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利 鄭鑫 路偉 楊振博 高有華 張樺



關鍵詞生物源農藥;草莓;葉螨;蚜蟲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屬薔薇科草莓屬,其果實營養豐富、色澤艷麗、香味濃郁,柔軟多汁、有“水果皇后”之稱。在生產過程中草莓易受多種害蟲的為害,其中受葉螨、蚜蟲等的為害較重。葉螨個體小,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主要分布在葉背面,用刺吸式口器吸取嫩葉的汁液,破壞葉片組織及葉綠素,導致葉片發黃,生長停止,光合作用下降,最后死亡;花期受葉螨為害容易導致開花質量下降,畸形果增多,草莓產量下降。蚜蟲在草莓生產過程中發生量大,為害期長,主要分布在草莓葉背面、新葉及葉柄等部位吸取汁液,嚴重時導致葉片卷縮,不能正常生長;在結果期為害時致使果實膨大受阻,品質下降。蚜蟲在為害草莓時伴隨著病毒的傳播,容易引起病毒病的發生與流行。同時,蚜蟲分泌的蜜露對草莓葉和果實形成再次污染。因此,葉螨、蚜蟲對草莓生產影響極大,以往生產中主要依靠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但如若防治不當,容易使害蟲產生抗性,而且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長期使用將會嚴重影響草莓的品質以及產量。近年來,由于化學農藥的長期使用,以及使用量和使用頻率的不斷增加,害蟲的抗藥性不斷增強,防治效果逐漸下降,導致化學農藥防治優勢逐漸降低。相對于化學合成農藥,生物源農藥具有殘留低、毒性小、持久性強、對周圍環境污染小以及不易使害蟲產生抗性等諸多優點,是害蟲綜合治理中的有效措施。本試驗開展了5種不同生物源藥劑對草莓葉螨、蚜蟲的防治效果篩選試驗,為草莓生產中害蟲的綠色防控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生物源藥劑與試驗地概況
1.8%阿維菌素微乳劑(ME),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EC),成都綠金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0.5%藜蘆堿可溶性液劑(SL),楊凌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3%苦參堿水劑(AS),山西德威生化有限責任公司;2.5%魚藤酮乳油(EC),南通神雨綠色藥業有限公司。
本試驗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春潤沐農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日光溫室內進行,該地區位于山區,夏季溫度相對較低,適合冬季草莓種植,有7個日光溫室,每個溫室均采用高架種植草莓模式。草莓品種為‘章姬,2019年2月26日定植,定植后15~45d為草莓生長期,灌溉均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
1.2試驗方法
1.2.1葉螨的田間防治試驗
2019年3月27日在日光溫室內對葉螨進行施藥防治,施藥當天天氣晴朗,室內氣溫在16~28℃,草莓處于生長期。共設有11個處理:1.8%阿維菌素ME1400、1600倍液;0.3%印楝素EC 400、600倍液;0.5%藜蘆堿SL 200、300倍液;1.3%苦參堿AS 800、1000倍液;2.5%魚藤酮EC 400、600倍液;以清水為對照,每處理重復3次,共有33個小區,每小區面積15m2,種植280株草莓,小區隨機排列,小區之間設有1.5m寬的安全隔離行。
1.2.2蚜蟲的田間防治試驗
2019年4月13日在日光溫室內對蚜蟲進行施藥防治,施藥當天天氣晴朗,室內氣溫在19~31℃,草莓處于生長期。共設有9個處理:0.3%印楝素EC 400、600倍液;0.5%藜蘆堿SL 200、300倍液;1.3%苦參堿AS 800、1000倍液;2.5%魚藤酮EC400、600倍液,以清水為對照,每處理重復3次,共有27個小區,每小區面積15m2,種植280株草莓,小區隨機排列,小區之問設有1.5m寬的安全隔離行。
1.2.3噴霧和調查方法
在葉螨和蚜蟲發生前期進行噴藥,采用3WBD-18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臺州市濱達塑業有限公司提供)進行靜電噴霧施藥,噴頭偏下側面,使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受藥。于藥前和藥后1、3、5、7d調查蚜蟲、葉螨的蟲口數量,每個小區隨機選取10株草莓,每株選取5片葉調查、記錄各處理的蟲口數量。
