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冉

清晨的好人多粉店(左圖)周美其(右圖)
清晨5點半,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德馨園社區的連排商鋪大門緊閉,附近的居民樓還沉睡著。
劉國興和妻子周美其從家步行至粉店,用時3分鐘。卷簾門“嘩啦”一聲,發出劃破黑夜的聲響?!昂萌硕喾鄣辍钡恼信圃诤谝怪斜稽c亮。等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天空已透出光亮,城市逐漸蘇醒,小店被煙火氣息填滿。
2005年,47歲的劉國興從長沙市的一家建筑公司下崗,妻子待業在家,兩個女兒尚在讀書,一家四口失去經濟來源,擠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下崗之后,劉國興賣過醬油、蘿卜干,倒騰過建筑用的竹板。幾年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2011年8月,鄰居谷娭毑(娭毑,方言,泛指祖母級長輩——編者注)建議劉國興盤下社區里正在轉讓的一家粉店,方便他們夫妻在照顧孩子之余,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開張第一天,社區的鄰居們都來照顧劉國興的生意,粉店人滿為患。

劉國興夫妻正在后廚
隔天,粉店卻忽然沒有一個人光顧了。鄰居支支吾吾地告訴劉國興:“老弟,不來?。ǚ窖裕础俺浴薄幷咦ⅲ┓郯?,對不住你;來恰粉吧,實在恰不下去?!?/p>
在開店前,劉國興連廚房都沒進過,煮粉純靠感覺,一鍋燉。在他無計可施時,住在F區的劉老嗲嗲(嗲嗲,方言,泛指祖父級長輩——編者注)主動來到劉國興的店里,指揮劉國興倒掉舊湯,手把手地教劉國興重新熬了一鍋高湯。
劉老嗲嗲是原國營廠的廚師,爐灶上的功夫自然精,骨頭和湯的比例、文火煮的時間、打泡子的手法,他事無巨細地將熬高湯的技巧傳授給劉國興,還將自己制作碼子(米粉的配菜)的手藝傾囊相授。
在那之后,到對面吃粉的鄰居們,又回來了。
從一開始,劉國興的粉店就像是社區里的鄰居“七拼八湊”起來的。盤下店鋪需要付4000元的轉讓費,加上房租、水電費以及添置硬件設備的資金,大約需要2萬元。這對當時的劉國興來說,是筆巨款。
介紹他開店的谷娭毑當場掏出2000元錢,支持劉國興盤店。隨后,社區的鄰居們聞訊而來,紛紛伸出援手,300元、500元……沒有人向劉國興索要借條。粉店在大家的眾籌下,順利盤了下來。
剛開始營業的時候,粉店里基礎配置短缺。對于第一次涉足餐飲的劉國興,一家餐館基本的配置,他都沒預備妥。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鄰居們紛紛折回家中,這位娭毑送來一口砂鍋,那位嗲嗲抓來一把筷子,拿來的碗有方的、圓的、扁的,其他的物品也是東拼西湊,各式各樣。再后來,門口又不知不覺多了兩把椅子和幾個圓凳。
自嘲“無錢、無經驗、無設備”的劉國興夫妻,就這樣把粉店開起來了。
2016年10月,劉國興將鄰居幫他墊付的開店資金全部還清,盤點之后,還有2000余元結余。
他正為改善生活而得意時,又被生活絆了一跤。劉國興一不小心摔斷了腿,是3位鄰居第一時間將他送去醫院。
劉國興下崗后,沒有自費購買醫保,掏不出錢做手術。彼時,轉讓粉店預估可以收回2萬元的轉讓費,剛好夠支付治療費用。他躺在病床上,想著悄悄把店盤出去換取手術費。
大家從送劉國興去醫院的鄰居口中聽到實情,紛紛上門勸阻夫妻倆轉讓店鋪。大家自發捐款,很快湊齊了手術錢。
不僅如此,鄰居們還自發輪流到粉店做義工,比如,一位抹桌子的娭毑趕著回家照顧剛睡醒的孩子,另一位婆婆會立馬頂上。收錢、煎蛋、洗碗,社區的鄰居們上演了一場粉店服務員的接力。
2017年3月,劉國興出院后,將粉店改名為“好人多粉店”。劉國興覺得這個社會的好人特別多。
受恩于鄰里,劉國興開店時就定下規矩:60歲以上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的“三無老人”和學齡前兒童,吃粉統統免費。這個規矩,至今仍在延續。
好人多粉店對面的居民樓里,住著一位粉店的忠實顧客劉娭毑,她是孤寡老人,靠撿廢品維持生計。粉店開張以后,劉娭毑幾乎每天都來店里吃粉,劉國興從來不收她的錢。

