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昭
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1 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是:“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對于黑龍江而言,這項工作也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的重點任務。2021 年黑龍江省兩會明確提出,“鞏固提升綠色生態優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設生態強省”。這一部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對標生態強省建設的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堅持以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為方向,有利于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東北的邊疆省份,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自然資源儲量使得黑龍江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進一步筑牢綠色生態防線是事關黑龍江省乃至國家安全發展的關鍵環節。此外,受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轉型、經濟增長乏力、產能過剩等一系列經濟問題影響,以及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薄弱等因素的制約,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空氣質量、土壤環境質量以及水環境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重點環境污染問題中,大氣污染的社會關注度更高,對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影響也要遠遠高于其他類型的污染。并且,大氣污染問題容易逐漸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以及采取更高效迅速的大氣污染應對措施尤為必要。
近年來,由于黑龍江省工業和農業發展進程加快,導致城鎮和農村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水體缺氧和富營養化的問題形成的黑臭水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黑龍江省的整體概貌,同時也危害人民群眾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整治黑臭水體是黑龍江省建設生態文明進程中的當務之急,同時也是全社會的熱切希望。

退耕后的三環泡濕地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此外,地貌結構的改變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農藥化肥施用使得耕地質量持續下降,草原面積退化加速鹽堿地形成,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成為目前黑龍江省推進生態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為保護黑龍江省生態環境質量,加快生態強省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迫在眉睫。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助于全面激發發展新動能。2021年,黑龍江需要在落實碳達峰要求上邁出步子,努力在推動減污降碳上取得新突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國家氣候戰略,聚焦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科學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完善省級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機制,推進黑龍江省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實行最嚴格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此外,大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統籌融合,因地制宜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供暖項目以減少碳排放。同時,不斷開發新能源,用光電等新能源進一步代替傳統能源。大力消減城中村、農村地區散煤使用,加大淘汰污染速度快的燃煤鍋爐使用力度。推進工業、農業、交通、生活等多領域協同運行,鼓勵探索多樣創新治理措施和政府機制,倡導全省人民及企業響應號召,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環境問題,讓藍天白云在龍江大地隨處可見。
積極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創新推動清源工作的同時,持續開展涉水違建拆除、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拆除涉水違建,清除臨河污水直排場所,為沿河區域綜合整治及環境提升提供空間。全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大力開展污水管網、污水廠建設,加快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堅持自然生態恢復導向,實施生態補水,利用污水處理廠布局優勢,有效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河道底泥原位自凈,保持低水位運行,為自然生態留足自凈恢復空間。深化排水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全面覆蓋、責任清晰、技術先進、管理精細、產業現代的公共排水設施運營維管體系,推動“廠、網、河”一體化管理。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黑臭水體整治,印發實施違法排水行為有獎舉報辦法,鼓勵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違法排水。推行“河長制”,在全省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采取“七字法”(截、引、凈、減、調、養、測)進行系統、全面、有針對性的三位一體治理,健全機制、綜合施策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此外,還應加快城鄉垃圾、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推行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治理后的倭肯河七臺河市內段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在嚴格落實和執行國家和地方管理部門的各項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建立目標責任制,完善管理制度,以科技信息為支撐,重視發展規劃;開展濕地科學研究,加強國內外合作。此外,制定與完善濕地生物多樣性保障制度,協助推進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恢復野生動物種群,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以農業為抓手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以林田保護為主體,構建農林區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方式。一是推行“林長制”,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二是發展區域優勢農產品,推動全方位的生態治理與修復,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三是因地制宜退耕還林還草,增強林地的保護功能,完成營造林建設、森林撫育建設,讓龍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