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
2021年2月17日,Bitstamp數據顯示,比特幣站上5.2萬美元的歷史高位。當天整體上漲逾3000美元,漲幅超過6%。
美團CEO王興粗算了一下,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說:“理論上,中本聰已經是世界首富了。”
中本聰,比特幣之父,也是世界上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而他創(chuàng)造出來的比特幣,也給很多人帶來一個新的造富機會。
只不過,對一些持有者來說,價格暴漲的比特幣,給他們帶來的并非巨額財富,而是無盡的煩惱和痛苦。
2013年5月,《紐約時報》科技記者希爾想測試一下當時人們對比特幣的接受程度。她選擇了舊金山里士滿區(qū)克萊門特街一個日料小飯館“木棉屋”作為社會實驗場所,餐館老板是一個華人,名叫陳勇。
希爾當晚通過網絡喊來了60多人,有編程狂人,有比特幣愛好者,還有先鋒經濟學家。這些人齊聚木棉屋,狂吃天婦羅和魚生,展望著比特幣的美好未來。
晚飯結束后,陳老板算賬,一共是957美元。希爾女士提出用比特幣付款,陳勇欣然接受。按照比特幣當時的價格,加上小費,希爾一共支付了10.354比特幣。
當時,比特幣的價格還在100~200美元之間浮動。雖然有不少先鋒人士開始嘗試使用比特幣,但它并未被大眾普遍接受。
希爾問陳勇,為什么愿意接受比特幣?陳勇說,自己是移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yè),在一家大型電話公司工作,開餐館只是業(yè)余愛好。他從2012年開始,一直接受比特幣付款,甚至也用比特幣支付員工薪水。
2020年12月,希爾再次聯(lián)系陳勇,發(fā)現他已經退休,開始享受人生。
“多虧你當時支付的10個比特幣。”陳勇說,到2020年,自己一共積攢了41個比特幣,約合120萬美元。他關閉了餐館,開始在舊金山灣玩游艇。
“這是我最大方的一次小費,一次最痛苦的消費回憶。”希爾在和陳勇聊完后說。
近一年來,比特幣暴漲,造就了諸多財富傳奇,很多人屬于陳勇這類,他們一覺醒來,看看比特幣錢包,就覺得人生別無選擇,只有退休一途。不過,也有不少悲情故事,比如同樣生活在舊金山的斯蒂芬·托馬斯。
2011年,托馬斯在紙上寫下一個密碼,他當時并沒有將其當作一回事,這張紙隨后被他丟諸腦后。10年之后,他不顧一切想找回那張紙,因為這意味著他能否找回3.5億美元(約合22.7億元人民幣)。
托馬斯出生在德國,是個天才程序員。2011年時,他還在瑞士工作,一位比特幣愛好者找他幫忙做一個動畫視頻。視頻出來后,對方非常滿意,支付了7002個比特幣作為報酬。
2011年,比特幣價格曾經一度達到200美元,隨后急劇跌落,一直在2美元附近徘徊。所以7002個比特幣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無論如何都不夠在當時的北京買一個廁所。
托馬斯收到比特幣后,將比特幣私鑰放到一個加密硬盤上。這種硬盤叫IronKey。
IronKey的總部位于加州,此前由美國聯(lián)邦政府資助,用于開發(fā)政府各部門存放機密文件的設備,現在已經被金斯頓公司收購。
然而,3年前,托馬斯將記載IronKey密碼的那張紙丟了。
現在,比特幣價格突破了5萬美元,這意味著,托馬斯的比特幣價值超過3.5億美元。原來連個廁所也買不起的7002個比特幣,現在能買下北京的10個四合院。他自然想把比特幣私鑰找回來,于是,嘗試打開IronKey硬盤。
IronKey的安全等級極高,用戶將文件加密后,最多只允許10次猜測試探,一旦10次解密全部錯誤,硬盤將啟動程序,銷毀其中數據。
托馬斯已經使用了8次猜測機會,再有兩次,他就將和10套四合院說拜拜了。
“每次錯了之后,我都會在床上躺一會兒,想想當年自己會拿什么詞句當密碼,有了靈感就再試一下。”托馬斯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但是試過幾次后,他越來越絕望。

托馬斯能不能繞過IronKey,直接去破解比特幣的私鑰?
