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鵬
市場方面,盡管A股近期疲態盡顯,但券商對市場的觀點依然是以樂觀為主。中信證券就是其中一員。
他們認為:首先,預計4月政治局會議將保持宏觀政策平穩,工業品價格大幅上升不會影響未來貨幣政策基調。其次,宏觀基本面維度,預計3月社融增速放緩,但結構繼續改善;投資依舊維持高增長,制造業投資全年延續性更強;消費穩步復蘇,出行服務相關行業恢復更快。最后,上市公司基本面維度,節后至今工業周期板塊盈利增速上修幅度遠超“核心資產”,市場依舊對工業周期板塊一季度盈利高增長預期不夠充分,預計工業板塊單季對非金融板塊盈利增速貢獻達到70個百分點,從配角轉為主角,并且國企公司治理層面的改善可能帶來超預期的利潤釋放和分紅。

配置上,中信建議繼續積極調倉,轉戰平靜期內的四條新主線:一是本輪市場調整后,性價比較高的成長主線,如消費電子、半導體設備、信息安全、軍工等;二是短期景氣恢復明顯,去年因疫情受損的行業,如旅游酒店、航空等;三是受益于海外需求復蘇的品種,包括出口鏈中的汽車零部件、家電、家居、機械、建材等;四是一季報的潛在高彈性品種,集中于鋼鐵、有色和化工。
龍馬環衛(603686)是環衛整體解決方案領域的龍頭企業,主營業務分為環衛清潔裝備及環衛產業運營服務兩大塊,其成長邏輯較為清晰:1)受益國內環衛服務市場化率提升,公司環衛運營全國規模化布局,在手訂單充沛;2)環衛裝備市場滲透率低,公司新能源清潔裝備開始起量。
公司有環衛清潔裝備和環衛產業運營服務兩大主業。環衛服務顧名思義,就是給城市提供清潔服務的業務。從行業角度看,環衛服務是一個剛需的市場,吃喝拉撒最終總得有人收拾。隨著人口基數及城鎮化率提升,環衛服務需求整體保持穩步提升趨勢,數據顯示,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從2008年的1.54億噸增加至2019年的2.42億噸,年復合增速約為4.2%。目前國內城鎮化率還在持續增長,加之垃圾分類試點等政策推進,環衛服務市場天花板遠沒有到來。
對環衛企業而言,受益行業穩步增長紅利是一方面,環衛市場化率提升則是另一方面。以前城市環衛服務由政府包攬,屬于公共事業范疇,現在逐步通過招標外包給環保服務企業。據環境司南的統計數據,2019年國內環衛開標的首年服務費為550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了290%,全周期服務費金額為2223億元,較2015年大幅增長372%。截止2019年,國內環衛服務市場化率約為52%,相比于美國81%和新加坡100%,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上市后,公司的環衛服務業務表現喜人。收入占比從2017年的20.11%提升至2019年的42.7%,呈現逐年遞增態勢。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已經提升至56%,成為第一大業務。截止2020年,公司正在履行的年化合同金額約為33.7億元,合同總金額284.2億元,待履行的合同總金額尚余195億元。
環衛服務雖然毛利率相比環衛裝備低,大概20%-25%,但是盈利能力穩定,現金流更好。縱觀過去經營數據,除了2018年因政府“PPP”項目清理以及經濟去杠桿導致經營性現金流短暫出現負值外(2018年是整個行業惡化),公司整體的回款都很好,收現比基本在1小幅波動,凈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基本匹配,2020年該業務收入超過50%,經現凈額立馬拔高到8.8億元。
環衛裝備更像是環衛服務的附屬板塊,行業增長與環衛服務趨同,未來增長的邏輯主要是機械化率產生的新增需求以及裝備折舊帶來的存量替代需求。
機械化率指的是使用環衛裝備的比例。根據住建部的城鄉建設統計年鑒,我國城市和縣城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率逐步提升,2018年分別上升至68.9%,最新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按規劃,2020年底地級以上城市要達到70%以上,未來若達到發達國家環衛全面機械化水平(85%),仍有15%左右上漲空間。
此外,跟汽車類似,環衛裝備一旦使用便會有折舊報廢的期限,按照國家規定,專項作業車的報廢年限是15年。2008年之前國內環衛車輛大概有7萬余輛,接下來有更新替換需求。綜上,市場預計到2025年國內環衛裝備市場規模約1076億元,年化增速達12.82%。
在環衛裝備領域,新能源裝備是看點,也是接下來該領域最大的增長亮點。隨著城市大氣環境治理的深入、“碳中和”的客觀需求等因素催化,新能源環衛裝備正成為政府部門優先考慮的對象,工信部也曾發文推動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政策扶持力度較高。而且目前環衛車領域新能源滲透率僅為3%,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環衛裝備業務僅實現收入23.76億元,同比微降1%,銷售量6916輛,同比下降16%,市占率約為5.5%,行業排名第三,但是新能源環衛裝備表現亮眼,期內收入為3.33億元,同比暴增172%,銷售量252輛,同比大增37%,市占率約為8.8%,排名從2019年的第七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三。
公司整體經營穩健,業績增長不錯,財務狀況良好,目前估值僅有16倍,低于行業19倍的平均水平,后續若新能源裝備業務占比能夠大幅提升,不排除市場會重新給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