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耿海莉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發現高情商的人都懂得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而幼兒由于年齡小,往往會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將情緒發泄出來。因此,我們需要科學合理地引導幼兒學會情緒管理,進而為其情商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礎。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根據幼兒自身的相關因素和性格特征為其制定相應的管理計劃和方案,引導其養成良好的情緒管理意識和習慣。
有些家長對于幼兒存在過于溺愛的現象,部分家長的愛沒有原則與底線,這樣容易導致幼兒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容易因為一些問題或摩擦而產生負面情緒。除此之外,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父母會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導致他們的自理能力較弱,由此也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
教師作為幼兒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是幼兒學習的榜樣,但仍有部分教師不能針對幼兒的表現做出正確的評價并給予正確的回應。這樣不僅會讓幼兒產生負面情緒,對于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會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教師的否定和不理睬,加上現階段幼兒的心理較為脆弱和敏感,會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喪失信心和斗志,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和心理。
由于幼兒受到生長環境和相關外界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性格也大不相同,這種差異會對幼兒自身的情緒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幼兒看到其他幼兒因為某方面有進步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小花,而自己卻沒有得到時,他就會情緒低落;在幼兒與同伴一起游戲時,看到他人很快地完成了某項活動或者任務,自己卻在原地徘徊,不知道如何完成時,他會焦躁不安;當幼兒在游戲中受到其他幼兒的排擠或者忽略時,也會產生失落的情緒。
由于現階段幼兒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育完全,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同伴的一句玩笑話而變得情緒低落。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包括少數幼兒本自身脾氣較差、不善于與其他伙伴進行交談、喜歡利用言語攻擊他人等。這樣不僅會讓他們越來越不愿意與其他伙伴分享和交流,還會因此產生嚴重的負面情緒,逐漸變得沉默寡言,脫離群體生活,甚至還有部分幼兒會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其持續陷入情緒低落的狀態中。
教師是幼兒除了父母之外,與他們最為親近的人,因此教師的情緒和心理變化都能成為幼兒學習和模仿的一部分。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更應該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和情緒管理,不能帶給幼兒錯誤的情緒管理示范,讓幼兒由此產生負面情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積極樂觀的情緒,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幼兒。幼兒自身的情緒較為豐富,容易激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方法,培養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例如,教師可以每天站在幼兒園門口,以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向每一位幼兒問好;教師在放學時目送幼兒離開,同時用言語和體態與他們道別,并且告訴他們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明天的到來。
首先,在一日生活中,教師應與幼兒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互動方式,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更好地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學會表達情緒。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產生負面情緒時,通過其他事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教師在幼兒傷心或哭泣時可以及時鼓勵他們,讓其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內心想法表達出來;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在可以活動的范圍內通過跑、跳、走、扔等活動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最后,針對幼兒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適當為其制定相應的控制或管理情緒的方案,通過恰當的方式讓其找到正確消除自己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手段,還可以讓他們在不傷害其他同伴的前提下達到表達和宣泄情緒的目的。
教師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幼兒相應的關心和鼓勵,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幼兒產生消極情緒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該多留意和觀察幼兒最近的學習情況和在活動中的表現,一旦發現幼兒產生負面情緒時,應該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走出情緒誤區。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定期舉辦關于情緒表達的討論活動并提出相應問題:“你們有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嗎?大家在生氣或悲傷的時候會怎么辦呢?看到別的小伙伴憤怒或傷心的時候,你會怎么做?”這樣不僅可以讓其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還可以讓他們在產生負面情緒時,能及時地將自身情況分享給老師或者同伴,讓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家長作為幼兒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人,更要給予幼兒適當的關心和愛護,為他們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幼兒產生消極情緒,還可以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休息時間或放假期間,家長可以帶領幼兒做一些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如攝影、繪畫、跳舞、書法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幫助他們保持積極快樂的心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游戲活動對幼兒實施有效的情緒管理,讓其健康情緒帶動情商的發展。根據不同類型的游戲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教育,不僅可以讓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游戲,還可以借助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對情緒管理進行思考,并學習相關的管理和控制技巧。教師也應該科學合理地安排游戲活動,根據相應的游戲場景制定方案和計劃,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情緒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通過探索游戲讓其初步了解和認知情緒管理的相關知識。
適當的肢體接觸可以有效緩解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的親密接觸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情緒管理理念,在不同時刻、不同場合與其產生肢體接觸,通過這些觸摸動作可以合理拉近自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緩解其壓力和緊張,更好地發展幼兒的情商。教師在基于肢體接觸開展情緒管理教學時,一方面讓幼兒得到更深層次的情商教育,另一方面也為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幼兒情緒管理和控制能力作為情商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鼓勵,通過為其創設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減少并消除幼兒的消極情緒。針對幼兒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加以恰當的引導和疏通,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情緒管理觀念,掌握情緒管理的相關技能和知識,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