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8歲高齡的劉海粟偕夫人夏伊喬來到濟南,游覽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一”美譽的靈巖寺。行至千佛殿時,大殿的40尊彩色泥塑讓劉海粟不住嘖嘖稱奇,陪同人員見狀,便盛情邀請他留下墨寶。劉海粟邊潤筆邊思索,但揮毫疾書寫出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之后又寫下“有血有肉,活靈活現”8個大字。落款時,劉海粟靜靜佇立少許,眉飛色舞地落筆寫下:“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巡禮靈巖寺觀唐塑因題劉海粟年方八八”。
這時,有陪同人員提醒劉海粟:“劉老,是宋塑,不是唐塑。”但劉海粟聽后,卻指著“唐塑”兩個字不容置疑地說:“是唐塑不是宋塑,錯了我負責。”他的話,讓那位陪同人員很是尷尬,但還是打圓場道:“劉老學識淵博,說的話肯定不會錯。”
可這些泥塑到底是宋塑還是唐塑?靈巖寺管委會在制匾時犯了難,便向山東省文物局做了匯報,為了慎重起見,山東省文物局又與劉海粟做了溝通探討,得到的回復是:“制匾的事先放一放,待我做進一步查證后再答復你們。”接下來的―年里,劉海粟查閱了大量資料,終于搞清楚是自己錯把“宋塑”記成了“唐塑”。隨后,他給靈巖寺管委會寄來了更正“唐塑”的兩個字“宋塑”,并承認了錯誤:“由于長期以來養成了以權威自居的習慣,很難接受不同的意見,山東省文物局實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這個所謂的權威學習。同時也給我敲響了警鐘,一個人無論名氣多大,在對待歷史這個嚴肅的問題上都是小學生,沒有絕對的正確。希望大家以我為戒,少犯或不犯類似的錯誤。”
劉海粟自行糾錯的大度胸懷,守住了―個藝術家的本分,也守住了內心的淳樸,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適用話題:經驗主義、本分、自查
(魏宇蔭薦自《高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