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紅,張豪,孔令陽,宋玲,趙來 (.中海浙江寧波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5800;.中海石油氣電集團交通新能源事業部,北京 0008;.四川杰瑞恒日天然氣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004)
近年來,全球液化天然氣(liquef ied natural gas,LNG)因具備運輸和儲運便利的優點,其生產和貿易日趨活躍。為保證能源供應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一些能源消費大國越來越重視LNG的引進,均開始大規模興建LNG接收站。
LNG接收站主要是接收、儲存和氣化LNG,并通過管網向下游用戶供氣[1-2]。目前LNG接收站技術已較為成熟,設計時將充分考慮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確保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向下游供氣。LNG 接收站主要由卸料系統、儲存系統、蒸發氣處理系統、外輸系統、槽車裝車系統和火炬系統等組成。其中,槽車裝車系統是通過裝車橇對LNG槽車充裝,經陸路運輸送往各類用戶[3-5]。槽車由于其機動靈活性,覆蓋周邊城市,能很好補充外輸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浙江LNG一期建有7臺裝車橇,LNG由儲罐內低壓泵加壓后經低壓LNG管道送入槽車充裝系統,低壓LNG通過裝車臂充裝至槽車。為滿足下游不斷增大的需求,二期新增10臺裝車橇,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在槽車系統投用前,需對低壓LNG管道置換和預冷,主要目的是防止管道溫度變化過快、熱應力過大而造成管材損壞;檢驗和測試低溫設備及管道的低溫性能,特別是低溫閥門的密封性和管道焊接質量[6-7]。槽車裝車系統預冷成功,對接收站液態外輸系統至關重要。

圖1 浙江LNG槽車系統流程圖
LNG管道普遍采用耐低溫、耐腐蝕、膨脹系數小的奧氏體不銹鋼,具有優良的低溫性能,但線性膨脹系數較大,LNG溫度降低時,不銹鋼收縮率約為千分之三。雖然設計時考慮了冷收縮的補償,但溫度變化速度較大時,還存在形變過快、熱應力過大而使管道或連接部位損壞的問題,這就要求在低溫管道或設備預冷過程中,必須控制好溫降和管道上下管壁溫差,防止出現因位移過大造成泄漏等安全事故。目前最常用的低溫管道預冷方式是采用液氮預冷、LNG預冷和BOG(LNG蒸發氣)預冷等。
液氮預冷是將液氮通過汽化器氣化后注入需要預冷的管道內,通過控制液氮進口流量、氣化后低溫氮氣的溫度及預冷管道的排氣量,使管道溫降維持在一定范圍,最終達到管道預冷的目的。采用液氮預冷,初期效果明顯,但后期管道底部會聚集較多氮氣,不易流通,底部氮氣濃度大于頂部,造成管道頂部和底部溫差較大,不易控制。該方法需要額外增加液氮供應裝置及液氮汽化器,設備占用生產用地,成本較高[8]。
LNG預冷是間斷性向低溫管道中注入少量LNG(-150 ℃),LNG吸收管道熱量氣化,利用低溫氣體對管道初步預冷,產生的BOG放空,從而降低管道溫度,待降至一定溫度后,再直接用LNG預冷。根據實際經驗,該方案耗時最短,但因無法控制LNG注入量,導致管道溫降速率不易控制。LNG注入量過多,會使初始階段預冷管道溫降過快,管道上下表面溫差過大,產生形變及位移,嚴重時會造成安全事故。LNG注入量過少,BOG氣化后壓力不足,中后段管道預冷緩慢,預冷時間延長,且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同時,管道一旦出現問題,潛在危險程度將大大增加,對操作人員和整個站場的安全都存在較大威脅。