好人多粉店里的捐贈本和米粉牌

粉店里貼的標語
但凡有一天劉娭毑沒按時光臨粉店,劉國興都會打著給劉娭毑送粉的名義,親自上門查看她的情況,他擔心老人在家里發生意外。劉娭毑家里的電器出現問題、墻壁或灶臺臟了需要清理、水電氣出現狀況,劉國興都會親自上門幫她處理。
作為回報,劉娭毑長期和霞娭毑在粉店義務幫忙??臻e時,她還會坐在粉店門口扯著嗓子幫劉國興招攬生意。
“來恰粉,好吃!”
兩個人之間的“互助關系”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后來劉國興拒絕劉娭毑再到店里幫忙——她被查出患尿毒癥?;疾『蟮膭謿采眢w每況愈下,劉國興經常打車將劉娭毑送到醫院,偷偷塞錢給她看病。后來,劉娭毑下樓變得吃力,劉國興幾乎天天端著一碗粉,送到她家里。
2020年下半年,劉娭毑不幸離世。談起劉娭毑,劉國興哽咽了:“她把我當崽(孩子)看嘞,我也盡力幫她?!?/p>
至今,好人多粉店的墻壁上,還掛著4年前劉娭毑送來的一面錦旗,錦旗上題著:好人一生平安。
在原子化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割裂的,人際關系疏離,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保持著“安全距離”,即便是朝夕相處的鄰居?!吨袊嗄陥蟆纷鲞^一項關于鄰居的調查,四成以上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家隔壁住的是誰。
然而在劉國興所在的社區,鄰里之間打破了人際交往的枷鎖,那一碗碗熱騰騰的粉成為社交美食,在談笑間吃進肚里,將鄰里關系變得像粉一樣,柔軟、溫暖而松弛。
“老劉,點100碗粉咯,你安排著送給有需要的人?!?/p>
“劉老板,我捐2000元錢?!?/p>
“我捐5碗粉,指定捐給易嗲嗲?!?/p>
好人多粉店開業后,社區里陸續有人到店,捐贈錢和粉。
劉國興聽說國外有一種“墻上咖啡”——顧客到店里喝咖啡時,會多付幾杯的錢,每多一杯咖啡就用一張便簽記下貼在墻上。生活困難的人來店里,點一杯“墻上的咖啡”,不用付錢,也不用降低姿態。
劉國興依葫蘆畫瓢,按愛心人士捐贈的米粉數量,在店里掛上了“墻上米粉”的牌子。老人、孩子來到粉店,取下牌子,不用說一句話,熱氣騰騰的米粉就端了上來。
9年多以來,到底送出多少碗粉,劉國興也記不清了。一直在好人多粉店義務幫忙的霞娭毑只能說個大概:好人多粉店每天能賣出70多碗粉,送出免費粉20多碗。按照一碗粉8元錢的價格預估,迄今贈送的粉價值多達幾十萬元。
劉國興不在意,“沒有統計過這些數據,流浪者來了,想恰就恰;說沒錢的人,就不用給錢。如果統計這些,就是有心在搞這個事了,就莫(沒)意思了?!?/p>
如今,劉國興每天依舊笑盈盈地站在好人多粉店的門口,大聲吆喝路過的乞丐、流浪漢、老人、小孩進店免費吃粉?!跋肭【颓 保瑳]有哪個弱勢群體被劃撥到互助范圍之外。
一碗粉的善舉能激起多大的漣漪,恐怕連劉國興本人也想象不到。在社區的組織下,好人多粉店周邊的理發店、藥店、鹵味店、修腳店等10余家店鋪陸續響應,向困難戶、老人、小孩等群體開展免費服務或提供長期折扣,漸漸形成“好人好店一條街”。越來越多的“好人好店”,幫人們找回了住進高樓后丟失的東西。
(云 婷摘自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