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一些涉農企業未能切實考慮自身運營條件和所處的市場環境,忽視其運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選擇盲目跟風‘互聯網+’,造成企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比珖f委員、民建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說,簡單地認為通過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即可以推動實現“互聯網+”的成功轉型,忽視了配套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性,會導致“互聯網+”在農業全產業鏈領域難以有機融合。
范社嶺認為,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薄弱已成為“互聯網+農業”發展的一個障礙。農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滯后,且農業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低、數據分割嚴重。同時,農產品電商受農產品冷鏈物流滯后影響最嚴重,雖然總數在增多,但均存在趨同投資、重復建設、成本高、標準不一等問題。生鮮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落后,農產品保鮮技術、儲存能力、配送力量參差不齊,特別是冷鏈物流能力不夠,農產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損耗大。
范社嶺建議,夯實“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條件基礎,重點解決寬帶、網絡信號村村通問題,加快研發和推廣適合農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終端,加快5G技術推廣步伐,讓新基建喚醒多年沉睡的農村互聯網經濟潛能;加快實施農業大數據工程,建立覆蓋農業大數據全信息鏈,著力推廣基于“互聯網+”的農業大數據應用服務;著力完善農資、農產品物流網絡體系,特別是要強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選擇性發展第三方物流,提升“互聯網+農產品物流”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