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樹德,徐 儒
(長江師范學院 大數據與智能工程學院,重慶 4081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卓越成就,制造業和生產業不斷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工業化中小企業單位約36萬家,企業的工廠、倉庫竣工面積每年以超3億萬平方米的速度快速增長。與此同時,發生在工廠、倉庫的安防事故也在不斷攀升,給工廠安防帶來了巨大挑戰。
現階段,市面上應用于工廠安防的監測系統品牌繁多,性能技術各異,設備采用不同的自定義通信協議,導致設備互不兼容、整合困難,為用戶帶來了諸多不便。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為設計穩定、高能、低耗、精準、使用方便的工廠安防監測系統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鑒于此,設計適用于中小企業的通信距離長、成本低、運行穩定的安防監控系統勢在必行。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導致中小企業的覆蓋面越來較大,而倉庫布局分散,給安防監測工作帶來不便。傳統安防監控存在的不足表現如下。
(1)數據傳輸穩定性差:傳統監測系統采用ZigBee、藍牙、紅外等通信技術,抗干擾能力較差,容易受線路、建筑、天氣等因素的干擾,影響數據傳輸的穩定性。
(2)設計運維成本高:傳統監測系統在設計初期并未考慮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僅根據現有規模選擇技術方案。一旦需要擴展規模或功能,勢必需要投入大量硬件通信設備進行組網,導致硬件堆積、價格昂貴、維護成本高、性能不佳,不僅為運維和管理帶來巨大壓力,更無法滿足企業高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
(3)預警機制不健全:傳統監測系統未運用云服務器、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僅僅通過初始閾值進行預警判斷,同時系統無法動態調整預警閾值,更無法實現遠程操控、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智能監控及預警。
(4)實時數據未存儲:傳統監測系統由于未采用數據庫系統技術,無法實時存儲采集的數據,導致無法回訪歷史記錄,更不能通過歷史數據為安全分析和決策提供支持。
(1)NB-IoT:窄帶物聯網是一種構建于蜂窩網絡的廣域網通信技術,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較依賴運營商網絡,需要支付一定通信費用才能使用,當用量較大時產生的費用較高。
(2)5G網絡: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通信費用較高,且目前市面上兼容5G的硬軟件設備設施較少,因此5G網絡在技術應用層面尚未普及。
(3)ZigBee:它是一種基于IEEE 802.15.4協議的短距離雙向無線通信技術,但ZigBee通信距離較短,在實際組網過程中需要添加中繼器、路由器,在實際設計使用過程中,還需設立相對應的子節點、協調器等,組網較為復雜且信號容易受到干擾,不適合遠距離物聯網項目工程。
(4)LoRa:即遠距離無線電,是一種線性調頻擴頻的調制技術,傳輸距離遠、功耗低、成本低、抗干擾能力強、組網靈活,被廣泛應用于智慧社區、智慧農業、智能安防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在遠距離傳輸通信技術中,雖然5G網絡和NB-IoT都可實現,但成本和后期運維投入較高,而LoRa在全球范圍內免費使用,即使在較為復雜的城區傳輸距離也可達2~5 km,在城郊通信距離可達15 km,適用于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工廠。另外,ZigBee技術雖然同樣可進行遠距離通信,但長距離傳輸需要增設更多子節點和中繼器等設備,不但增加了投入成本,更不利于系統維護,同時ZigBee采用的頻率為2.4 GHz,該頻率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受到WiFi、藍牙等無線通信技術的干擾,導致數據傳輸延遲或丟失。
鑒于工廠區域通信距離遠、樓宇分散、場地復雜、容易受外界干擾等情況,系統采用LoRa無線通信技術作為數據通信方式,經驗證,所設計的數據實時采集方案完全可行。
系統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引入中小企業工廠監控系統,實現數據采集、數據通信、大數據監測、數據分析預警、數據可視化系統維護等功能。系統總體功能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功能框架
系統平臺由下位機、LoRa通信模塊和上位機組成。LoRa通信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LoRa通信模型
數據采集:主要對工廠區域環境數據進行采集,包括溫濕度、煙霧濃度、火焰探測數據和網絡監控視頻數據等。
數據通信:系統結合工廠區域地段復雜、障礙物多、干擾因素多等情況,將LoRa無線通信技術與TCP結合,采用點對點、點對多、廣播監聽等透傳方式,實現上位機程序與下位機系統間的數據通信。LoRa數據通信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LoRa數據通信模型
大數據監測:主要對終端采集的數據進行存儲、分析,實現監測預警功能。系統以間隔2 s的時間周期實時采集工廠環境數據,上位機對接收的終端監測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分析等操作,例如將終端采集的煙霧濃度歸一化為優、良、中、差,火焰狀態為True或False,溫度值是否過高和濕度值是否過大等。大數據監測功能模塊如圖4所示。

