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佳
【摘要】隨著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提升,在工業領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而村鎮規劃與建設系統的完善性則是促進城鄉一體化朝著更高層面發展的重要基礎。筆者首先從村鎮規劃及其建設的發展現狀以及重要性展開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據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建設背景,提出了一些促進我國村鎮規劃與建設系統完善性的策略,希望能夠對推動我國村鎮經濟、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村鎮規劃;建設;城鄉一體化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如何解決農村發展問題以及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發展戰略中的核心目標之一。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農村鄉鎮的現代化建設進程與我國現代化整體建設速度息息相關。筆者認為,通過進一步推動基于科學角度上的村鎮規劃與建設系統的完善化管理,對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現階段,通過促進村鎮規劃與建設系統的完善化管理能夠對農村耕地起到保護性的作用,這同時也是保障耕地集約性以及節約化利用性的重要基礎。
1、我國村鎮規劃及建設系統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強農的普惠性政策,對促進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利好的條件。但在這一個過程中,我國村鎮的規劃與建設系統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的影響,其發展速度較為滯后,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用地不合理、設施不配套、建設不夠完善、環境問題等。這些常見的農村問題導致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鄉村振興建設進程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
2、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村鎮規劃與建設力度的對策
2.1對村鎮規劃與建設系統進行因地制宜地分類推進
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為進一步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穩健性發展,要求村鎮規劃與建設系統應當嚴格貫徹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的發展原則,在評估鄉村發展趨勢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不同鄉村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與發展特征,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套滿足于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規劃及其建設機制。根據近些年來我國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中所提出的要求,要求在對村鎮進行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要嚴格貫徹不同村莊的發展情況、位置因素、資源條件等方面進行分類推進,然后朝著特色保護、集聚提升、融入城鎮、搬遷撤并等發展方向進行分類規劃以及分別建設等系統性工作。
2.2加強對村鎮生態環境的管理與建設
根據近年來我國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所提出的規定,要求相關村鎮規劃部門要僅僅圍繞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性發展概念,進一步加強對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等原則的應用,在鄉鎮規劃中堅持以綠色發展的道路引領鄉村的振興建設。眾所周知,鄉鎮地區與絕大多數城市地區不同,其由于未經過過多的資源開發而享有大量的天然資源,同時也是各種各樣自然生態系統最為集中的區域。在貫徹綠色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好鄉鎮生態環境的規范化管理,生態環境的好壞與鄉鎮農業生產及經濟發展具有息息相關的聯系,惡劣的生態環境也不利于鄉鎮群眾的居住。這就要求相關村鎮規劃與建設部門要時刻地將鄉鎮生態環境的平衡性管理放在發展的首位,杜絕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應當通過整合鄉鎮當地環境資源,在基于環境保護的角度上尋找能夠與經濟發展并存的平衡性發展機制。在這一個過程中,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部分的思路開始入手,內容包括:(1)加強對村鎮環境的保護規劃。在目前的發展階段,集中在鄉鎮中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常見的環境問題。引起這些污染問題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農業生產過程中以及工業領域的生產過程等方面所造成的。針對這種問題,相關部門可通過在村鎮規劃與建設體系中加強對水污染的完善性規劃與控制,采取根據水體保護規劃的情況,統一管理鄉鎮江河流域,并對鄉鎮中所生產出來的生活廢水進行科學布局然后合理排放,并適當地增加排污點與排污數量。針對鄉鎮大氣污染方面,需要相關部門將鄉鎮的地形、地勢、風向等因素考慮進去,從而完善鄉鎮的整體布局。例如在建設工業用地的過程中要將風向因素考慮進去。針對鄉鎮生活垃圾的處理則需要集出臺相關措施嚴禁村民自行焚燒處理從而對空氣造成污染。
