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上海 200433)
高中教育是處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一種承前啟后的階段,發揮著一種承轉與過渡的功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基于此,增強高中教育的選擇性,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成為高中課改的一個重要方向。
目前,大學先修課程有許多類型,如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是根據高中生的特點將大學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制作成慕課課程。該課程是在教育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大學和中學的自主空間,結合互聯網時代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工具,所形成的一套新型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有共享的體系。
我校學生是從全市范圍內選拔出來的資優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優勢與潛力,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且其中不乏在生命科學方面感興趣且學有余力的學生。因此,在我校開設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程可以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要。此項實踐研究有助于教師把握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的課程特點;探索在高中和大學生物教學內容上的銜接點;探索教學策略以及課程評價;建設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的教學資源庫。
筆者學習研究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課程,結合滬科版高中生命科學教材內容,總結出先修課各章節內容與高中教材的銜接點見表1(以細胞生物學為例)。

表1 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細胞生物學與高中生命科學教材的銜接點
本課程是基于高中課程的拓展和延伸。課前,教師先以學案的形式給學生提出若干建立在高中課程相關知識點上的拓展性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學堂在線”大學先修課相應的內容。課上由本節課負責小組主持,可以按照學案的問題順序進行解答,或邀請其他小組進行解說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生生或師生互相討論彼此的疑點。最終,學生以概念圖、思維導圖等形式總結本節知識點,理清邏輯關系。本課程的課堂設計流程與常規課堂的區別見表2。

表2 先修課的課堂設計流程與常規課堂的比較
“學堂在線”的優勢在于便捷性和靈活性。課程由201個短視頻組成,總時長23 h。學生利用“學堂在線”學習,既是一種碎片化學習方式,可重復觀看生動形象的短視頻;又是一種跳躍式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需求、化整為零,可重新整合。但是保證這種學習有效性的前提條件是學生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強大的驅動力和頑強的毅力。而“學堂在線”的不足之處是缺乏現場感,沒有師生互動,系統性不足和線上學習完成率低。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采用了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督促、組織學生學習。由于視頻是由清華的資深教師錄制完成,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還是精準度都是非常完備的,所以教師不應該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要發揮組織、引領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系統化,往更深更廣的方向前進,推進大學先修課能夠真正在高中資優學生中生根。開設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的選修課,教師可以利用PPT、慕課視頻、思維導圖、教輔資料為手段,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和總結。
以“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為例,根據滬科版高中《生命科學》教材第七章第二節“有絲分裂”、第三節“減數分裂”和第四節“細胞分化和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內容,結合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第一章第五節“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教師設計學案,在學生進行慕課學習之前提出銜接問題:①患者為什么可以進行肝臟部分的切除手術?②細胞周期各個時期的檢驗點是什么?③檢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④細胞周期的引擎分子是什么?⑤植物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如何形成紡錘體?⑥細胞分裂中期的主要標志是什么,受什么機制控制?⑦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器如何增殖?⑧細胞發育成體后不同組織細胞的功能為什么不一樣?⑨不同類型的細胞是不是表達的基因完全不同?⑩誘導干細胞形成某種組織或器官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時候啟動細胞凋亡,如何鑒定??細胞凋亡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展開深入探索,并形成思維導圖(圖1)。

圖1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課前思維導圖(部分)
課上,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對課前構建的思維導圖按知識點的邏輯順序整理歸納,進行修改(圖2)。

圖2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課前思維導圖修改版(部分)
線上評價是由“學堂在線”平臺根據學生學習的進度而設定的必須在限定日期和時間內完成的在線測試。“細胞和分子”這部分內容由50道選擇題和10道判斷題組成。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在學校的計算機房共同參加了此次測試。
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把部分章節內容重新整合,形成練習卷發給學生,等學生完成后再在群里發送答案,由學生自評并分析總結。作為線上測試的補充,線下的適當練習更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期中、期末測試并最終通過。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評價,學生能知道生命科學的基本規律和基礎知識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技術及其應用實例等,同時也會了解到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自主構建生命科學的整體知識框架,為后續學習生物學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該探索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程的教學理論內容,細化和補充有關的教學組織、學法指導、命題研究、學生評價等方面的內容;也將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個性化的教學管理和課程設置等,有利于完善本校高中生命科學課程的學科體系,促進學科自身建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普通生物學大學先修課正是為了讓更多學有余力的中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能,盡早接觸大學課程內容,接受大學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的訓練,讓學生真正享受到最符合其能力和興趣水平的教育,發展學習和研究能力。該課程從人才培養理念、模式和評價制度上,符合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