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傳志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隨著我國鐵路的快速發展,部分鐵路難以避免穿越采空區,給鐵路工程勘察設計帶來了較大影響[1-2]。探查采空區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包括訪問、調查或直接進洞測量等,然而,部分采空區開采年代久遠,缺乏可供查詢的資料,其規模、形態和分布無跡可尋。因此,需要采用相應的勘察手段查明其分布[3]。
受傳統鉆探周期長、費用高、鉆孔數量少等限制,物探技術成為采空區勘察中的必要手段[4]。應優選適宜的綜合物探技術,充分結合不同物探方法優點和作用,發揮其高效、經濟等技術優勢[5]。部分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李志華結合具體工程實例,總結了高密度電法、地震折射法、瞬變電磁法等多種物探方法的適用性[6-7];李堅歸納了各種物探資料對應的小煤窯采空區的異常特征[8];張吉振等總結了氡氣在采空區中的運移規律和解釋原則[9];程懷蒙等在鄂東南地區大理巖捕虜體勘探中,應用綜合勘探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10]。然而,以往研究多針對煤礦、鐵礦采空區問題[11-16],而對金礦采空區的研究較少。
根據濰煙線靈山蔣家金礦采空區空間分布復雜、埋深變化大等特點,決定采用測氡法,重力法,地震映像法以及天然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進行勘探。
靈山蔣家金礦采空區測區位于山東省招遠市以西,與榮烏高速毗鄰,主要位于濰煙線(DK97+030~DK98+400)左側,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靈山蔣家金礦采空區測區地理位置示意

圖2 靈山蔣家金礦采空區勘察物探平面布置
測區屬低山丘陵區,沖溝發育,地形起伏較大。現場出露地層主要為素填土、填筑土、砂類土、粉質黏土、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工作區位于沂沭斷裂帶東側,大地構造位置隸屬于華北板塊東南緣的膠北斷隆,南接膠萊拗陷,具有古老的基底變形變質巖系、多期多成因的巖漿活動和以NE向斷裂為主的構造格架。工作區所屬的膠西北地區構造十分發育,區內斷裂主要為NE、NW及近東西向,是本區金礦的重要控(賦)礦構造。區域重力場和磁場宏觀上反映區內的區域構造格架、巖漿活動和地層展布特征,其走向呈NE-NEE,重力場強度變化大,具有南北成帶,帶內成塊分布的整體特征。
(1)采空區影響范圍鄰近的線位長1.3 km,影響面積約50×104m2,內部構造發育,埋深變化大(從十幾米到百余米),空間分布較為復雜。
(2)工區分布于城鎮邊緣,附近存在的高壓線、道路等環境干擾,會對電磁類物探方法的數據質量造成一定影響。單一物探方法解釋缺乏足夠說服力,其探測結果可能存在較大誤差。
(3)綜合分析物探成果及地質調查資料,可以減小誤差,其平面布置見圖2。同時在物探異常處適當布置鉆孔,依據鉆探結果對物探成果資料進行復解,以提高解釋精度。
氡屬于天然鈾放射系列,是一種放射性的惰性氣體。氡主要來自地下,在地殼中分布較分散,具有很強的向上運移能力。根據這一特性,對土壤中的氡進行測量,可實現采空區、裂隙地下水勘察、地面沉陷區勘察等。測氡法是一種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通過抽氣法、活性炭被動吸附等測量方式和相關的數理統計,來判定正常場和異常場,進而確定探測區域是否有斷裂或采空區存在。
采用FD-216環境測氡儀進行氡采集,測點點距20 m。為保證測量數據的一致性,在同一測區內應統一取樣方式,且取樣坑或取樣孔的深度、大小、形狀應盡量保持一致。深度一般為原狀土下20~30 cm,并確保同測點測量數據誤差在20%以內。測量前,用鋼釬進行打孔,孔徑大于2 cm。抽氣至密閉氣罐,氣罐中裝有帶靜電的薄膜采樣片,用來吸附氣罐中的氡氣。經過2 min氡氣采集后開始測量,測量時間為5 min。為保證數據的可靠和穩定性,應對氡氣濃度異常段及異常兩側進行檢查復測。
采空區一般會給氡氣提供良好的運移通道,采空區位置的土壤氡氣濃度往往會表現為相對的單、多峰值的高值弱異常。在本區,氡氣的整體分布規律與基底地層的埋深深度相對應,高值異常反映基底埋深較淺,低值異常則反映基底埋深較深,測區中部的條帶狀氡濃度高值異常與重力異常梯度帶相對應,為區內斷裂的反映。根據繪制的氡濃度分布及地質調查情況,該區域內存在斷裂F1、F2(見圖3)。

圖3 氡氣異常平面
重力法勘探是以萬有引力定率為基礎,利用地殼中不同巖(礦)石或地質構造與周邊環境之間的密度差異而引起的重力變化,得到有一定剩余質量地質體的重力異常,對重力異常進行定性或定量解釋,進而推斷覆蓋層以下地質體與巖層埋藏情況,借以查明區域地質構造的物探方法。儀器讀取的重力異常值不僅和地下地質體密度分布有關,還與測點高程變化、地形起伏,甚至地球形狀和自轉等因素有關。因此,在解釋前必須分離出單獨由勘探目標引起的異常,才能反映出由地下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重力異常。這就需要對觀測重力值作相關校正,其中,包括地形校正、中間層校正、高度校正、緯度校正以及固體潮校正等,得到的布格重力異常是最主要的重力數據。
本次研究中,先獲取測區范圍內的布格重力異常值,再將布格重力異常分解,通過不同方法、不同計算半徑的綜合對比分析,計算得到的布格重力剩余異常,用以解釋采空區的分布特征。采用2臺Burris型、3臺CG-5型重力儀,重力測點采用單程觀測法進行觀測,測線端點布設物理點,以保證邊部的測點密度,測點點距為20 m。
布格重力剩余異常見圖4。

