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子毅 嚴繼云 郭安欣
摘要:利用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黃南州4個國家站逐日逐3 h降水實況資料及ECMWF、CMA_GFS、CMA_3KM數值模式資料,采用預報準確率、預兆評分(Threat Scpre,TS)等方法檢驗黃南州4個國家站逐3 h降水。結果表明:黃南州4個國家站的預報準確率和TS評分均表現為CMA_3KM最優;隨著降水量的增加,累計概率不斷增大,觀測與預報的累計概率誤差主要集中在0~10 mm,其中0~5 mm最明顯,其觀測對應的累計概率最高在0.80~0.98;4個國家站均表現為ECMWF模式預報的穩定性優于CMA_GFS和CMA_3KM。
關鍵詞:夏季降水;預報準確率;預兆評分(TS);逐3 h降水
中圖分類號:P45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35-0133-03
Test Analysis of 3-Hour Precipitation over Huangnan Prefecture in Summer Based on EC and Grapes Numerical Model
XING ZiyiYAN JiyunGUO Anxin(Huangnan Prefectur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Tongren Qinghai 632300)
Abstract: Using the daily 3 h precipitation data of four national stations in Huangnan Prefecture from May 1, 2020 to October 31, 2020 and ECMWF and CMA_GFS、CMA_ 3 KM numerical model data,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TS score are used to test the precipitation of four national stations in Huangnan Prefecture every 3 hou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TS score of the four national stations in Huangnan Prefecture are CMA_ 3 KM optimal;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increases continuously. The cumulative prob? ability error of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0 ~ 10 mm, of which 0 ~ 5 mm is the most obvi? ous, and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orresponding to observation is the highest in 0.80 ~ 0.98; All four national sta? tion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ECMWF model predic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MA_ GFS and CMA_ 3 KM。
Keywords: summer precipitation;prediction accuracy;Threat(TS)Score;precipitation every 3 hours
黃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黃南州)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地勢北低南高,下轄同仁市、尖扎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共4個市縣。其中:尖扎縣、同仁市位于其北部,為農業區;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位于其南部,為牧業區。由于夏季降水較多,短時強降水頻繁,加之生態脆弱,承災能力較弱,因此加強對黃南州夏季逐3 h降水預報分析,有利于提高短時強降水預報能力。關于短時強降水方面的研究,大量專家學者開展了分析并取得一定成果[1-5]。在借鑒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數值模式預報檢驗角度出發,對黃南州進行逐3 h降水分析。
1資料和方法
選取202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黃南州4個國家站(同仁、尖扎、澤庫、河南)逐日逐3 h降水資料,模式資料選用ECMWF、CMA_GFS、CMA_3KM數值模式逐3 h降水預報場,并通過最臨近點插值方法將格點場插值到站點。
采用預報準確率、預兆評分(Threat Score,TS)、標準差、相關系數及均方根誤差等標準進行分析。
2預報準確率和TS評分檢驗
表1為黃南州國家站逐3 h降水預報準確率、TS評分。從表1可知,CMA_3KM模式對4個國家站的預報準確率最優,其中黃南州北部兩站均在81%以上,南部兩站在75%以上;ECMWF模式對尖扎、同仁、澤庫三站的預報準確率均在64.7%以上,其中尖扎較高,為70.44%;CMA_GFS模式對河南站預報準確率為69.77%,高于ECMWF模式。

