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省理工學院(MIT)助理教授Yufeng Chen近期發表了一篇“昆蟲”無人機的論文,新無人機長、寬都僅有幾厘米,質量小于1克,在飛行中發生碰撞、翻滾也能迅速恢復飛行。
蒼蠅、蚊子等昆蟲可能是人們最討厭的昆蟲,因為這些昆蟲不僅敏捷,還具備彈性。這種特性使它們可以在狂風、多障礙物等復雜情況下快速飛行,即使遭遇撞擊也可以很快恢復。
通常來說,無人機并不具備這樣的特性,其飛行過程中需要寬闊的空間,并避免撞擊。但是Yufeng Chen和他的團隊研發的“昆蟲”無人機無懼碰撞,可以在復雜、混亂的空間中移動。據悉,該無人機具備前所未有的靈巧和彈性,即使飛行中被擊中也可以在0.16秒內翻身恢復,翻筋斗等高難度動作也不在話下。
這種“昆蟲”無人機在工業、農業、搜救等多個領域都很有幫助。如密閉發動機的內部檢查、人工授粉和進入狹窄空間搜救等任務都可以由這種無人機完成。
據介紹,新型“昆蟲”無人機的質量僅有0.6克,大約和一只大黃蜂差不多重。此外,其形狀看起來有點像帶翅膀的小磁帶盒。
新無人機彈性體致動器由碳納米涂層包裹的薄橡膠圓筒制成,如果施加電壓到碳納米涂層,涂層就會產生靜電力,擠壓、拉長橡膠筒,而反復的伸長和收縮則使無人機機翼快速跳動,其機翼每秒可拍動近500次,產生升力。
目前,由于彈性體致動器的工作電壓較高,只能連線提供電壓。如果Yufeng Chen團隊能夠降低操作電壓,那“昆蟲”無人機將實現在現實環境中無繩自由飛行。
此外,為了使無人機更像昆蟲,Yufeng Chen正在研發一種蜻蜓形狀的原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