2.3加強對生態村鎮的建設與規劃布局
如何提升生態村鎮的建設與規劃水平,首先需要有關部門正確認識目前社會經濟體系與自然復合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然后從鄉鎮生態產業、人居、環境、文化等多個關鍵性環節開始入手,包括:(1)在目前的發展階段,鄉鎮生態產業的建設及其規劃主要涵蓋了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多個關鍵性發展戰略目標。針對生態農業的建設與規劃方面,要將目前農村青年力量多以大城市流失的因素考慮進去,。絕大部分農村年齡較大無法繼續維持耕種的生活狀態,考慮到鄉鎮農村人口數量將會越來越少的關系,因此需要進一步重點升級農業的生產模式,可通過采取構建完善的農業科技園區來幫助產業鏈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另一方面,根據鄉鎮地區的環境因素與天然資源優勢情況,加大力度發展鄉鎮生態旅游產業的建設,對鄉鎮中的文化旅游資源、自然、農業等優勢資源進行適當的開發,令鄉鎮中所具備的自然資源優勢能夠與生態旅游相結合,從而在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背景下也能夠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2)加強鄉鎮生態人居的建設。鄉鎮生態人居系統的建設主要指的將鄉鎮居民的生活環境朝著生態化、綠色化的思路進行發展。但在這一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相關部門需要出臺相關措施,在對村鎮規劃與建設中要重點關注節能、節水、節地、景觀設計等重要建設概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新興的節能技術應運而生。在對鄉鎮進行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可盡量引入目前適用范圍較廣泛的沼氣、太陽能、風能等極具優勢的新能源來對鄉鎮居住區進行建設。而在針對鄉鎮公共活動區域的建設與規劃中,需要將鄉鎮公共活動廣場、街道等具體布局因素考慮進去,在進行后續規劃的過程中也可以融入當地民俗概念的設計思路,從而建設出具有代表性與特色的鄉鎮公共活動文化廣場,從而豐富鄉鎮群眾的活動精神。
2.4加強鄉鎮交通網絡的建設與規劃
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我國鄉鎮的交通道路較與過去其長度總量不斷增加,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目前還有許多村莊地區的交通網絡布局十分不合理,也不夠完善,未能夠達到最基本的道路建設要求,這對當地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與此同時,絕大多數村莊地區的基礎交通道路在修建與建設的過程中往往側重于采用固定的模式來進行整體的規劃,設計方向與村莊交通網絡的布局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交通建設工程投入到后續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路面開裂這種嚴重村民人身安全的不良問題。例如某村莊的發展模式主要以種植蔬菜作為唯一的經濟來源,在村莊道理投入正常使用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對村莊實際情況的考慮,硬化的村莊交通道路在農民生收菜季節中,一旦遇到雨天道路則泥濘不堪,收菜的商販無法進入到村莊,而村莊中的村民也無法出行,這對村莊的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對村莊交通網絡進行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實際因素,不可一味地側重于村鎮道路的開發數量作為最終的目標,需要多方考察并因地制宜將鄉鎮群眾的出行方便性與經濟因素考慮進去,同時也好考慮不同地區的氣候情況、溫度、地形、土壤質地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性,科學合理地選擇合適的建設材料,從而避免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另外,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鄉鎮地區主要以農作的種植為經濟來源,因此還需要在物貯存出售的方面進行建設,例如完善或建立村莊中心冷庫與獨立性物流系統的建設與規劃,從而促進鄉鎮地區的經濟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鄉鎮規劃與建設目標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重點發展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明確村鎮的標準化規劃與建設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要求相關部門在促進村鎮建設的基礎上,要注重發展模式的因地制宜條件是否與發展目標相互平衡,并從宏觀的角度上適當開發鄉鎮自然資源,并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深入推動我國鄉鎮地區關于現代化建設目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仇保興.生態文明時代的村鎮規劃與建設[J].住宅產業,2016(5):10-16.
[2]李谷成,尹朝靜,吳清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1):141-147.
[3]蔣飛.論村鎮規劃設計工作的現狀及問題[J].中華民居,20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