圖4 大數據監測功能模塊
數據分析預警:根據大數據監測情況啟動相應的報警方式。例如,當探測到火焰時,上位機程序播放聲音預警并啟動云服務器,向管理員手機發送預警短信,下位機打開指示燈,提醒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
數據可視化:將接收的煙霧濃度數據、火焰探測數據、溫濕度數據、監控視頻數據等,通過直線圖、餅圖、曲線圖等方式呈現,通過C/S端程序進行數據可視化顯示,同時動態顯示數據對應的指標狀態,如優、良、中、差、發現火焰、溫濕度值過高等。
數據維護:將終端采集的數據通過上位機實時保存到數據庫服務器。本系統采用MySQL數據庫,通過系統管理平臺以Web方式遠程實現對數據記錄的增、刪、改、查等。
下位機借助Keil5平臺開發,結合單片機的中斷、串口通信功能實現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傳輸。下位機首先需要對自定義的參數、串口中斷以及單片機的總中斷等進行初始化設置,確保單片機內部系統正常運行,然后采取采集、分析、發送等操作,進行數據準備和分批處理。審核數據發送/接收標志位后,實現數據傳輸,確保發送/接收數據的狀態,并修改標志位。下位機業務操作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下位機業務操作流程
為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通信過程采用對數據添加目標地址、狀態標志位、校驗字節等方式封裝,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LoRa通信協議基本數據格式如圖6所示。
圖6中,D0為起始標志位,D1為目標地址,D2為本地地址,D1和D2可用十六進制表示,D3~D9封裝需傳輸的數據,D10進行字節校驗,D11為結束標志位。

圖6 LoRa通信協議基本數據格式
數據發送/接收過程中,例如發送端與接收端的起始標志位、目標地址及本地地址必須符合通信協議才能滿足數據收發條件;單片機逐幀收發數據,接收/發送一幀數據后必須將狀態位清零,然后讀取緩沖區內的數據到單片機,再繼續接收/發送下一幀數據,直至緩沖區內的數據全部讀取。最后啟動中斷程序,數據通信結束。
系統在發現險情時須自行預警,提示該區域的作業人員及時撤離并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系統進行預警的依據主要包括發現火焰、煙霧濃度過高、區域溫度過高等,不論發現上述哪一種情況都會觸發上位機程序和下位機系統預警,管理人員聽到警報提示音后立即查看危險數據的種類,并及時做好預警和危險排查工作。預警機制如圖7所示。

圖7 系統預警機制
在上位機程序端連接MySQL數據庫服務器,利用SQL過程控制語句將接收的數據進行解析,提取真實數據進行實時數據庫系統寫入操作。通過對采集數據的數據庫進行寫入測試,使數據能夠正確且實時保存到數據庫中。數據庫測試效果如圖8所示。

圖8 數據庫測試效果
針對傳統工廠安防監測中通信距離短、成本高、穩定性差的問題,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設計了一套基于LoRa的中小企業工廠安防監測系統,實現了煙霧、溫濕度、火焰等數據的采集,實現了點對點、點對多的LoRa組網數據透傳功能,實現了同步寫入云服務器端MySQL數據庫的功能,實現了云平臺的工廠安防監測、預警、數據分析和智能處理等功能。實驗表明,該方案有效,可為類似系統的開發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