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秋玲 張雯 王春陽 李寶全 郭慧君 劉法孝


作者簡介:侯秋玲,侯秋玲,女,博士,教授;張雯,女,碩士,實驗師;王春陽,女,博士,副教授;李寶全,男,博士,副教授;郭慧君,男,博士,教授;劉法孝,男,學士,講師。
摘要:動物生理學是高等農林院校動物類和生命科學類相關專業的必修核心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與質量直接影響著畜牧獸醫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本文針對動物生理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探討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動物生理學課程理論教學中的實施與效果。根據動物生理學課程特點,依托現代化網絡平臺,對線上、線下教學進行了精心設計,建設了教學資源庫,設計了覆蓋整個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并將之融合到課前課中課后的每個環節。并通過線上線下的師生互動,讓學生忙起來、課堂活起來,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性和創新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動物生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應用
動物生理學作為研究生物體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石,又是高等農林院校動物類和生命科學類相關專業的必修核心基礎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樞紐地位。作為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微觀生物學與宏觀生物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動物生理學不僅是后續專業課程,如動物生產學、獸醫病理學、獸醫藥理學、臨床獸醫學等學習的前提基礎,而且對畜牧獸醫生產實踐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效果與質量直接影響著畜牧獸醫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 動物生理學教學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增加與課時縮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動物生理學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內容抽象,知識點多。近幾年來,科技的進步使得動物生理學快速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內容越來越豐富,但課時在大幅縮減(山東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專業48學時,生科專業只有32學時),教師對上課內容不得不一再精減,導致不能系統全面地講授和擴展知識,更無法顧及動物生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聯系,對生理學最新發展及研究成果與知識點間的關聯只能一帶而過而無法進行啟迪性探討。這種情況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也極為不利。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課時,在傳遞大量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創新性以及專業技能和水平,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
2.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課堂自主活動
傳統的動物生理學教學模式,強調以教為主,學為輔,教與學相對獨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絕對主導者,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教學方法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及個性化需求,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缺失,限制了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此外,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關注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和數量,而忽略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導致學生養成只掌握知識、不思考知識的壞習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如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讓教學真正做到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是亟需思考的問題。
3.網絡誘惑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下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一門課,則學習積極主動性高,學習效率也高。近幾年,通過對學生上課狀態的觀察以及在課下和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學生對“網絡世界”的興趣遠遠超過課堂教學,課堂上,老師在講臺上講的眉飛色舞,而不少學生拿著手機沉浸在網絡中不能自拔,導致課堂教學氛圍嚴重惡化,教學效果逐年下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打造高效課堂,已迫在眉睫。
綜上,現行的“以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導者”的教學模式與互聯網時代已經不相適應,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亟需探求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時代的發展。
二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國家和學校政策的大力支持
隨著互聯網及移動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2017年1月19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規劃》明確表示:“互聯網+”教育成為國家教育事業重要抓手。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創新發展應該走進高校的課堂去。自2018年6月份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首次提出“金課”一詞,在這個大的教育時代背景和課題建設背景下,尤其是隨著2018年8月《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也2018頁8號文的下發,更是將“金課”建設、擠出“水課”提到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國家教育戰略高度。為推進新時代“互聯網+教育”事業的發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2018年底至今,山東農業大學教師發展中心邀請國內外專家開展了一系列專題培訓,開始積極推進并大力支持利用信息技術和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2.全媒體時代,學習理念在改變,教師的身份定位亦發生改變,倒逼教學模式改變
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知識發展速度空前。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的定位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全媒體時代,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涌現出各種新興傳播平臺。2021年9月26日,在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超過16億。《報告》指出,在網絡教育領域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成為新業態。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教師身份不再是傳統的“傳道受業解惑”者,而是轉變為知識傳播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教師要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發揮“促進”、“引導”作用,勢必要加快課程的改革,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與方法、課堂組織與管理、學生評價等均需主動變革。
