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從2015年開展微型消防站以來,全國各地初期階段火災被撲滅大幅提高,特別是微型消防站在企業中的推廣和應用,有效改善了企業消防安全,提高了企業消防安全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對企業防范消防安全事故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對企業微型消防站存在的人員素養和配備、設施器材配備、訓練考核和人員薪酬保障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并結合微型消防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對策,旨在促進企業微型消防站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微型消防站;建設對策
當前,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城市車輛數量不斷增多,交通環境擁擠,一旦發生火災,消防救援隊伍難以及時到達,從而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2015年11月11日,公安部下發了《關于印發<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微型消防建設標準(試行)>》(公消〔2015〕301號),全國各地企業特別是重點消防單位組織開展了微型消防站建設工作。微型消防站的主要任務為撲救初起火災、開展宣傳教育、日常防火檢查等工作,基本要求是“有人、有器材、有戰斗力”,當發生火災時,微型消防站隊伍能夠3分鐘到現場進行快速處置。同時,微型消防站的建設能有力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高消防自查自糾、自防自救的能力,對防控消防事故具有積極作用。
一、企業微型消防站的現狀
(一)微型消防站力量配備不足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逐步擴大,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具有分布廣、人員密集、消防風險大等特性,但由于企業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消防經費投入不夠,企業內部建設的微型消防站隊伍主要由單位的安保人員、消防控制室設備操作員、義務消防員組成,普遍采取的是一人多職、一人多站,人員數量配備不足,不能滿足微型消防站人員不少于6人的基本要求,值班備勤制度更是難以落實。
(二)微型消防站配備消防器材要素不全
微型消防站的經費開支主要靠單位自行保障,地方政府尚未出臺明確的經費保障標準,很多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節約經費開支,導致配備的消防設備、器材簡單落后、種類不全、質量不高,部分中小型企業的微型消防站僅配備了滅火器、水帶等常規消防器材,防護服、救援繩、破拆工具、照明工具、通信設備等特種滅火救援器材缺失,配備不足,存在可能因沒有破拆工具而無法進入火災點而貽誤最佳撲救時機。
(三)微型消防站隊伍實戰能力不高
微型消防站人員大多身兼數職,其隊伍組成結構的特殊性及流動性決定其具有業務不專業、體系不健全、訓練時間難保障的缺點。同時,微型消防站隊員值班備勤率不高,難以達到“1分鐘響應啟動,3分鐘到場撲救”的標準要求。企業內部缺乏專業指導和日常訓練的場地,且沒有行之有效的消防訓練和考核機制,使隊員的日常實戰訓練和消防演練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真正意義上的訓練和演練作用,難以有效組建一支具備消防救援實戰化的微型消防站隊伍,造成微型消防站撲救初期火災的能力低下。
(四)微型消防站人員薪酬保障不足
企業內部的建筑結構的復雜性使其火災撲救為一項危險性很高的工作,而微型消防站人員的薪酬普遍較低,又沒有與危險相對應的保險作為保障,大多企業也沒有對隊員做出明確的危險保障承諾,微型消防站隊員也很難享受國家傷亡撫恤政策,導致隊員在撲救火災面對危險時有所顧忌,不能及時沖鋒陷陣,處置撲救初期火災,失去最佳撲滅時機。
二、加強企業微型消防站建設的對策
(一)合理配備人員和消防器材
微型消防站作為救援滅火應急隊,應按照“快速反應、主動應對、靈活保障、整體協調”的原則,建立健全消防應急保障體系。戰斗隊員配備不少于6人,通常由1名站長、1名副站長和6名義務消防員構成,應對人員的年齡限制和體能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日常值班備勤通常應配備兩組人員,一組由站長和3名隊員組成,另一組由副站長和3名隊員組成。同時,根據撲救初起火災需要,合理配備一套應急滅火裝備,配齊配足一定數量的滅火、通信、照明、防護及破拆器材裝備,有條件的企業可根據實際配備微型消防車輛或消防摩托車,從物質和技術上為微型消防站隊伍提供滅火撲救、應急救援必需的消防器材裝備。
(二)建立科學化運行管理機制
