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他強調,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這就更加鮮明地昭示,從嚴治黨的直接指向即為各級黨員干部,而主要路徑則是管住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做到依規用權、秉公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堅決不讓權力任性脫韁,作奸犯科、為所欲為。
事實也是如此,黨員干部之所以能夠腐敗、膽敢腐敗,靠的就是手中握有實權、大權、重權。一段時間以來,有的黨員干部肆無忌憚地挖苦下屬、無所顧忌地辱罵群眾;有的黨員干部只因群眾稍一“不聽話”,便下令將群眾捆綁示眾;有的黨員干部在公開場合隨意地“掌摑”同事、同志等,無不說明都是權力“惹的禍”,是權力帶來的“便利”與“專利”。所以只有從管權起步、治權入手,使握有權力者規規矩矩、老老實實,才能推動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的向好向善,也才能營造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態。
“知之深則行愈達。”治權第一位的考量,就是使黨員干部切實認識到手中的權力從哪里來,也即發自肺腑地搞清楚“我是誰”。無論是黨章,還是憲法,都一再強調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務必尊重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毋庸置疑,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與其說黨員干部行使權力,不如說代替人民行使權力,要求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甘情愿做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務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既然能夠賦予黨員干部權力,自然也能夠收回他們不好好珍惜的權力。因此,只有看清權力的人民屬性,敬畏權力所代表的廣泛而深厚民意,黨員干部才能有權而不任性,依規依紀依法用權。
響鼓何須用重槌。同樣是手中握有權力的黨員干部,為何有人能夠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讓群眾有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無他,全在于時刻記得自己入黨為什么,從政追求什么。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政黨、政權的試金石。正是從這一角度言,治權重在持之以恒地開展“補鈣”工程建設,使黨員干部“吾日三省吾身”,自覺地與黨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對標對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權力的行使不犯規、不逾矩,沿著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行穩致遠。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是治權的核心要義、題中應有之義,要求進一步織緊織細織密監督黨員干部行使權力的“天羅地網”,使一切權力進入制度的籠子,在陽光下運行。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眾的感受是直接直觀的,應著力強化群眾在權力監督中的主體地位,高度重視來自基層黨員、身邊群眾的監督之聲、異議之調,使之成為評判黨員干部是否依規依紀依法用權的重要憑證。毛澤東同志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調動、發動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使黨員干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半步。
重典必能治亂,猛藥方能去疴。黨員干部權力觀錯位,經常性地視自己為“老爺”“老大”,實在是因為出錯成本不高、處罰的力度太輕。我們黨培養一名黨員干部不容易,即便從嚴治吏也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其懸崖勒馬、改過自新。對于那些視黨的紀律規矩渾然如無物,骨子里已經與黨離心離德,公然站到人民群眾對立面的貪官污吏,非痛下決心“清理出門戶”不可。果斷地對其施以重拳,既是民心所向,有利于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還具有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的積極功效,使后來者從此不敢、不能亂用權力。
古往今來,權力到底是不是一把“雙刃劍”,其實并非由權力自身所決定,而全在于握有權力之人。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唯有銘記為官從政的初衷本意,不斷加強政德建設,嚴以修身、嚴以律己,自我凈化、自我提高,才能嚴以用權,讓黨放心、群眾滿意。而緊緊立足于“治權”,進而推動黨員干部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的全面刷新,才能促進黨群、干群關系和諧,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