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企業家成了薦書的大戶,潘石屹(著名地產商)、唐駿(著名職業經理人)等知名企業家的名字時常出現在暢銷書的腰封上,透著一副博覽人生的派頭。文人用企業家裝點門面,老板們也越來越注重個人的文化腔調:無論多么厚重的總裁辦公桌背后,總有銅墻鐵壁一般的書柜撐腰。鎮宅寶書多為嶄新的《二十四史》,是否摸過是其次,重要的是版本要正,書脊要硬。
以前怕被笑話沒錢,現在怕被人說沒文化。當文化成為最優雅的擺設,企業家們真實的閱讀生活也成了有趣的懸念。他們究竟讀不讀書,讀哪些書?是那些所謂的重磅推薦,還是一些讓人大跌眼鏡的私家珍藏?是否真的存在一本啟迪他們財富人生的秘密之書?當億萬想同他們一樣富有的人閱讀著他們創業故事的同時,他們又在關注誰的故事?
以下企業家或許可以告訴你答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用文化支撐起事業的格局,博洛尼創始人蔡明則把書里的意境做成了實在的事業,臺灣陶瓷藝術大師王俠軍更是用文化創出了自己的一套美學原理……企業家可以有很多種,不一定頂著這個名號的人就只會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衡量一切事物,他們中的一些也會欣賞“雪夜圍爐讀禁書”的意境。
有一次,遇見一個企業家私下里宣揚自己的人生哲學:“人生就是要玩,錢該花就要花。人家說游艇好玩,我就買了游艇,結果他們又說飛機好玩,我只好又買了一架飛機——你們說帆船好不好玩?要不我買幾艘咱們常出來玩?”這話要是讓收藏家馬未都聽見了,肯定得遭笑話。馬未都或許會回他一嘴:“你最好的車也就幾百萬撐死了吧?我這一個清代的碗能買你10個。”這就是有文化墊底的霸氣。
財富有邊,文化沒邊,炫富不如炫文化。無論是做企業還是消費,它們都有各自的“天花板”,正如每個企業家都會有自己的極限。但文化不同,它的深厚與寬廣營造了太多可能,令人在任何領域都不會觸底,并且也無人可比、無人能比——文化的樂趣剎那間無限起來。
(《商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