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煊 李虹

【摘要】發展園區特色產業,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升工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的發展需要與特色主導產業、優化布局、市場建設、招商引資、政策環境優化等緊密結合,不斷增強園區產業集群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本文立足當地區情,就如何借簽科學先進的管理體制與實際條件、地域特征相結合推動園區快好發展;剖析園區經濟發展要突顯產業集群化,走特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并就包頭九原工業園區發展現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解決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業園區;問題;對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新一輪改革大潮中,以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特區開發思想為指引,一大批各級各類的開發區在我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成為經濟增長的“領頭羊”和動力源。包頭九原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即將成為一個光彩奪目的亮點。它是以煤化工、清潔能源、新型冶金、建材、機械制造和稀土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基地,是集環保型、生態型、科技型、集約型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基地。
1、科學發展指導,實施產業集群戰略。
近年來,九原區委政府進一步確立了我區的工業核心地位,努力促進資源整合科技發展的戰略。圍繞做大做強工業企業為中心充分發揮民資民力,依據科學發展觀,本區特點,園區產業定位,努力把園區經濟產業集群化。產業集群:某一產業領域相互關聯的企業及其支撐體系在一定地域內發展并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產業集群特點及優勢:產業集群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由于集群內生產企業分工協作,可以減少消耗,降低投資和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產業集群可以促進物流、金融擔保信息、技術、外貿等市場中介服務業、統一的研發中心的發展,這些服務產業的興起,又大大提高了產業集群的綜合競爭力;產業集群化發展可能實現集中治理污染,提高外部效應,節約治理環境的成本。產業集群上述特點經企業帶來生產成本優勢、區域營銷優勢、國內及國際市場競爭優勢。
2、結全實際情況明確管理內容。
九原工業園區位于包頭的西南部,總規劃占地72平方公里,北鄰南繞城、包蘭鐵路,南至黃河濕地,東起宋昭公路,西到哈德門溝,與包鋼南北相望。所在地大部分是荒地,周邊農戶相對較少,也不集中。截止2008年底,園區收儲土地5宗,總面積為12516畝,在建和以簽項目用地8000畝。從05年到現在園區得到了市區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園區建設穩步推進。但是09年國際金融危機、包頭市08年的區劃把以成形的九原鋼鐵園區劃歸昆區,使本來一體的園區分為兩半,失去了鋼鐵的產業集群優勢。而且園區機構剛剛成立,還有好多問題存在。
(1)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大,道路、管網等建設緩慢。九原區經過多年發展財稅收入走在了旗縣的前列,但08年區劃把好多創稅的企業劃了出去使政府投入降低,又恰逢金融危機缺少融資平臺。
(2)園區機構人員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五部、一中心”人員配備不全。在道路建設,工程監理等方面沒有相應的專業人才。管理體系不健全,各部門配合不銜接,企業辦領相關手續得不到“一站式”的服務。
(3)地表水位高,降水問題亟待解決。退水工程雖以基本完成,但上游集水淹了一電廠的地下電纜和電桿,下游水淹了農民的耕地造成了農民損失,加大了社會矛盾。
(4)產業發展方向不明,招商意圖不明確。園區建設初期引入企業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按放企業打亂了原有的產業規劃部局。各企業形象要求不統一,園區整體形象差。
(5)園區管理力度不大,已收儲地和規劃范圍內的地仍然有私搭亂建、搶地建房的現象。周邊市場混亂,商販大多無證經營。園內三產發展跟不上。
3、科學管理,尋找特色發展道路
各種問題的發生也是在園區剛起步之中尚不可避免,經過幾年的奮戰園區基本框架以形成,也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為了使園區更好的發展如何解決好以上幾點問題是當下之需。
(1)優化工業園區的政策環境 各政府應該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業園區吸引企業投資建廠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各級政府要積極構建良好的制度環境,轉變政府職能,為市場主題服務,取消不必要的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增強政府工作的公平,公開性和透明度,建設服務型政府。在合理適度范圍內為企業積極營造優惠的政策環境。提供金融、財政、法規、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政策。加強權益保護,樹立誠信政府,建設和諧工業園區,保證政策的實施和政策的連續性,樹立良好政府形象,讓企業放心投資,長期投資。同時監督企業信用機制,營造誠信氛圍。(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科學選擇地理位置,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既要發展經濟建設又要保護耕地,盡量避免使用農用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好配套的各項服務。