1.3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SPSS 22軟件和Excel表格處理數據,計算出藥后1、3、5、7 d的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并用SPSS 22軟件計算各處理間防治效果的顯著性差異。
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數-藥后蟲口數)/藥前蟲口數×100%;
防治效果=[1-(對照區藥前活蟲數×處理區藥后活蟲數)/(對照區藥后活蟲數×處理區藥前活蟲數)]×100%。
1.4各處理對草莓及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觀察每個處理在施藥后對草莓花、果實、葉片的影響,同時記錄各個藥劑處理對蜜蜂等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2結果與分析
2.1 5種生物源藥劑對葉螨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5種生物源藥劑對草莓葉螨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1.8%阿維菌素ME1400倍液對草莓葉螨防治效果最佳,藥后1、3、5、7d的防效均高于其他藥劑處理,藥后3d防治效果為65.91%,藥后7d防治效果達到最高,為81.15%。0.3%印楝素EC400倍液、600倍液和1.8%阿維菌素ME1600倍液在施藥后3d防治效果達60%以上,藥后7d的防治效果分別為77.51%、73.78%、75.30%,對草莓葉螨具有較好的防控效果;1.3%苦參堿AS 800倍液、1000倍液藥后7d防治效果分別61.12%、56.47%,二者差異顯著;0.5%藜蘆堿SL和2.5%魚藤酮EC對草莓葉螨的防治效果欠佳,其中2.5%魚藤酮EC600倍液對草莓葉螨的防治效果最差,施藥后7d防效為46.87%。
2.2 4種生物源藥劑對蚜蟲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各種供試藥劑對草莓蚜蟲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0.5%藜蘆堿SL300倍液和2.5%魚藤酮EC400倍液、600倍液對草莓蚜蟲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魚藤酮EC4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在藥后3d防治效果為75.61%,藥后7d為85.08%,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而0.5%藜蘆堿SL 3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藥后7d防治效果為83.33%;0.3%印楝素EC對草莓蚜蟲防治效果較好,400倍液、600倍液處理藥后7d防治效果分別為76.15%、71.84%,且處理間差異顯著;1.3%苦參堿AS的防治效果最差。
2.3各處理對草莓及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各處理施藥后調查結果顯示,各個藥劑處理對草莓生長表現為安全,無藥害發生,對非靶標生物安全。
3結論與討論
在溫室草莓種植中,由于溫室內溫度較高,光照較弱,不易受外界環境因子的干擾,為葉螨、蚜蟲提供了穩定的棲息場所,導致葉螨、蚜蟲迅速繁衍,但通常蟲害發生初期得不到及時防治,導致害蟲在短時間內暴發,最終難以控制。選擇合適的生物源農藥在蟲害初期施藥,能夠及時控制害蟲的發生,減少害蟲的危害和藥劑投入,提高防治效果,達到預防為主,從源頭防控的目的。本次試驗采用5種生物源農藥對草莓葉螨和蚜蟲進行防治,結果表明,1.8%阿維菌素ME1400倍液比其他供試農藥更適合防治葉螨,2.5%魚藤酮EC400倍液比其他供試農藥更適合防治蚜蟲;1.8%阿維菌素ME和2.5%魚藤酮EC相對于其他藥劑處理具有藥效發揮更快、持效期更長,防治效果更高的特點。在草莓生產中可優先選擇1.8%阿維菌素ME1400倍液和2.5%魚藤酮EC400倍液分別對葉螨、蚜蟲進行防治,害蟲發生初期施藥,10d左右噴施1次,能夠有效地防治害蟲的發生及為害。
在害蟲防治過程中可選擇靜電噴霧方式進行施藥,其與常規噴霧方式相比,能夠減少20%~40%的藥劑投入,且霧化效果優于常規噴霧,能夠有效地提高藥劑的利用率,減少藥劑投入成本。草莓害蟲主要集中在葉背面,靜電噴霧的噴頭向下噴藥很難使葉背面充分受藥,建議在使用靜電噴霧防治草莓害蟲時,應當采用噴頭偏下側進行施藥,使草莓葉正反面均勻受藥,從而使防治效果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