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輝 ,吳秀儀,鄧 海,王靜宇
(1.重慶市地質調查院,重慶 400020;2.重慶市國能礦產資源評估司法鑒定所,重慶 401122)
礦產資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耗竭性資源,為合理規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建立公平競爭、協調發展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國家進行了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要求各地區建立礦業權出讓收益基準價[1-3]。
目前,對礦業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研究較少,且主要集中在基準價的實施現狀及測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如李剛等對各地區基準價的發布、實施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基準價區域差距較大,并對相關原因進行深入分析[4-5];蘇永琦等對23 個省(區、市)礦業權出讓收益基準價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各地對政策規范的理解和執行上差異較大,導致各地區相應礦種的基準價差異較大,同時對完善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制提出相關建議[6];李桂秀等以鐵礦為實例,采用收入權益法對其基準價進行測算,并根據礦石地質品位分級確定其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7];范振林以金礦為實例,應用不同方法測算了金礦采礦權出讓收益的基準價,并根據金礦不同階段的資源儲量轉化系數,測算出金探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標準[8]。這些研究對礦業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制定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奠定了基礎。
礦業權出讓收益基準價分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與探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探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是以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為基礎,根據相應礦種探礦權的地質勘查風險等因素而綜合確定其基準價調整系數。因各地區采礦權基準價制定原理不同,設置的調整系數不同,致使各地的基準價差異很大。目前部分?。▍^、市)的采礦權基準價已到更新調整時間,如河南省、山西省、重慶市等;同時在基準價實施期間,部分礦種的產品銷售價格波動較大,如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因近幾年供需關系變化、產業結構調整等綜合影響,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的銷售價格上漲幅度較大。
因此,為合理調整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需系統分析影響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主要因素,為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調整提供理論依據。
全國已有30 個省(區、市)制定并發布了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4]。天津市、河南省、重慶市是最早發布采礦權出讓基準價的省市,各地區采礦權出讓基準價制定情況詳見表1。
(1)計征對象類型多。根據表1 可知,各地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計征對象有擬動用可采儲量、可采儲量、資源儲量、評估利用資源儲量、可利用資源儲量、保有資源儲量6 類。
(2)基準價調整系數差異大。有的地區未設置調整系數;有的地區則根據礦產資源稟賦狀況、采選條件等設置了相應的調整系數;有的地區還設置了服務年限、生態因子等調整系數。因此,已實施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地區,其所設置的調整系數各不相同。
表1 各地區采礦權出讓基準價制定概況表
(3)基準價水平差異大。各地區根據區域礦產資源稟賦狀況、采選條件、基礎條件及區域經濟、礦產品市場等綜合確定相應的礦業權出讓基準價。因此不同地區相同礦種的基準價水平相差較大,例如云南省水泥用灰巖礦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為0.4 元/噸,而浙江省的水泥用灰巖礦的基準價則為2.5~3.7 元/噸。
各地區根據區域內礦產資源稟賦狀況、采選條件、基礎條件、礦產品市場等綜合確定各礦種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同時結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地區產業政策等設置相應的調整系數。因此各地區同種礦種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相差很大。
根據《關于做好礦業權價款評估備案核準取消后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7〕5 號文)的相關規定,礦業權基準價公布實施起每兩年為一周期,到期進行調整更新;當礦產品銷售價格上浮或下滑幅度超過(含)20%,及時調整相應基準價。
自2018 年各省(區、市)相繼公布實施采礦權出讓基準價后,部分?。▍^、市)的基準價已到兩年一次的調整時間,如河南省、山西省、重慶市等;同時在基準價實施期間,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部分礦產品的供需關系發生變化,礦產品銷售價格波動幅度超過20%;同時相關稅費政策發生變化,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相關技術規范發生調整,這些因素將影響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水平。
為貫徹落實國家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的有關要求,促進資源配置公正公平,切實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需在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更新調整時,對影響采礦權出讓基準價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分析。
采礦權出讓基準價是一定時期內,按照資源儲量、礦產品價格、開采技術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地區差異等影響因素,確定的不同區域、不同礦種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格標準。影響礦業權出讓基準價的主要因素有礦產品銷售價格、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及開采技術條件、地區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9-12]。
礦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直接影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進而影響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和礦業權人權益,對社會長期穩定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對礦產品市場銷售價格動態監測和分析,可為采礦權出讓基準價的調整提供依據;為礦產資源主管部門及時掌握礦業市場動向,調整管理政策或產業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為此,采礦權出讓基準價調整調整前,需研究地區礦產品價格監測相關信息,系統分析地區各礦種礦產品銷售價格變化趨勢,并對銷售價格波動幅度超過20%的礦種進行分析,進而為采礦權出讓基準價調整提供基礎數據。
礦產資源條件決定礦產品利用價值、礦山開發規模及服務年限,是影響采礦權價值的主要因素;開發條件、開采技術條件主要決定礦產資源開發中的建設投資及生產成本,進而影響采礦權出讓收益價值。
3.2.1 資源條件
