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榮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漸漸地發生著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生活情境,將課堂教學引向學生生活。在魯教版八年級上《交往伴一生 一生在交往》的教學中,我以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知道為什么要與他人進行交往,交往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作用,交往要注意什么問題。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框題是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的內容。學會與人交往,懂得交往對自己人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對初中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這也是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要體現,讓學生了解交往會伴隨自己一生,會陪伴自己健康成長。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文明交往的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能力】發展觀察、感受、體驗和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養交往與溝通的能力。
【知識】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交往的作用。
四、案例描述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如臨其境,懂得交往對自己人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對初中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下面僅敘述交往對人的重要作用這部分知識。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活動一:認識交往
播放視頻《印度“狼孩”的非人生活》,出示思考問題:
1.他們是人,為什么被稱為“狼孩”?
(通過觀看狼孩視頻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懂得任何人如果離開社會,就不可能正常生活,更不可能健康成長。每個人都必須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
通過看視頻資料思考,學生能夠認識到被稱為“狼孩”是因為他們長期跟狼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像狼,比如:他們吃生肉,晝伏夜行,四肢著地,缺乏人類的感情,不會說話,只會像狼一樣嚎叫等。所以……
2.他們成為“狼孩”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小組內思考,組內代表發言,可以讓學生適時總結)
由于第一問,學生容易答成由于他們跟狼生活在一起,所以……(設問:有些家庭的小孩整天跟寵物在一起,有些甚至摟著睡覺,怎么沒聽說他們變成“寵物孩”?)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成為狼孩的主要原因是他們長期脫離人類社會,不能與人交流交往,只能跟狼(動物)交往,與狼(動物)生活在一起,具備了狼的生活習性,他們最終變成狼孩。
3.一個人,如果離開社會交往,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離開社會交往無法正常生活,性格變得孤僻,智力低下,不能健康成長,不能適應社會,更不可能融入社會。
學生總結啟示: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須與他人交往。這是我們對交往的初步認識,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感悟交往。
活動二:感悟交往
請你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小到大會與哪些人交往?從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出生:父母、其他親人……
幼兒園:父母、小朋友、老師、親朋好友……
小學:父母、同學、老師、親朋好友……
中學:父母、同學、老師、親朋好友……
工作以后:家人、同學、朋友、同事、客戶、領導……
退休之后:家人、朋友、同事……
同學們注意一下,從小到大,有哪幾種人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父母和朋友。是的,人生道路上他們陪伴我們成長,共同經歷人生的風風雨雨。所以,我們要懂得感恩他們,珍愛友情,孝敬父母。
學生最終得出結論,人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交往。教師適時總結:不論是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還是中年、老年,都需要交往。我們就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不斷健康成長的。教師可適時引出:同學們認為人的一生中哪個階段的交往對我們尤其重要?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時期,遇到煩惱和需要幫助時,喜歡向同齡人求助。如果心理煩惱不及時消除的話,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對于中學生來說,學會交往,廣交朋友,顯得尤為重要。
總結:我們說人生離不開交往,從橫向角度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須與他人交往。從縱向角度,交往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必要的。我們一輩子離不開交往,交往對我們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交往。
我的鄰居小明性格孤僻,學習困難,整天悶悶不樂。前段時間他的媽媽說小明進入初中后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一起去看看小明發生了什么變化?(承上啟下)
活動三:體驗交往
創設情境 合作探究
小明性格孤僻,學習困難,整天悶悶不樂。升入初中后,同學們向小明伸出援助之手,成為朋友的他們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交流學習方法。小明的成績逐漸有了提高,性格變得開朗起來,擺脫了孤寂,生活充滿快樂。思考:
1.升入初中后小明發生了哪些變化?生:交了朋友、成績提高了、性格開朗了、心情變好了……
2.這些變化的出現說明了什么?生:交往使他擺脫了煩惱,在同學的幫助下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變得開朗了,心情也變好了,快樂了。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從小明的交往可以看出,交往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實現心靈的溝通,保持心情愉快;還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相互取長補短,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中朋友會激勵我們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生活中,我們肯定有很多類似的交往故事,讓我們開啟記憶的閘門,重溫美好的回憶,共同分享你的交往故事。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