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洋 ●牛小曼 曹華杰

在我國影視作品類型中,部隊和軍人一直是“獨特的存在”。談到軍事題材,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軍營生活對觀眾來說一直是個熱點。一方面,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影視劇展現出中國軍人在應對危機局面中的智慧與品格;另一方面,由于對軍營生活的不熟悉,觀眾也想了解人民子弟兵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軍事題材能讓社會各界更關注國防建設,為青年觀眾樹立正確的偶像觀,早期的《突出重圍》《士兵突擊》都是此類題材的佳作。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軍事題材除了展現人物成長,還有軍隊在現代化和作戰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甚至是出國作戰、海外維和……可選擇的角度越來越多,這就對創作者提出更高要求。近來,以火箭軍為題材的劇集《號手就位》正在播出(如圖),也引發不少熱議:“五百強企業千萬年薪都挖不走的人會來當兵嗎?”“部隊上下級之間的插科打諢這么頻繁嗎?”“軍隊里居然有武俠小說里才可能出現的‘四大長老?”……
這種與既有認知之間的反差,是《號手就位》帶給觀眾的最大感受。
《號手就位》講述一群大學生投身軍營,最終蛻變為中國火箭軍王牌號手的故事,由張寒冰執導,李易峰、陳星旭、張馨予、肖央等主演。事實上,該劇在火箭軍部隊采訪和拍攝過程中,就感受到相似的“反差”。主演肖央說,“火箭軍戰士們跟我小時候對軍人的印象不太一樣”。編劇應良鵬在微博上直言,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如今的新部隊,“00后”年輕士兵與前輩們在思維方式、生活模式上有相當大的差異。導演張寒冰坦言,如今的軍旅劇或多或少帶有一些人物模式、故事框架的固化,但這并不意味著軍旅劇拍無可拍。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的構建上與觀眾認知之間形成反差,正是張寒冰想在軍旅劇中看到的新東西。在人物塑造上,《號手就位》的主角夏拙(李易峰飾)貫徹著這種“反差”:既能獨立思考解決難題,又是“十萬個為什么”——這個角色映射出青春偶像劇中“全能男一號”的影子,也有傳統軍旅劇“刺頭兵”的痕跡。雖然夏拙有著“世界冠軍”的響亮名號,但李易峰認為,“他初入軍營時有迷惑與不解,心里也會有小叛逆,就像我們身邊的普通年輕人一樣。”
“在我看來,演員就是一個職業,和其他職業并無本質區別。要先做好本職工作,才能去談一些更大的事情。”李易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做演員首先心態要好,但自己首次接觸軍事題材也有些擔憂和緊張,為此反復翻看劇本并與導演組探討,才最終呈現出熒幕中夏拙的形象,“我不希望被別人定義、標簽化,但我喜歡其中一個詞——擔當”。從《千金歸來》《古劍奇譚》到《隱秘而偉大》,再到如今的《號手就位》,那個言情劇和古裝劇中的“小鮮肉”,如今已留著圓寸,扛起鋼槍,披上戎裝。《號手就位》總導演李路曾直言,希望透過該劇重塑中國的偶像觀。張寒冰說,“希望告訴大家,生活在這個國家,因為有(像火箭軍)那樣一群人在,我們是安全的。”
張頤武認為,從藝術創作角度來看,軍事題材與其他題材并無太大區別,雖然當中會有一些敏感的部分,但完全可以用技術、藝術手法來展現。“比如《號手就位》展現出個體在部隊中奮斗成長的故事,觀眾是可以跟劇中人物心靈相通的。那些新型武器是軍迷關注的,觀眾更多的是要求影視作品能挖掘人性深度。我國軍事題材劇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行業劇,只不過這個行業太特殊,因此比其他行業劇意義更為重大。”▲
環球時報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