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洋
(羅定市引沙工程管理處,廣東 羅定 527200)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自然資源,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河道被暗渠化,與此同時,堤岸掏空、路面塌陷等的安全問題屢見不鮮。根據深圳市水務局統(tǒng)計資料,深圳市共有310條河流,總長度1 000 km,其中暗涵暗渠570個、366 km,占比36.6%,可見暗渠化河道在城市中較為常見。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心城區(qū),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暗渠化河道的安全運行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2014年《深圳市原特區(qū)內主要11條河道覆蓋段安全運行檢測與評估報告》,核實認定其中的筆架山河覆蓋段河道,達到地陷隱患等級的安全隱患多達389處,其中I級隱患2處,所占比例為0.5%;II級隱患5處,所占比例為1.2%,III級隱患26處,所占比例為6.6%;IV級隱患110處,所占比例為28.2%;低于IV級隱患246處,所占比例為63.2%,具體詳見表1、表2,按照深圳市地面坍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fā)布的《深圳市地面坍塌隱患等級及認定暫行辦法》,空洞坍塌安全隱患等級認定見表3。
由表1~表3數據可知,位于高度城鎮(zhèn)化的深圳市筆架山河,其覆蓋段地面坍塌安全隱患等級達到Ⅳ級以上多達33處,多為地表隱患和箱涵結構性隱患,存在沉降坍塌的安全隱患,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暗渠化河道中存在較多管線橫穿,淤泥沉積,行洪斷面被大大地削減,嚴重阻礙河道行洪。箱涵內的自來水、通信、電力、天然氣等各專業(yè)管線權屬公司擅自增加管線橫穿箱涵,使箱涵側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同時也削弱了箱涵的泄洪能力。暗渠化河道淤積清理較困難,長年累積,被覆蓋段的河道存在大量淤積,不利于行洪。
當河道被覆蓋成暗涵后,大量污水直排到暗涵內,出口末端設置“總口”,變成“死水”,在黑暗、密閉的空間,產生厭氧發(fā)臭、淤泥沉積,河道變成“死河”。每當遇到下雨,污水隨水流流到干流,污染水環(huán)境。
(1)在農村城市化過程中,明渠改暗渠既無規(guī)劃,又無報建。加之部分地區(qū)水系發(fā)達,河汊縱橫。城鎮(zhèn)土地緊缺,為了興建廠房,把明渠改成了暗渠的情況較多,上面填土就成了可以開發(fā)利用的“土地”,從而導致覆蓋河道在數量上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安全隱患。

