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平
(蕪湖市鏡湖區農業農村水務局,安徽 蕪湖 241000)
基坑開挖支護出現問題,會影響水電站整個工程的進程,造成周圍地面坍塌、環境破壞,排洪渠工程質量下降,給周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隱患,為此結合現場實際條件,選擇最佳的方案是提高深基坑開挖和支護措施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針對水電站工程對深基坑開挖和支護方法加以分析,希望能為深基坑開挖和支護工程順利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袁澤橋水電站工程右側距袁澤橋約20 m,地面高程8.82~12.43 m,左側最近處距高壓線桿塔約13 m,地面高程8.7~11.6 m,基坑開挖建基面高程-0.1~3.67 m,開挖深度5.53~11.1 m。根據工程布置和場地條件,渠道基坑兩側不具備放坡開挖的施工條件,擬采用鉆孔灌注樁進行基坑支護,其中水電站及渠道的擋墻采取永臨結合方式布置,即排樁與混凝土面板相結合的岸墻結構型式,灌注樁兼作臨時支護樁與永久擋土墻[1]。
深基坑開挖和支護施工中選用Ⅰ級鋼筋、Ⅲ級鋼筋。支護樁主筋選用HRB400;灌注樁樁體、樁頂冠梁板混凝土所用水泥選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2]。
在水電站灌注樁土方開挖,所采用的是泥漿固壁成孔的方法。這一方法的關鍵之處是在于對泥沙性能指標的取值。通常情況下,泥漿的相對密度合理范圍應在1.10~1.15之間,粘度在20~22 Pa·s的范圍;含砂率小于等于4%;同時,膠體率≥95%。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在清孔之后,孔底沉渣≤200 mm,泥漿的相對密度在合理的區間內。
鋼筋籠在水電站深基坑開挖與支護工程中,起著基礎支撐與骨架的作用。在開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鋼筋籠應最大程度上避免變形、碰撞孔壁,在關鍵的環節應采取相應的固定措施。同時,在分段連接時,如果要采用焊接方式,需要保證接頭占總主筋接頭的比例[3]。
本工程灌注樁樁體及樁頂冠梁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0;由于水電站工程中水下混凝土所處的特殊環境條件,這就要求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徑在40 mm以內,水灰比要小于0.6。灌注樁施工完成后樁間采用磚塊砌筑,并設有排水,防止樁間土體崩塌或形成滲流通道。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坑土方開挖之前,灌注樁的設計強度需達到100%[4]。并且,不能用支護結構搭專業平臺、安裝起重設備、通行車輛等。灌注樁施工前,應將現有拆遷的磚塊、碎石等水電站工程垃圾清除;鉆孔過程中,如遇大體積石塊或混凝土塊時,采用抓斗清除后方可繼續施工。工程區位于鬧市區,開挖時應采取臨時圍擋措施,封閉施工,盡可能地減少對周邊居民的不利影響。
水電站深基坑開挖過程中,灌注樁樁徑1.2 m,樁長10~32 m,總長7 557 m,灌注樁施工前,對于原地面不需卸載的,在原地面平整后進行施工;需卸載的,則卸載至設計高程后進行,開挖至淤泥質重粉質壤土層,表層換填一層好土,作為施工平臺[5]。
灌注樁采用轉盤式循環鉆機泥漿固壁造孔,為提高泥漿性能,泥漿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鈉,泥漿容重為11~13 kN/m3,排碴泥漿容重為11~12 kN/m3,在鉆孔過程中應經常測定泥漿容重、粘度、含砂率、膠體率等,在鉆機附近設泥漿池,不得將泥漿隨意排放。鉆進速度根據地層情況控制在3~4 m/h,同時以鉆機無跳動為宜,坍落度控制在0.18~0.22 m的范圍內。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可以在砼中加入減水劑,防止導管堵塞、減小水灰比以及延緩初凝。在輸送砼熟料時,提前檢查導管,判斷其密封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同時,保證導管的外接頭光滑,使得在操作時簡單易行。在輸送熟料時,選內徑為250 mm為底管,中間管長度為2.0~2.5 m,導管的下口距孔底距離大約保持在0.4 m保證混凝土能夠從導管順利灌注到孔底。同時,在輸送時,采用球膽開啟導管,借助管內砼壓力差,將砼擠出管內。這就保證處于最上層的砼一直是最初澆筑的。在實際的過程中,應使得導管的埋深≥1.5 m,不能把導管拔開防止出現斷樁。灌注樁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