基礎設施是園區發展的根本,只有配套措施跟上,才會吸引更多企業投資,使更多企業到工業園中來。所以要加強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做好水污染防治,解決好園區建設同區域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資源綜合協調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量力而行,分階段,有步驟的開發。搞好協調,搞好服務,用宏觀方法保證良性發展。(3)促進工業產業化從整體上看,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城市化促進工業化,發展民營經濟,拉動工業產業化發展。九原工業園區以被批定為自治區重點園區,周邊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推進工業產業化經營,不但要加快招商,還要依托包鋼,鋁業等老的老牌企業工業品資源優勢發展深加工,并不斷延長產業鏈。把同類產品的企業相對集中在園區,實現規模經營,樹立特色品牌。(4)選好主導產業。 神華作為主導產業是園區發展的重點,園區選擇產業的時候要綜合考慮自然資源,依據本土資源優勢、人才、技術、信息等,要有長遠目標,注重可持續發展。在市場經濟下,有特色、有創新對經濟發展很重要。有特色就有潛力,就有競爭力。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特色產品進行開發,這樣可以提高縣競爭力,避免結構趨同。所以,園區發展要依托本地特色,選好主導產業,定好發展目標,這樣才能有計劃的長遠發展,才有利于參加市場競爭,將特色優勢轉為競爭優勢。不斷提高園區知名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形成集聚效應,把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企業競爭力。根據園區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用全局的觀點,開放的觀點來規劃工業園區的建設。重點考慮傳統優勢項目,因地制宜,合理產業布局規劃,選擇本地有優勢產業。初級產品加工將本土資源利用高科技開發,實現產品升級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產業,規劃引導扶植重點產業。利用優勢項目,引進先進人才,先進技術,對原有管理和技術進行提升,把產業鏈加長,把規模擴大,讓傳統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5)拓寬招商引資渠道 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有效載體。建立工業園區,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結合招商引資政策,用集群特色吸引合作伙伴,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加入。科學規定產業發展方向,規范入園項目和企業的標準。在園區招商中要有目標,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確定招商引資重點,盡量引進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項目,注重長遠發展,培育影響大,市場競爭強的骨干企業。對合適的項目可以適度在合理范圍內給更優惠政策,根據投資額給相應的優惠。吸引投資使之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調動各方面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工業園區的建設。
((6)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為園區產業集群發展提供環境支撐。一是設立產業信息中心(或稱商務中心)。一方面可以為園區企業及時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務于園區企業的生產與營銷。另一方面可以加強統一對外宣傳地方的整體形象,方便對外聯系和交流,進一步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同時,也能為外地客商提供優良的信息服務,客商只要一到信息中心,就能及時得到和掌握該他們需要的行情及相關信息。二是鼓勵各類中介機構的發展。鼓勵發展包括管理咨詢、信用評估、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為園區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共享的軟環境。三是優化園區產業發展環境。環境是生產力,環境出生產力。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行政,減化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建設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倡導誠實守信,營造信用環境;學習浙江精神,鼓勵全民創業,培養和造就企業家隊伍;加強與金融機構協調,優化園區發展的金融環境;繼續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建立責、權、利統一的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實行“一個中心審批、一個樓層辦公、一個窗口對外、一個口子收費、一人代理報批”和“規定日辦畢、全天候值班、賓館式服務”的動作機制。同時,積極為園區企業解決如社會治安、招工難等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基于產業集成創新的中國經濟現代化戰略[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06,
[2]《包頭市新型工業基地發展規劃》2005
[3]《2009年九原工業園區工作匯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