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昌 郝建新 趙祖智 凌浩瀚 李光輝 張璐逍 張 楓
(1、中國民航大學 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天津300000 2、中國民航大學 基礎實驗中心,天津300000 3、中國民航大學 航空工程學院,天津300000)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1]。我們發現自然界中的蛇類動物運動靈活,地形適應能力強,于是制造了蛇形機器人。蛇形機器人在軍事、救援等諸多領域都有應用,它能代替人類前往危險、復雜的環境作業[2-7],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蛇形機器人的研究[8]。越障是蛇形機器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現階段的成果大多為只能翻過矮小障礙,對較高的障礙無能為力,如抬起前半截容易左右傾斜[9]。本文作者提出的新型越障方式可解決這類問題,使蛇形機器人能夠翻過陡峭的階躍型障礙,拓寬了蛇形機器人的工作范圍,通過仿真實驗和實物模擬驗證本方法的有效性。
機器人由多個獨立的驅動單元正交連接而成,每個模塊由舵機提供旋轉動力,而相鄰模塊正交鏈接使機器蛇可以做水平和垂直的運動。
在組合上可以實現相當于萬向節的效果,但是在同一運動方向上的等效模塊長度是單個模塊長度的兩倍。給定兩個舵機不同信號能使它們達到任意的角度,就能控制機器人水平和垂直兩個維度的運動,完成三維空間內的各種動作。
為了使越障能夠穩定的進行,我們設計以下幾個動作:
蛇形機器人按圖1 將身體盤起來,以螺旋方式上升高度,直至達到翻越要求。這種抬升高度的方式比較穩定,重心內斂,不易摔倒,能抬起到更高的高度。
在機器蛇頭部高度超過障礙物頂部高度時,機器蛇按圖2彎曲頭部,將頭部搭在障礙物頂部,并適當彎曲,勾住障礙。此時機器蛇身靠近頭部部分會形成一個彎弧狀,于障礙物頂端。
如圖3 機器蛇接下來以蠕動的形式,將蛇身彎曲部位逐漸向著機器蛇尾部方向挪移,依靠重力使得越來越長的頭部越過障礙,向另一側下落,而尾部舒展開,逐漸向上移動。
機器蛇按圖4 頭部著地之后立刻折疊成彎曲狀以穩定重心,同時蠕動運動繼續進行,直至整個機器蛇完全越過障礙。

圖1

圖2

圖3

圖4
根據平面圖像與其內切圓的角關系,本章節將據此建立仿生機器人蛇翻越“階躍”型障礙的控制函數模型。如圖5 所示,機器蛇的任意兩連桿與圓相切,兩連桿之間的夾角∠θ2等于兩條半徑形成的夾角∠θ1,那么存在公式(1)成立。

其中,R 為相切圓半徑,C 為連桿長度,θi為連桿i-1 和連桿i 之間的夾角。
如果參數R 隨時間變小,那么仿生機器蛇則向內盤旋,由此可以推出仿生蛇各水平關節角度關于時間的函數,如式(2)所示。

其中tf為盤旋終止時間,n 為總關節數,i 為關節編號。
盤旋結束后,仿生蛇將蛇頭抬起,根據Serpenoid 曲線建立蠕動控制函數模型。蜿蜒曲線是在x-y 平面內,一條過原點的曲線,曲線上任意一點可以由式(3)表示。


圖5 平面圖像與其內切圓的角關系

圖6 抬起前20 節連桿仿真結果圖
將其離散化后可得俯仰關節角度關于時間的函數,如式(4)所示。

建立蛇形機器人由40 個連桿組合成正交結構,每根連桿長10cm,重102g,每個舵機最大擺動角度為±60°。仿真結果如圖6 所示。
自由度很高的蛇形機器人給運動路徑規劃和控制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只從越障這一方面深入研究。從仿真結果來看,這種算法能夠跨越更高的障礙,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機器蛇的重心始終處于一個穩定的位置,體現本算法的可行性和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