三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現實意義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的新型教學模式。即將網上在線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相結合的一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它是指教師在網絡課程共享平臺發布教學視頻、知識點PPT、作業、測驗等學習資源,學生可利用筆記本電腦、手機客戶端課外自主完成對線上資源的學習。而在課堂上(線下),教師根據學生的線上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學懂、學透教材中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全面的知識體系,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學資源,課后實踐消化吸收知識。通過課堂傳授與課下自主學習的密切結合,進而實現教學相長。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使課堂內容安排和時間分配發生了改變,使師生角色發生了改變,既明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極大地提升教學的效果。
并且,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使教學評價更為客觀、真實。由老師、同學和學習者共同組成評價主體,從自主學習、課堂展示與互動交流、作業質量等環節綜合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實現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自我和他人評價的良好結合。因此,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既可以保障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進而真正做到“讓學生忙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
四 混合式教學法在動物生理學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
根據混合教學課程的設計思路,結合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生理學教學任務及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混合教學,將動物生理學授課內容拆分成課前自學、課中答疑解惑、課后訓練提高3個部分。具體實施方案為:
1.課前,預備網絡教學資源庫,指導學生預習
教師上傳教學視頻、PPT課件,布置練習題和討論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該教學任務課件及視頻的學習,完成在線測試,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情況,梳理存在的問題,據此編排課堂需要講解的內容;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完成練習題和討論題,撰寫預習報告,反饋問題。
2.課中,答疑解惑,拓展延伸
老師通過組建學習小組,設計各種引導性問題,檢查線上學習效果,針對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以及整理收集的線上問題及該教學任務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講解,并結合生產案例,拓展延伸知識面,加深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相互解答;組織學生完成以本節知識點為內容編排的討論習題,根據班級人數分組討論,每組選出一人匯報討論結果,最后教師統一點評并記錄學生表現。學生根據線上學習情況提問疑點、帶著問題認真聆聽老師講解;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通過組內討論深入探究問題根源,展開組間交流,使其問題更加清晰明朗,進而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后,測試鞏固和總結
教師整理補充授課內容,發布測試考核題,分析測試結果,評價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的效果;通過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和看法,總結教學成效,反思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案,進一步提升后續教學的效果;針對每個學生的問題,進行個性輔導;分析學生習題測試結果,總結存在的共性問題,一并在討論區集中解答。學生認真完成測試考核題目,找出疑點,在線上討論區提出新的問題或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總結章節知識點。
動物生理學課程擬采取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授課方案流程如下圖所示:
4.考核方案
根據混合教學模式建設思想,結合動物生理學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與之對應的考核方案。線上線下考核方案的成績主要包括2部分,過程性評價部分和期末考試部分。過程性評價部分是將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課前線上學習、在線測試、章節練習、課堂表現、線上線下討論等)都納入考核范圍,突出學生參與度、學習態度及理解程度的重要性。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適當增加過程性評價部分的分值,縮減期末考試成績的權重,以體現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線上評價部分以雨課堂平臺匯總數據記錄為評價依據,使過程性評價更加客觀、真實、詳細、準確。課程綜合成績評定指標構成及分數比例見下表。
5.教學效果評價
(1).設計調查問卷,對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模式的使用效果和學生滿意度進行調查。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95.7%的同學認為對學習有很有幫助,能隨時隨地的進行預習和復習,更有助于安排學習節奏,使學習更輕松;僅有4.3%的同學認為幫助不大。
(2).統計分析過程性成績和期末成績,與同一學期和近2年用傳統模式授課的其他班級的動物生理學成績進行比較,全面評價教學效果。結果顯示,與同一學期相同專業用傳統模式授課的其他班級相比較,期末卷面平均成績提高了3-5分,與近2年同專業班級比較,期末卷面平均成績提高了3-6分。
五 總結
根據“動物生理學課程”特點,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的便捷和豐富的資源,靈活采用線上或線下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教與學環節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有效解決教學內容增加與課時縮減之間的矛盾,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性和創新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上增加了師生互動環節,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理解與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基金項目:本文為山東農業大學“十三五”第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動物生理學金課堂之設計與實踐》,項目編號:X2019028。
參考文獻:
[1]潘士鋒,邢華,張湯杰.研究性教學在《動物生理學》課程理論教學中的實施與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6,44:196-197.
[2]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2021年9月26日.
[3]劉行海,買文麗,劉紅,劉華,鄭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生理學的應用[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9,41(2):163-164.
[4]楊宇翔,黃繼業,吳占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5]蒲東兵,孫英娟,陳陽,張邦佐.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8 (10):149-154.
[6]郎振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以數據庫設計與實現課程為例[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9 (20):45-57.
[7]雷雪峰.內蒙古農業大學“植物生理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建設[J];內蒙古教育;2019,01:114-116.
作者單位 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