建立完善的科學化運行體系對微型消防站建設和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確立建設微型消防站內容大于形式的思維,注重科學化管理機制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微型消防站應有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制定管理制度。企業應結合內部實際,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范化、程序化的規章制度,明確工作流程、人員職責,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微型消防站運行效率。其次,建立值班備勤機制。要按照微型消防站建設標準要求,落實全時值班制度,明確值班備勤人員,由站長、副站長分別帶領一組隊員進行24小時值班,當微型消防站接到火災救援報警時,值班備勤人員能夠第一時間趕赴火災現場救援,使其達到“1分鐘響應啟動,3分鐘到場撲救”的標準。再次,制定實戰滅火方案。行之可行的滅火應急方案是增強微型消防站無法控制撲救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企業應針對內部生產環境和危險源性質,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滅火撲救方案,高效信息化指揮滅火實戰體系,突出滅火撲救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合理確定人員分工,實現撲救現場組織嚴密、滅火救援有序,確保整個滅火戰斗高速運轉,圓滿完成滅火撲救的最終勝利。
(三)建立常態化實戰訓練體系
多數企業的微型消防站隊員由兼任員工構成,要達到具備撲救初起火災的戰斗能力,就必須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消防訓練體系,從而強化隊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提升日常培訓和實戰救援的整體效果。首先,固化消防實戰訓練模式,常態化開展崗位練兵和實戰業務考核并重的機制,提高隊員滅火救援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多元化的實戰訓練模式,對隊員的救援滅火實戰能力及綜合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強化,發揮微型消防站“滅早、滅小、滅初期”的作用;其次,建立培訓內容實戰化體系,制定貼近實戰的訓練計劃,科學設置訓練內容,研究火災事故的規律特點及處置對策,定期開展多樣化實戰演練和模擬訓練,加深消防隊員對消防器材、設施、裝備、疏散路線及火災蔓延情況的了解,拓展火災救援、撲救,高空救人,危險化學品泄漏等實戰項目訓練,提高消防隊員滅火救援的能力;再次,加強警企合作,有組織、有計劃地邀請消防部門專業人員進企業,對微型消防站隊員進行消防專業能力培訓,培訓內容既要有理論專業知識,也要有模擬實戰操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培訓,以提高隊員的消防專業素養和應急處置能力,落實消防職業技能鑒定,鼓勵隊員持證上崗,推動微型消防站健康發展。
(四)建立人員薪酬保障制度
企業應提高微型消防隊隊員的薪酬福利待遇,科學制定工資構成及標準、績效考核、年度考核等長效激勵機制,根據消防救援工作特點為隊員提供與危險等級相對應的人身意外保險,作出明確福利待遇承諾。薪酬的分配應突出崗位要素,與隊員的崗位職責、業績考核結果和實際貢獻掛鉤,研究制定符合消防隊員職業特點的工資待遇保障政策,建立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逐步增長機制,著力解決微型消防隊人員“招不來、留不住”的瓶頸性問題,同時,積極推動國家層面的傷亡撫恤政策的落實。
三、結語
建立完善的企業微型消防站管理機制,對解決新時期企業微型消防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推動新時代企業微型消防站工作創新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針對企業在微型消防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企業要將微型消防站運行、管理的理念融入企業生存發展的理念中去,加大微型消防站的建設投入,優化管理體系,落實主體責任,提高微型消防站應急救援滅火能力,從而推動企業消防安全保障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實現企業安全穩定高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于勝杰.企業微型消防站現狀分析[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9(04):76-78.
[2]丁金祥.高樣樣園微型消防站構建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1):119-122.
作者簡介:
林春輝(1977—),男,漢族,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消防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