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雷強
從來沒有真正單調而枯燥的世界,只有貧瘠的人本身。

“為什么古埃及會有金字塔的文明?”“為什么世界上會有恐龍的存在?”“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快樂星球的話,我現在就帶你去研究。”一部古早味兒童劇《快樂星球5》的主題曲最近“重現江湖”,借助于短視頻潮流和網絡審美的加持,一時如魔音入腦,輕松擁有超十五億的驚人播放量。而對很多人來說或許腦子里對于它也有很多的問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首新“襲腦”神曲里所發出的那些“疑問”和疑問所依的邏輯,對成年人的世界也長期有效。
最新的例證,當屬神秘的三星堆如同拆解盲盒般“秀”出它的新發現,流量持久霸屏,熱度當紅不讓。以至于網上有人調侃說,三星堆博物館,是不是建早了?畢竟當年不過兩個坑,如今一出手就是六個坑。奠基于1992年,建成開放于1997年的三星堆博物館默默地想,你要這么講,我可能不會再快樂了——當然這純屬玩笑。目前所知的是,它正積極向全球范圍內征集新館建設的工程方案,預計三年后就能完工,屆時,一個嶄新升級的三星堆博物館將當之無愧地,繼續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吸引人的目的地之一。
相比起二十年前,乃至五六年前,博物館如今的位置可謂站得很高了,能見度十分清晰,也越來越進入公眾話題,不時地就居于C 位。當盛名在外的名作、展覽官宣亮相,四面八方的人潮水般涌來,不惜排隊數小時乃至一整天,抱怨著自己也有份參與的人山人海,趕赴難得的一期一會,頻頻上演各種版本的“故宮跑”。
博物館的基礎設施也大獲提升,5G 時代更多的聲光電科技手段引人入勝,原本深藏庫中的文物不僅成像上線了,還能3D建模,讓訪客和參觀者隨意旋轉和放大,欣賞到高度還原的文物。畢竟湊近,再湊近一點,是剛需。博物館原本肅穆嚴肅的姿態越來越親和,博物館的文創之路越走越寬廣。在博物館之外,還有《國家寶藏》這樣的硬核節目,精心為“國寶”文物還原前世今生,有《唐宮夜宴》這樣的表演,將創意牢牢站穩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繼承之上……
其實無論是三星堆也好,故宮也好,在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連續文明的國度,自豪感和文化上與生俱來的親近感,都足以鼓舞、溫暖人心。一個國家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博物館,就擁有文化上的定心與定力。而一個人喜歡上博物館,TA 心靈的高度與格調,都將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在多元的世界里知無止境,在物的觀照里獲得美的熏陶,博物和博物館,已經哲學化為人類共同的努力和事業。
它是關于過去的描述和盛情,也是基于現實的體認與光大,更是面向未來的瞻望跟承諾。它對自然、歷史、科技和文化的系統提煉、整理與表達,引領人類更深刻地看待世界和自己,并令后兩者都趨向于更遼闊。
無論是亞里士多德、達·芬奇、達爾文、法布爾,還是墨子、酈道元、沈括、徐霞客,這些先賢們不斷地記錄和研究,把“博物”的傳統如文化DNA 般傳承下來。即使在蕓蕓眾生的層面,TA 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也好,搜集癖與收藏夢也罷,博物館都能一一予以綜合與滿足。
在一些專業人士的眼中,博物館的功能更在于可以提供博物教育,而所有的教育,都具有終身性。博物館里既有忍不住上手甚至破壞標本的“熊孩子”,也有不少也許是沖著免費或被旅游團帶進來的各種成年人,成為了闖進博物館的“棕熊”。而在好奇心里面,應該保有起碼的敬意。在真實的人生里,應該知道必要的規則。
進博物館是學習,也如同修行。就我本人的經驗而言,也有諸多“痛并快樂著”的時刻。從北京到臺北,從東京到西雅圖,無論出差還是休假,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參觀博物館,一天不落座甚至一天不進食都值得,只為在那美好的世界里多徜徉。也有一些時刻,是“快樂并痛苦著”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無可避免地會看不懂。知識的欠缺,文化的隔閡,信息的屏障,都是阻止我了解的困難,但無法阻擋的是我的視線和赤忱。看不懂不要緊,文明用了數萬數千年來發展自己,它等得起。等得起人去建筑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等得起想象去還原那些滄桑或潤澤,并憑獨立的態度投入于品鑒。從來沒有真正單調而枯燥的世界,只有貧瘠的人本身。
博物館其實與我們每天生活的世界密切相關。當我們在言說它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和定義也指向美術館、展覽館、藝術館,指向知識中心、文明之心、精神之源,甚至是理性、邏輯和美學的高地。命題和實踐無論宏大還是微小,人類對自然、對藝術、對歷史、對科學的好奇與探索,永無止境。你看三星堆的秘密并沒有變少,而是更多了。
人與人心可能都會變,信仰和態度可能也會變,方向偶爾會忘了告訴你來路,但既已發生過的,一定會以某種形式、方式留存。后者也遍及地理,囊括時間,和符號一起共有物身,終將和我們人類所展現、實踐過的那些無形但巨大的企望、野心,包括那些精心造就的美和無意中達成的默契,同被尺度之手捧起——畢竟我們從來沒有什么可放下。
當一段博物館的奇妙旅途結束,走出展廳的我們仍然珍視于那些因為不被放棄和忘卻而初始于永恒之途的價值,博物館就是贏家。而參觀者也一步步移動,一步步成長,直至改變自己純粹被動的觀看者角度和角色,把自己的生命力植入更廣闊的厚壤,人,也終成為自己的贏家。暫且比作作為博物館愛好者的我,并不擁有任何一座博物館,也好像擁有著每一座博物館。如果說“人人都愛博物館”,它最后的成就,是人人都在自己的心里有了一座自己的“博物館”。
所以“茫茫的星空外到底有沒有著呼吸聲?”“神農架的萬木叢到底有沒有住著仙人?”“我們人類是否活在瑪雅人的預謀中?”“為什么生活里會有夢中的場景?”所以,“快樂星球”是什么?很多人一邊唱著一邊暗示或被暗示著自己快樂已經不在了。其實星球在,快樂也在——不要忘了自然,不要忘記古老,不要忘懷群星,不要遺忘自己。
請讓博物館帶你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