圖4 布格重力剩余異常平面
由圖4可知,布格剩余重力異常最大值為0.53×10-5m/s2,最小值為0.38×10-5m/s2,中部存在重力低值異常,推測為采空區范圍。該區布格重力剩余異常具有如下特征:①局部重力異常的平面展布特征,局部重力高主要分布于工作區北部,局部重力低主要分布于工作區南部;②局部重力異常與斷裂的相關性,根據局部重力異常的平面分布規律可以看出,工作區中部及南部存在布格重力及布格重力剩余異常的梯度帶,反映該區域內存在的斷裂和測氡法較吻合;③由地質踏勘得知的民采淘金洞位置與布格剩余異常對比,其分布范圍與局部重力低值異常相對應,這也與采空區的低密度特征吻合。
地震映像法是根據最佳偏移距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地震反射波法,也稱高密度地震法或地震多波勘探。地震映像法在采集過程中,激發點和接收點沿著測線方向同步移動,利用地震縱波在地下介質中的傳播及動力學特征,對地震映像剖面波形、振幅強弱、頻譜信息進行分析,對淺層巖溶、采空及地層劃分等地質勘察問題均有良好的應用效果。當采空發育時,其波阻抗會明顯降低,在地震映像剖面上呈現出低速、低頻,即“低頻振蕩”等典型特征,其波形往往有錯斷、畸變或者繞射等不連續現象,甚至出現波形周期變化異常。地震映像法的主要優勢包括成本較低、方便靈活、數據采集高效、資料便于解釋等,但勘探深度有限,抗干擾能力較差。
在靈山蔣家金礦采空區勘探中,根據現場地質資料和實際情況,沿測區范圍內道路和農田內開展工作。震源采用夯擊震源,質量為40 kg,采用美國Geometrics公司的NZ-24數字地震儀和14 Hz組合檢波器,采樣率為0.25 ms,記錄長度為256 ms,最小偏移距為2 m。
本區共完成地震映像17條剖面,其中,14條剖面同相軸連續,無明顯異常,3條測線剖面出現同相軸彎曲或斷裂、不連續現象以及繞射現象,如圖5所示。其中,ZY-11測線90~106 m(70 ms)附近;ZY-13測線80~94 m(70 ms)及144~154 m(70 ms)附近;ZY-17測線50~60 m(50 ms)、100~110 m(50 ms)及134~144 m(50 ms)附近可推斷為采空區。
天然源大地電磁法是利用宇宙中的太陽風、雷電等入射到地球上的交變電磁場為場源的一種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通過觀測然電磁場的時間序列信號,然后將時間序列數據經傅里葉變換轉化為頻率域數據,從而計算出每個頻點的電阻率值和相位阻抗,得到有關電分層、電阻率的橫向變化等信息,從而定性或定量地提供巖性變化、采空、構造異常等資料。
測線測點點距為25 m,共布置5個不極化電極,4個測量電極,1個接地電極。4個測量電極呈十字形布置,十字中心點為數據采集點,每兩個測量電極組成一個電偶極子,長度為25 m。指定線位大里程方向為北,分別布置與測線方向一致的電偶極子和與測線方向垂直的電偶極,磁棒Hx與線位平行且不接線端(尾部)朝北,磁棒Hy與隧道線位垂直且不接線端(尾部)朝東,同時保證兩根磁棒水平,埋深3~10 cm,并且與采集盒子的距離不小于5 m。
本區共完成12條天然源音頻大地電磁法測線,除AMT-1測線整體電阻率等值線連續性較好以外,其余11條測線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不連續甚至錯斷(如圖6所示)。其中,AMT-3測線在-20 m高程處的150~250 m段等值線連續性被切斷,相對兩側圍巖電阻率呈低阻分布,推斷該段為采空段落;AMT-6測線在-20 m高程處的0~50 m段等值線連續性較差,存在低阻條帶狀,推斷該段為采空段落;AMT-12測線在-20 m高程處的100~300 m段等值線連續性較差,存在相對低阻,推斷該段為采空段落。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現場地形、地貌及已知地質資料和現場調查走訪的信息,對各測線物探剖面進行綜合解釋分析,剔除一些假異常或其他因素造成的異常,確定各測線異常段落,本次勘察采空區異常位置見圖7,黑色實線為本次勘探采空區邊界。在本次綜合物探勘察推斷的采空區范圍內,布置了若干鉆孔進行驗證。其中,ZCK-18(推斷49~64 m為采空)、ZCK-18-1(推斷31.5~59 m為采空)、ZCK-19(推斷40~68 m為采空)、ZCK-19-1孔(推斷52 m處為采空)鉆進過程中出現漏漿、卡鉆、反清水、鉆進快等明顯異常現象,證實了存在采空現象。

圖6 AMT-3、AMT-6、AMT-12測線天然源音頻大地電磁法(AMT)物探成果

圖7 靈山蔣家金礦采空區勘察物探平面成果
(1)應充分結合地質條件、環境干擾及各物探方法適用條件等因素,合理選擇物探方法,以期獲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2)應結合鉆探對物探資料進行綜合解釋分析,以建立動態異常解釋評價系統,提高數據可靠性。
(3)綜合物探技術可節省大量的鉆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勘察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