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信瓊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把“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作為扶貧治本之計,通過優化鄉村學校布局、全面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力量配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控輟保學等措施,讓貧困學子順利完成學業,促進個人發展,帶動家庭脫貧。
2020 年11 月11 日,咸豐縣省級武術類非遺傳承項目“土家板凳拳”在唐崖鎮燕朝小學展演。活動的舉辦,得益于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
燕朝小學是一所擁有800 多名學生的村級完全小學,以前辦學條件差。改善該校辦學條件被教育部門列入計劃。
2015 年,燕朝小學被納入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整修教學樓、安裝錄播教室等項目陸續落地,校園環境煥然一新。
同時,咸豐縣通過實施補短板、強弱項工程,改善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忠堡中學綜合樓等4 個維修改造項目、忠堡中學運動場等3 個運動場改擴建工程和縣二實小新建食堂工程已投入使用;坪壩營小學等4 個新建學生宿舍、柏楊坪小學等2 個新建學生食堂、清坪小學新建教學樓工程主體完工;新建及維修改造3 個農村幼兒園。
2020 年,杭州市余杭區捐贈500 萬元,為曲江鎮中小學修建學生宿舍。目前,咸豐縣已建成鄉鎮公辦幼兒園25 所,其中鄉鎮中心幼兒園13 所、集鎮幼兒園8 所、中心村幼兒園4 所,實現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
該縣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精準扶貧以來,共撥付營養餐資金超1.2 億元。全面推進食堂規范化建設,實現“明廚亮灶”和規范“生進熟出”流程,97 所中小學及幼兒園食堂全部實現“明廚亮灶”。
咸豐縣完小及以上學校基本完成“全光智能教育專網”建設工程,實行學校互聯網電路、教育城域網(內網)電路及電子政務協同辦公系統電路“三網合一”,所有教學點均達到100 米光纖進校目標。
精準扶貧以來,咸豐縣累計投入項目資金3.5億元,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
家住曲江鎮漁塘坪村的冉俊豪、冉慧兩姐妹分別就讀于曲江鎮中小學五年級、七年級。2019 春季學期報名時,兩姐妹均未到校。該校副校長陳文超走訪得知,因家庭貧困和父母思想守舊,兩姐妹已外出務工。陳文超迅速將情況向上匯報。
該校德育主任丁傳志隨后聯系漁塘坪村村委會主任向劍波到兩姐妹家詳細了解情況,打電話與其父母溝通,勸兩姐妹返校讀書遭拒。
咸豐縣教育局得知情況后迅速協調當地政府,組建勸返專班開展勸返工作,勸返專班多次與兩姐妹父母電話溝通無果。經會商,專班決定到兩姐妹父母的打工地做工作。
2019 年5 月28 日,專班3 名工作人員到達浙江省溫州市。經過兩天勸導,兩姐妹的父母終于明白接受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和重要性。
2019 年6 月10 日,兩姐妹返校上課,目前就讀情況穩定。
近年來,咸豐縣嚴格落實“政府包入學”與“學校包鞏固”的“雙線控輟保學”工作責任制,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措施,切實解決學生失學輟學問題,全縣適齡兒童除因病因殘不能入學外,全部入學。

唐崖鎮燕朝小學的學生們展示板凳拳拳法、棍術、土家板凳拳等節目
“通過‘荊航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在線培訓,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得到很大提升。”咸豐縣新城小學教師張蕾感慨。
去年7 月,余杭區與咸豐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教育幫扶“荊航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啟動,這是咸豐首個東西部教育幫扶工作室。
自2018 年以來,余杭區與咸豐縣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對子,余杭區共向咸豐派出支教教師45 名,咸豐縣11 所學校與余杭區11 所學校實現定點結對幫扶。提升教學質量,既要借“他山之石”,也要靠“自我充電”。
去年7 月10 日,咸豐縣教育系統2020 年中小學校管理人員培訓班如期舉行。全縣完全小學及以上學校的100 名校長、分管教育教學工作副校長及相關中層干部參加培訓。
咸豐縣教育部門把“扶貧”與“扶智”“扶志”作為“拔窮根”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和“高效課堂”,穩步實施“教師成長工程”“質量提升工程”“文化育人工程”,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同時,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落實鄉鎮教師周轉房,落實教師補充計劃,教師隊伍從數量和質量上逐步優化,促進了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0 年,咸豐縣普通高考上重點線330 人,進入全州8 縣市“第一方陣”,本科上線1364 人,上重點人數逐年攀升,技能高考上重點線人數位居全州第一。
咸豐縣嚴格執行《湖北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實施辦法》及《恩施州教育資助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
僅2020 年春季學期,全縣為學前階段3229 名貧困學生,發放資助資金161.45 萬元;義務教育階段17461 名貧困學生,發放資助資金952.76 萬元;普高1666 名享受減免學費政策149.94 萬元,為1674 名貧困普高學生發放助學金251.1 萬元;中職3788 人享受免學費政策減免學費454.56 萬元,2558 人享受中職助學金255.8 萬元。
2020 年,全縣共簽訂生源地助學貸款合同1699 份,發放助學貸款1334 萬元。
在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全面覆蓋前提下,多渠道發揮助學機制,給貧困生就讀拴上“雙保險”。
去年12 月17 日,“湖北希望工程知音同行助學基金”捐贈儀式在咸豐縣一中舉行,該縣80 名貧困學生共獲16 萬元愛心捐助。
自2018 年以來,咸豐縣共申請獲得“湖北希望工程知音同行助學基金”55 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和高中生合計266 人。
2018 年1 月,咸豐縣200 名品學兼優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獲得上海市湖北恩施商會60 萬元資助。
2019 年9 月20 日,2019 級“思源·佑華教育移民班”開班儀式在咸豐縣高樂山鎮民族中學舉行。這是第3 個落戶咸豐縣高樂山鎮民族中學的“思源·教育移民班”。“思源·教育移民班”是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開展的、將教育扶貧和移民扶貧有機結合的扶貧公益項目,將“教育脫貧一批”和“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相結合,讓偏遠山區的貧困優秀小學畢業生到具備條件的縣城中學接受教育,實現農村人口的移民就業和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