比特幣的私鑰由隨機數發(fā)生器產生,一般來說是256bit長度的數。說起來有些專業(yè),舉例而言,一個典型的比特幣私鑰大概長這副模樣:
私鑰經過一種復雜的橢圓曲線算法生產了公鑰,經私鑰可以算出公鑰,但反過來就不行,這就是比特幣安全的根基所在。
托馬斯當然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算法,暴力破解比特幣錢包的私鑰。但這就需要他集合當今世界所有計算機的算力,而且要算到太陽系滅亡的那一天,他才有機會拿回這7002個比特幣。
像托馬斯這樣的可憐人不在少數。
根據加密貨幣數據公司Chainalysis的數據,現有的1850萬個比特幣中,大約20%(價值約1400億美元)都因主人丟失了密碼,無法找回。
很多人像托馬斯那樣,在其誕生初期,獲得了大量比特幣,但當時,比特幣只是眾多互聯(lián)網產品中的一個,價值也不高。他們并沒有把這些虛擬貨幣當回事,也沒有仔細照看比特幣的密碼。
10年之后,這些人開始捶胸頓足。
“告訴你,我已經花了幾百小時來找回這些該死的密碼。”洛杉磯風投公司Beyond Enterprizes的老板布拉德·亞薩爾說。
布拉德出生于土耳其,6歲開始編程,9歲寫出第一個軟件,并出售給多家公司。他于15歲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公司,然后出售。經過反復倒騰,布拉德走上了發(fā)家之路。
2009年,由于布拉德有著強大的計算機集群系統(tǒng),朋友讓他幫著算比特幣,算出來的一部分歸他。最終,布拉德由此獲得了幾千個比特幣。
布拉德將比特幣私鑰存在一個硬盤中,又將這個硬盤放在一個真空包裝袋子里防塵。作為一個電腦兼比特幣專家,布拉德的操作可謂萬無一失。然而,他把袋子給弄丟了。
“我現在還有幾個比特幣,但相比那個袋子里的,不值一提。”
實際上,如何管理比特幣私鑰一直是個大學問。保管比特幣的本質就是保管所謂的“私鑰”,因為私鑰就是比特幣的唯一絕對控制權。比特幣只認密碼不認人,密碼一旦泄露,持有者就會損失所有比特幣。
私鑰的最佳保存位置:紙上、硬盤或者腦子里。一些加密貨幣投資者喜歡通過使用長字符串或不太復雜的句子來記憶私鑰,但忘記私鑰、用戶死亡或意識喪失,就意味著與其相關的比特幣將永遠消失。
2019年2月,加拿大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QuadrigaCX的所有者,30歲的杰拉爾德·科頓在訪問印度途中突然去世,就導致平臺上當時價值2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被鎖在一個數字錢包里,因為他是唯一持有密碼的人。
杰拉爾德的遺孀詹妮弗被任命為該公司董事。她在一份宣誓書中寫道,自己的丈夫通過一臺加密的筆記本電腦經營著這家公司,他大部分時間都在他們位于新斯科舍省秋季河的家中辦公。自己并不知道密碼,也不知道如何恢復。
“盡管反復努力地搜索,但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寫下來的密碼。”詹妮弗說,她還聘請了一位專家來尋找密碼,但也毫無收獲。
有專家推測,很有可能科頓對自己的記憶力非常自信,將復雜的密碼記在腦海,不留任何硬拷貝,但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突然死亡這種情況,鬧得一地雞毛。還有一種更為險惡的猜測:杰拉爾德也許是假死,就此吞沒了這筆巨額財富。不管怎樣,這個交易所正面臨著巨額訴訟,用戶要求平臺賠償這2億美元。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比特幣的丟失并不一定是壞事—— 至少對那些仍然記得私鑰的比特幣持有者來說——正是由于這么多比特幣無法流通,比特幣價格才會漲得這么高。
目前世界上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是比特幣創(chuàng)造者,神秘的中本聰。根據RS KLabs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塞爾吉奧·德米安·勒內在2013年的分析,這位神秘先生可能藏匿了110萬個比特幣。由于中本聰隱身世外,這些比特幣也相當于丟失了,加上前文提到的1850萬個比特幣中有20%丟失了私鑰,大約共計480萬個比特幣無法參與流通。
托馬斯已經將那個IronKey的硬盤收藏起來,不再去嘗試剩余的兩次機會。可能等到太陽系滅亡那一天,這個價值3.5億美元的秘密,都不會被揭開了。
(庫 肯摘自《看天下》2021年第5期,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