分析4個國家站大于5 mm降水的TS評分:尖扎站ECMWF模式最高,為31.25%,其余兩個模式分別為15.62%和15.79%;同仁站CMA_GFS模式的TS評分最高,為17.24%,CMA_3KM模式次之,為13.89%,ECMWF模式最低,僅為4.17%;澤庫站CMA_GFS模式的TS評分最高,為13.89%,CMA_3KM模式次之,為10.71%,ECMWF模式最低,僅為7.41%;河南站ECMWF模式的TS評分最高,為17.39%,CMA_3KM模式次之,為14.29%,CMA_GFS模式最低,為8.11%。
3概率與頻率檢驗
對比黃南州4個國家站降水頻率分布函數可知,隨著降水量的增加,累計概率不斷增大并趨近于1,觀測與預報的累計概率誤差主要集中在0~10 mm,其中0~5 mm的表現最明顯,觀測對應的累計概率最高在0.80~0.98。
黃南州4個國家站頻率匹配映射關系見圖1。尖扎站2.0 mm以下的降水,3個模式預報均偏少;2.0~6.0 mm的降水,ECMWF和CMA_GFS預報與實況一致;對于6.0 mm以上的降水,3個模式預報均偏多,其中,ECMWF偏差幅度最小,CMA_3KM偏差幅度最大。對于同仁站,CMA_GFS和CMA_3KM對降水量預報明顯偏多,且呈發散狀態,隨降水量級增大,偏多越明顯;ECMWF對5.0 mm以下和10.0 mm以上的降水預報同樣偏多,偏差幅度較其余兩個模式較小,但對5.0~10.0 mm的降水預報偏差較小。澤庫站CMA_GFS對降水量預報明顯偏多;ECMWF對5.0 mm以下降水預報偏多,對5.0 mm以上降水預報偏少;CMA_3KM對7.0 mm以下降水預報偏多,對7.0~12.0 mm的預報偏少,對12.0 mm以上的降水預報偏多。河南站CMA_GFS和CMA_3KM降水量預報明顯偏多;ECMWF對5.0 mm以下降水預報偏多,對5.0 mm以上降水預報偏少。

4模式穩定性檢驗
黃南州4個國家站泰勒圖如圖2所示。由圖2(a)可知,對于尖扎站,CMA_GFS及ECMWF模式的標準差相對較低,分別為1.2、1.4;3個模式相關系數均在0.4以下,其中CMA_3KM相對較大,ECMWF和CMA_GFS次之;ECMWF和CMA_GFS的均方根誤差小于CMA_3KM,因此ECMWF和CMA_GFS與實況偏差小于CMA_3KM,較穩定。
如圖2(b)所示,同仁站標準差ECMWF模式最低,為1.3;3個模式相關系數均在0.4以下,其中CMA_3KM相對較大,CMA_GFS次之;ECMWF模式的均方根誤差最小,CMA_3KM最大,因此ECMWF實況的偏差相對其他兩種模式要小,較穩定。
如圖2(c)所示,澤庫站標準差ECMWF模式最低,為1.3;3個模式相關系數均在0.4以下,其中CMA_3KM相對較大,ECMWF和CMA_GFS次之;ECMWF模式的均方根誤差最小,CMA_GFS最大,因此ECMWF實況的偏差相對其兩種模式要小,較穩定。
如圖2(d)所示,河南站標準差ECMWF模式最低,為1.3;ECMWF模式相關系數在0.4以上,其余兩種模式相關系數均在0.35以下;ECMWF模式的均方根誤差最小,CMA_3KM最大,因此ECMWF實況的偏差相對其兩種模式要小,較穩定。

5結論
①對于4個國家站晴雨預報準確率,CMA_3KM最優;對于逐3 h大于5 mm降水預報,ECMWF模式對尖扎站和河南站預報較好,TS評分分別為31.1%和17.4%;而CMA_GFS模式對同仁站和澤庫站預報較好,TS評分分別為17.2%和14.0%。
②分析頻率分布,隨著降水量的增加,累計概率不斷增大并趨近于1,觀測與預報的累計概率誤差主要集中在0~10 mm,以0~5 mm最明顯,其觀測對應的累計概率最高為0.80~0.98。
③分析模式穩定性,黃南州4個國家站逐3 h降水均表現為ECMWF模式預報穩定性優于CMA_GFS和CMA_3KM。

參考文獻:
[1]王敏,彭英超,陳晶,等.黃南州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特征及環境場分析[J].青海氣象,2017(3):34-39.
[2]朱玉軍,徐亮,蘇永玲,等.2004—2010年青海省短時強降水分析[J].青海科技,2011(4):63-69.
[3]朱平,俞小鼎,王振會,等.青海高原致災性對流天氣時空分布特征[J].干旱氣象,2019(3):377-383.
[4]趙娟,王海娥,張青梅,等.青海東部兩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青海科技,2018(3):58-64.
[5]吳啟樹,韓美,劉銘,等.基于評分最優化的模式降水預報訂正算法對比[J].應用氣象學報,2017(3):30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