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雍娟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央行推出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共有19家境內中外資銀行首批直接參與系統的建設。截至2019年4月,加入CIPS的銀行擴大至865家,廣泛分布于89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8年底,央行前后在諸多國家創建人民幣清算行,并且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訂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2006年,菲律賓中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系統,之后白俄羅斯、印尼、阿根廷等多個國家也陸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系統。根據我國央行2018年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已有超過60個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儲備系統,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新進展,人民幣的國際儲備職能得到進一步增強。
根據人民幣跨境指數的數據,整體上人民幣國際化呈現出上升的態勢。該指數從2011年第四季度的100逐漸上升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280左右,之后的2014年第一、第二季度開始出現下降,但隨后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再次步入上升通道。然而受2015年“8·11”匯改影響,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進入下行通道,直到2017年才開始出現回暖,之后又開始進入穩步上升通道。
2007年7月,國家開發銀行在香港發行了第一筆離岸人民幣債券,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由此開始。截至2019年1月,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已經高達1.75萬億元,并且這一規模在未來將繼續擴大。此外,一帶一路的建設將促進人民幣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規模與頻率,從而促進人民幣離岸市場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2015年底我國已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但依然存在著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機制不夠完善,利率傳導的有效性不高等問題,限制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匯率的非市場化會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前進,要想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繼續推動匯率市場化的發展。
我國央行于2002年重新開放離岸市場,盡管近幾年離岸市場的發展速度加快,但其總體規模與國外離岸市場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并且我國的離岸市場還存在著整體業務發展不全面、監管體系不完善和監管力度不夠等方面的問題,這限制了我國資本賬戶的開放,也阻礙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雖然近年來我國股票、債券、期貨等市場的發展迅速,但從整體上看,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較為滯后,依舊處于初級階段。另外,我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不夠,主要是因為金融方面的創新能力不夠,資本市場上金融產品的開發不足。
從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上看,美元和歐元作為主要的國際貨幣的這一現實情況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得到改變。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近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2018年3月以來,中美貿易戰的實質是霸權國家對新型大國的遏制,想要阻止中國的經濟發展,限制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一國強大的綜合國力,特別是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其貨幣國際化的有力支撐。因此,想要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首要的是提高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經濟地位。當前我國要加快轉換經濟發展模式,用內需拉動型替代外需依賴型經濟、用自主創新驅動型替代技術引進依賴型經濟、用資源節約型替代資源高耗型經濟。并且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形成以新興技術產業為主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輔、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中國應該堅持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實行由部分到整體、循序漸進的戰略方針,首先加強與亞洲國家的貿易合作,促進人民幣成為亞洲地區重要的計價、結算以及儲備貨幣。其次要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促進在這一過程中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結算,增加人民幣的市場需求。
首先要有完善的金融體系,要改變傳統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使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重組,增強它們的市場競爭力。其次金融市場良好的制度環境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條件之一。最后要加強金融市場的監管水平,完善金融市場的監管體制。
資本賬戶的開放使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可以起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本效率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和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但是資本賬戶的開放應該循序漸進地進行,它不應該是完全放任跨境資本的自由兌換和流動,而應該是一種有管理的資本兌換與流動。
總結: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并沒有達到與其經濟相匹配的程度。若要實現完全的國際化,則應不斷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加強人民幣與其他貨幣的合作,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建設,循序漸進地開放資本賬戶,使其成為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有一定比例的重要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