為孩子背誦奇妙的故事和詩歌,并讓孩子學習和聽幼兒園的故事和詩歌朗誦。 聽父母的錄音,在享受親子閱讀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增加閱讀量和積累閱讀經驗也激發了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讀書塑造人格。”兒童的興趣、個性、理想和世界觀的發展及形成都受到閱讀內容的影響。讓孩子們通過閱讀來欣賞愛、友誼、忠誠、勇敢、正直等高尚的品質,其效果遠勝于我們的說教。“分級閱讀”的最終含義不僅是促進兒童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而且還通過適當的方法和技能引導兒童學習閱讀和養成閱讀習慣。 讓高質量的書籍影響兒童的生活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簡而言之,在幼兒園階段,實施分級閱讀指導策略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最大的閱讀成就感和幸福感,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