表1 筆架山河河道覆蓋段隱患分類統(tǒng)計表

表2 筆架山河河道覆蓋段隱患等級統(tǒng)計表

表3 地下空洞隱患等級認定標準
(2)修建箱涵時,沒有充分預計城市化進程如此之快,包括對箱涵的負載變化情況缺乏充分研究。一些低標準的箱涵成了大型機動車通道。在超過箱涵自身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導致箱涵頂板平衡被破壞而塌陷。
(3)污水管網的歷史欠賬,城鎮(zhèn)排水管網沒能跟上城市發(fā)展的步伐,河道周邊的居民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直排河道,導致河涌內水污染、淤積。
(1)私自修建排放口。目前有很多暗涵段的排放口,是人為私自修建的,缺乏專業(yè)部門的監(jiān)管。在這些部位附近,造成墻體局部垮塌的風險極大,時間越長久,極易演變成重大隱患。
(2)箱涵上方私自搭建。為增加用地面積,河道周邊的很多居民在被覆蓋河道上及河道周邊違規(guī)建設住宅樓、工廠作坊等,從而也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
(3)人為排放污染物增加。很多污水未按相關標準進行處理,偷偷排入箱涵內,使箱涵正常運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導致產生混凝土、鋼筋加速腐蝕、老化、銹蝕等現象。
(4)箱涵內橫穿管線。為提高供給量,自來水、通信、電力、天然氣等各專業(yè)管線權屬公司人為增加管線橫穿箱涵,使箱涵側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同時也削弱了箱涵的泄洪能力。
(1)建設標準低。很多被覆蓋河道興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由于技術原因,當年建設標準低,年久老化,地下箱涵局部破壞造成土體坍塌,被箱涵內水流沖蝕帶走,從而在箱涵破裂處上部土層中形成空洞,最終發(fā)生坍塌。
(2)箱涵側墻受水體浸蝕加速自身老化。箱涵作為城市排水主要通道,自身長期處于浸泡之中。水泥混凝土或砂漿由于受環(huán)境水的物理和化學作用,使硬化后的水泥石結構逐步遭受破壞,強度降低。水泥石中的氫氧化鈣及其他成分,能夠一定程度地溶解于水(特別是軟水)。水泥石中的氫氧化鈣、水化鋁酸鈣等,都是堿性物質,若環(huán)境水中有酸類和某些鹽類物質時,就會發(fā)生反應,生成新的化合物。而新生成的化合物或易溶于水,或為松軟無粘結力的物質,或結晶膨脹,引起有害的內應力而破壞混凝土結構,最明顯表現為箱涵側墻墻基掏空。
通過資料收集、現場核查等方式,查明暗渠的分布位置、長度、 結構類型、排水口分布、建設時間,查明河道管理范圍內暗渠上蓋物業(yè)的情況分布、建筑類型、建成時間、占地面積、層高、主體結構型式,查明河道管理范圍內暗渠上蓋道路的分布情況、道路類型、建成時間、與暗渠暗涵的平面位置關系、曾經出現的地面塌陷情況等,建立暗渠化河道基本信息臺賬。依托基本信息臺賬,分析匯總河道管理范圍內暗渠存在的影響結構安全的主要問題,并通過分析初判隱患等級。在此基礎上,進行現場詳細勘察,對暗涵結構進行鑒定評估,判定隱患類型及等級,出具鑒定評估報告,建立暗渠安全隱患臺賬。
已查明的暗渠安全隱患根據其危害嚴重程度,結合城市更新及河道整治等相關工程,及時制定暗涵隱患治理方案并組織實施。暫未處理隱患,為及時掌握其發(fā)育情況,需加強巡查監(jiān)測。
暗渠中出現的空洞、土體松散等地表類安全隱患,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填埋、換填、注漿等進行加固;對于結構為漿砌石的蓋板涵堤段,容易出現掏空、墻體垮塌等結構變形,必要時對其進行內襯鋼筋混凝土加固或其他系統(tǒng)性修復,以維系堤防結構穩(wěn)定;對暗渠內部出現的局部裂縫、露筋銹蝕等結構性缺陷,及時使用環(huán)氧樹脂或其他材料進行修復,確保結構安全。
暗渠中出現的輕微隱患或缺陷,需加強巡查,并使用地質雷達、瑞類面波、裂縫計等專業(yè)技術手段定期對其進行監(jiān)測,及時掌握未處理隱患的發(fā)育情況,對惡化速度較快的隱患重點開展整治工作,防止造成地面塌陷事故。
4.3.1 排水口整治
暗渠內部結構錯綜復雜,排水口眾多,需對每一個排水口進行排查,辨別雨水或污水或雨污混流口,并對每一個污水排口進行溯源、整改,實施截污工程并完成雨污分流,禁止污水入河。
4.3.2 河道清淤
暗渠段河道積累大量污泥,嚴重阻礙行洪安全,下雨時大量污染被沖進河道,影響城市水環(huán)境,成為污染的“黑臭”通道、藏污納垢的隱蔽區(qū)。在污水排口截污完成后,需對暗渠內部的淤積進行徹底疏浚,確保足夠的行洪斷面,潔凈的水環(huán)境。
在河道運行管理過程中,加強對涉河項目監(jiān)管,嚴格按照水務主管部門批準的方案實施;巡查中發(fā)現的非法傾倒垃圾雜物、非法排污、違法施工等各類水事違法案件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處罰。同時,加強日常管養(yǎng)巡查,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堤岸的塌陷、裂縫、滲漏、管涌現象,以及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岸坡頂面和坡面受雨水淋蝕、沖刷等堤防安全隱患問題,確保河道運行安全。
建議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結合沿河區(qū)域高標準規(guī)劃定位,結合舊城改造對已有暗渠化河道進行系統(tǒng)整治,拆除河道上蓋建筑物,暗涵明渠化,河道公園化、親水化,展現良好的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水文化。
城鎮(zhèn)暗渠化河道因歷史原因或人為原因或自身原因,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影響了河道行洪安全和水質安全。在河道運行管理過程中,需及時摸查掌握暗渠化河道的基礎資料;評判及鑒定安全隱患或缺陷等級;及時處理安全隱患;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確保暗渠化河道無淤積,無污水入河;加強河道日常運行監(jiān)管,嚴厲打擊水事違法案件,確保城鎮(zhèn)暗渠化河道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