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紅宇

每每看到音樂網站上有“猜你喜歡”的推薦,都會在心里回應一句:你肯定猜不出我的喜歡。
推薦來的歌手多齒如編貝,可我偏偏喜歡齒不如編貝的,比如黃綺珊、鄧紫棋、林志炫、蕭敬騰那樣的歌手,還有第三季美國之聲選手“牙牙”梅蘭妮,《歌手》節目首位00后嘉賓“牙縫小哥”克里斯……
同為牙齒不美觀的人,身為聽眾的我可以選擇緘默,將牙齒藏起來。而身為歌手的他們卻必須開口,穿越目光之林去歌唱。僅那份勇敢做自己的勇氣,便讓我覺得他們的歌聲特別動聽。
對“牙叔”弗雷迪·莫庫里的喜歡,也始于他的齙牙。
那時網上流傳一段視頻:一位手作大神展示全骨架雕像的制作過程,只見大神從骨骼開始,女媧造人般一步步地“造”出了一個18cm高的小人——胡子、黑發、赤膊、胸肌……還有一排齙牙,讓人嘆為觀止。
弗雷迪·莫庫里,他是誰?
《波西米亞狂想曲》,2018年最佳音樂傳記片,以QUeen樂隊的主唱弗雷迪·莫庫里為主角,以其他三位成員的故事為背景,講述了QUeen從組建到成為樂壇旗幟的傳奇經歷。
QUeen是由迷幻硬搖滾樂隊sMiLe演變而來的。還在機場做搬運工時,莫庫里便是sMiLe的狂熱粉絲,常去酒吧看他們的演出。而相比于看,他更想和他們一起“微笑”。于是那晚演出結束后,他去酒吧后院尋找他們。接下來一段戲僅兩分鐘,卻見證了QUeen樂隊的誕生。
當莫庫里走過去時,吉他手布賴恩和鼓手羅杰正沉浸在主唱退出樂隊的沮喪之中,因此對他很冷淡。為了讓場面“熱”起來,莫庫里用三言兩語給sMiLe、更給未來的QUeen樂隊勾勒出一張“速寫”:
“‘sMiLe,一個牙科學生給樂隊起這么個名字合乎常理。”——這既解釋了為什么羅杰的鼓面上會畫一張大笑的嘴,牙齒白得發光,也暗示了他們將因牙結緣;“你是學天體物理的吧?你就是樂隊的智慧擔當。”——布賴恩是帝國理工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博士,“智慧擔當”當之無愧;“我是學設計的。”——伊令藝術學院畢業的莫庫里,后來設計出QUeen的標志;而稍后登場的貝斯手約翰·迪肯,畢業于倫敦大學切爾西學院電子工程系。
而布賴恩和迪肯這兩位理工男不僅音樂才華過人,在機械制作方面更是一流:布賴恩制作出高音升壓踏板,迪肯用廢棄的晶體管拼裝出神奇功放,在沒有先進錄制技術的時代,QUeen以自己的發明與努力做出了影響深遠的音樂:迄今為止,QUeen的全球唱片銷量已超過2億張,他們的精選集“GreatestHits”,更是英國銷量最高的專輯。
也許,QUeen樂隊不是搖滾歷史上最強王者,但莫庫里絕對是搖滾名人堂里的no.1。可影片中,當他鼓起勇氣毛遂自薦時,卻遭到牙科生羅杰的無情譏諷:“光你這一嘴齙牙就不過關。”
莫庫里落寞地轉身離開了。然而,曾被《時代周刊》提名為過去60年間最有影響力的亞裔英雄的人,豈能被一句話打敗?他停下腳步,忽然清唱起sMiLe樂隊的“DoinG ALL riGHt”:“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有種預感/我應該做得很好”……
布賴恩和羅杰聽得呆住了,不由自主地隨他一同唱起來。美好的歌聲聽上去“屬于人間,扎根塵俗,卻透著超塵脫俗的芬芳華美”——那是屬于皇后的歌聲。
“我生來就多了四顆門牙,”待歌聲塵埃落定,莫庫里解釋道,“我口內的空間更大,音域更廣。”
其實無須多言,他已將眼前以及未來的聽眾征服了,他們再也看不到他的牙齒,只記住他天神般的歌聲。
“我有種預感/我應該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