BOG預冷是向常溫管道中直接注入低溫BOG,以熱交換的方式實現管道降溫,通過調節管道進口BOG流量、溫度及管道排氣量控制管道溫降速率。BOG預冷管道溫度最低只能降至-120 ℃。預冷完成后,管道溫度會隨著時間的延長大幅度升高。LNG接收站一般接卸首船時才具備條件使用BOG預冷,后期正常運行時,無法提供BOG預冷管道。
在新增低壓LNG總管預冷時,要確保不影響一期裝車橇正常運行,上述預冷方式均無法達到較好的預冷效果。
分析傳統預冷方法,選用BOG預冷最為安全可靠,但是接收站處于運行模式時,產生的BOG氣體無法滿足預冷需求量。一期裝車橇正常運行時,考慮充分利用自有LNG和接收站氮氣,且不增加外接設備,提出利用LNG+常溫氮氣預冷工藝。其原理為:注入LNG液體時,注入氣態氮氣,加快LNG氣化,同時降低管道與NG溫差。調整注入氮氣的速度,可以防止出現因低溫氣體分層而導致管道上下表面溫差較大(大于50 ℃)的工況。在氮氣推動下,BOG和氮氣混合氣體迅速走向管道末端放空點,將整段管道全部預冷。間斷性地排放管道內氣體可以加大對管道內流體的擾動,減小管道頂底的溫差,有效避免管道預冷不均引起的意外形變,保證管道安全[9-10]。
3.2.1 LNG及氮氣注入口的選擇
在圖1中,間斷性開關3″排放管道上的閥門V-3注入LNG液體,同時對3″排放管道注入氮氣,使LNG沿著3″排放管道進入裝車橇后返流至12″低壓LNG總管。根據預冷情況,不斷調整LNG和氮氣的注入量。
3.2.2 排氣口的選擇
維持裝車橇管道壓力為0.2~0.3 MPa,將12″低壓LNG總管中的BOG排放到接收站放空管線,避免就地排放和直接燃燒造成浪費。
3.2.3 溫度監測及控制
在預冷過程中,每隔半小時記錄一次3″排放管道和12″低壓LNG總管上的溫度。確保冷卻速率不超過-10 ℃/h,管道頂部和底部溫差不超過50 ℃。現場人員嚴密監控管道位移。如果管道預冷速率較快或管道頂部和底部溫差超過50 ℃,則及時關閉進液閥V-3和放空閥,加大氮氣流量,當管道壓力達到0.3 MPa時,打開放空閥進行泄壓,降低預冷速率和管道截面溫差。
3.2.4 管道位移監控
隨著管道中冷量的不斷注入,管道因受冷收縮將沿著管道的前后(上下游)、左右、上下方向產生一定的位移,位移量越小說明管道形變量越小,預冷效果越好。預冷過程中定時觀察管道是否扭曲,記錄橫向和縱向位移,當位移超過允許位移和管道扭曲明顯時,則應降低預冷速度。
3.2.5 預冷效果
當12″低壓LNG總管溫度降至-70 ℃時,暫停預冷,緊固管道螺栓,再繼續預冷至-120 ℃后,填充LNG液體。可以發現,隨著管道預冷時間的延長,LNG和氮氣的需求量會逐漸增大。
預冷過程中LNG管道溫度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管道溫降曲線平滑,沒有出現較大的溫度波動,說明該方法工藝過程控制良好。注入管道的氮氣與BOG混合后迅速流向管道末端放空點,將整段管道全部預冷,使管道內部達到了預冷溫度,且各處溫差不大,避免了溫度應力的沖擊,保證了整個預冷過程的安全性。

圖2 3″排放管道和12″低壓LNG總管預冷溫度曲線
整個預冷過程管道沒有發生明顯位移,距離最遠的管道末端位移最大為7.8 mm和8.7 mm,均在設計允許范圍內,充分說明該工藝方法能使管道均勻冷卻,更容易控制溫降速度。
(1) LNG+常溫氮氣預冷工藝使管道達到很好的預冷效果,避免預冷時上下游管段及管道上下溫差過大造成嚴重位移的情況,降低預冷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2)該工藝不需配備外接汽化器和相應場地,節約生產成本。
(3) LNG+常溫氮氣預冷工藝可以作為今后LNG接收站投產試車的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