(1)礦石質量。礦石質量一般是指礦石中有用組份的多少(一些礦種還需考慮礦石中有益和有害元素的含量或有用礦物的物理性質)。礦石質量反映了礦產品的用途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價值,是影響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重要指標。
(2)儲量規模。礦產資源儲量是礦產資源量中查明資源的一部分,礦產資源儲量規模的大小決定了礦區開發規模和服務年限,是構成區域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基礎。資源儲量規模對礦區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有一定的影響,對其采礦權出讓基準價產生影響。
3.2.2 開發條件
(1)開采方式。礦產資源的開采方式分為露天開采、地下開采兩大類。地下開采根據開拓方式主要分為平硐開拓、斜井開拓與豎井開拓三種。開采方式的選取主要根據礦產資源賦存條件、礦區地形特征及礦山生產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礦山的開拓方式直接影響礦山建設投資、生產規模及開采成本,是影響基準價重要因素之一。
(2)礦山生產規模。礦山生產規模是礦山各系統和環節的綜合能力,是全面反映礦山面貌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指標。礦山生產規模對礦山企業的建設投資、勞動定員、礦產品產量等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影響礦山建設投資、生產成本、銷售收入等,是影響基準價的重要因素。
(3)開采技術條件。礦產資源開采條件的評價一般從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及環境地質條件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不同等級的開采技術條件,其礦山建設投資及生產成本也不同,當礦產資源的開采技術條件為簡單類型時,其礦山建設投資及生產成本較開采技術條件為復雜類型時的低。因此采礦權出讓基準價調整時,需考慮區域內礦產資源的開采技術條件的影響。
交通條件對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低價值的磚瓦用頁巖礦及砂巖礦、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及砂巖礦,其礦區到縣城(或鄉鎮)的運輸距離、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價值,進而影響這些礦種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
建筑石料用礦產品的銷售價格較其他礦種低,如采用陸運方式時,該類礦產品一般在本區縣及周邊區縣范圍內銷售;如采用水運方式時,則可銷售至距礦山較遠的區縣,甚至銷售至其他省市。例如:重慶市萬州區某建筑石料用砂巖礦,采用陸運+水運的方式,礦產品可銷售至忠縣及江西九江,該礦的運輸方式詳見圖1。
交通條件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采礦權出讓基準價調整時,需考慮交通條件的影響。
圖1 萬州某建筑石料礦山運輸方式示意圖
區位條件反映特定區域經濟發達程度、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及礦產品供需關系等情況。
(1)區位經濟。區位經濟水平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產生影響,當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快時,對礦產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將引起地區礦產品供需關系發生變化,致使礦產品銷售價格有所提高。因此,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調整時,需對區域近幾年內的生產總值進行分析,要求其地區礦產品供需關系,例如重慶市近5 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為9.23%,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行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地區各礦種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
(2)基礎建設。當區域內近幾年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區域城鄉建設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使得地區內建材類的礦產品需求量不斷加大,進而使區域內該類礦產品供需關系發生變化,使得其價格上漲幅度較大,進而對該類礦產品的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產生影響。
圖2 重慶市近5 年地區生產總值上漲趨勢圖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目前,各地區都在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牢固樹立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深入推進,“不搞大開發、要共抓大保護”,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被重視[13]。
(2)地區礦業轉型升級。地區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壓縮過剩、落后產能,做到礦山開采規模與礦床(區)儲量規模相適應;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綠色產業,淘汰達不到環保和質量標準以及安全條件較差的企業。
隨著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強化礦業經濟聯動,促進礦業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各地區礦業逐步轉型升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逐步提升,整體效益得到一定提升,進而影響采礦權出讓基準價水平。
(1)礦產品銷售價格是影響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重要因素。礦產品銷售價直接影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益,進而影響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和礦業權人權益。因此,采礦權出讓基準價調整前需對礦產品銷售價格進行動態監測和系統分析。
(2)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及開采技術條件是影響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主要因素。各地區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及開采技術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故其基準價水平相差較大。各地區在基準價調整時需根據地區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及開采技術條件進行相應調整。
(3)交通條件對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于低價值的礦產品,其礦區到銷售地的運輸距離及運輸方式,將對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其基準價水平。
(4)區位條件反映特定區域內經濟發達程度、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及礦產品供需關系等情況,是影響采礦權出讓基準價的外部因素。各地區采礦權出讓基準價更新調整時,需根據區位條件,分區制定或設置地區調整系數,使得采礦權出讓基準價更加適合礦業權出讓市場。
(5)行業政策對地區采礦權出讓基準價具有一定影響。各地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地區礦業轉型升級、規模開采、集約利用等行業政策,這將對地區礦產品供需關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益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采礦權出讓基準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