灌注樁加固過程中,對支護和基坑的檢測也是特別重要的,能夠使項目管理者快速、準確掌握支護的結構和目前所處的工程狀態。如果遇到特殊的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作出調整,避免出現工程質量問題。

圖1 灌注樁內部結構圖
深基坑支護灌注樁之間采取攪拌樁止水,旋噴樁底端嵌入2層重粉質壤土層以滿足坑內疏干、地基土坑滲流穩定性等要求。攪拌樁長度應在7~12 m之間,樁徑0.6 m,水泥的摻雜量為12%。工藝流程:開挖前的準備→樁位放線→鉆機就位→鉆機鉆進→旋轉提升灌漿→成樁→移位的施工順序進行[6]。攪拌機樁架到達施工現場后,要對其位置加以確定。將其固定在指定的樁位偏差在5 cm內,樁的垂直高度小于1%。并檢查攪拌機的冷卻水循環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啟動電動機,通過調整電流表和鋼絲繩長度,使攪拌機沿導向架攪拌切土下沉。同時,技術工程人員,按一定的配比配制水泥漿。在壓漿作業之前,將配制好的水泥漿倒入集料斗中,同時嚴格按照設計確定的速度提升[7]。
在基坑支護的過程中,還需結合水電站工程建設現場的具體情況,確保泵站工程的排水性能良好。同時,構建完善的排水網,嚴格控制注漿的流程,保證支護效果。
水電站工程通常所采用的是分包的方式。導致相同的水電站工程,不同的企業所交付的工程質量存在差異,造成行業內建立的文件不規范。現階段施工企業所采用的是文檔型的合同制度,借助于該制度,大型企業對分包企業形成統一的施工方案。但由于在承包單位和分包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導致水電站工程的技術水平與所訂立的合同存在“不匹配”現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采購成本會明顯的增加,降低標準采購則會造成水電站工程的質量難以保證,施工安全問題頻頻出現。
就以目前來看,水電站工程最常見的問題有如下幾種:
(1)未形成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施工的內部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漏洞;
(2)在施工的管理過程中,技術管理系統未充分完善;
(3)在安全技術方面缺乏相應的措施。
但更為嚴重的是,質量技術方面的隱患。未得到管理部門人員的足夠重視。如若出現問題,現場的施工人員難以高效解決,導致工程的延誤。因此,監督體系對于水電工程至關重要,是基礎建設工作規范性的保障。
經過多年發展,國家在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方面形成了一些有借鑒性的技術標準,現有的施工標準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約束,現場施工人員難以和技術崗位工作人員高效協作、有效對接。同時,在施工單位管理中,對于現場工人沒有明晰的工作責任,在實際工作當中無人負責現象時有發生。另外,在水電站工程施工過程中,各項施工工序難以得到嚴格檢查和驗收。總之,由于技術和工作環境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和約束,水電站工程的施工效果難以完全滿足施工過程的基本要求,導致施工問題頻現。因此,建立完善的施工制度體系十分重要。
由于缺乏完善的技術管理體系,使總包和分包單位在水電站工程技術水平上的差異難以統一。導致工程質量存在問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合理的水電站工程施工技術管理體系。無論是總包單位還是分包單位,如果自上而下嚴格遵守管理體系,在加以分包合同的限制和約束,水電站施工過程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對于水電站工程施工企業而言,重視技術管理環節的監督工作,將監督工作貫穿施工過程。不僅要重視施工過程的工作程序,還要加強落實,確保責任到人有章可循。對于總包和分包企業,要高度重視水電站工程施工的軟件,確保在施工環境和工期等外在條件的影響下,企業各部門能密切配合,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對于水電站施工企業而言,一方面應健全技術管理制度。是對于施工這一關鍵環節,應積極遵守行為規范,作業指導書。另一方面,水電站工程施工企業要按技術管理制度完善計劃表、制定合理的計劃,確保各個環節明確清晰。與此同時,技術文件管理在施工的過程中對提升水電站工程施工的整體水平、保障建設成本的最低化至關重要。
根據水電站深基坑開挖和支護施工情況,針對水電站及渠道基坑兩側不具備放坡開挖的施工條件,提出采用鉆孔灌注樁進行基坑支護,水電站及渠道的擋墻采取永臨結合方式布置,即排樁與混凝土面板相結合的岸墻結構型式,灌注樁兼作臨時支護樁與永久擋土墻方式。針對不具備放坡開挖的條件、工程處于鬧市區以及周圍環境復雜等不利條件,提出方案為國內同樣深基坑支護情況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