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飆

如果沒有戰爭,日本和英國可能都不會有重工業。人們說,日本在戰爭廢墟上建起了現代化,是一個奇跡,但也可以倒過來想,正是因為有了戰爭,全民教育才得以實現。我們知道,在戰爭期間,地主要捐地,地主的兒子要參軍,戰后一片廢墟,更是人人平等了。戰后回來的士兵一律妥善安排,不管原來什么出身。這樣就發展了全民教育、全民福利。我去我愛人在尾道市的祖屋看,我說這房子的地段真好,一邊是小學,一邊是中學。原來,這兩所占地龐大的學校原先都是他們家的地,她祖父有肺病,不能參軍,就把家里的大部分地捐了,只留一點給自己住。這樣,大家都參與進來,才有了現代化。英國也是這樣,如果不是戰爭打破貴族的勢力,1948年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很有可能不會通過。當然這不是美化戰爭。如果舊結構不被打破,新結構就不會出現。
(李 智摘自上海文藝出版社《把自己作為方法》一書,連培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