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苗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及通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部分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年限較長,工程施工質量、設計理念與實際使用情況均無法切實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在工程使用期間交通擁堵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因此,為推動城市現代化發展,保證交通運輸的通暢,緩解城市交通出行壓力,本文對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設計方案進行研究,并闡述工程設計原則,力爭做到滿足車輛通行需求及城市發展需求。
【關鍵詞】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設計方案原則
1、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設計原則
1.1從實際出發
不同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年限、周邊區域環境情況、道路結構使用情況與各項性能下滑幅度均有所不同,需要結合工程情況,樹立正確的設計思路,保證工程方案切實可行。此外,在工程設計階段,采集水文地質資料、現狀路基路面情況、管線情況、橋涵構造情況、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情況、實際交通量等信息,并對路面結構層與路基結構進行取樣分析,判斷原有道路結構的利用價值。在已知工程信息資料基礎上,科學制定設計方案,保證道路交通安全與工程質量,有效利用原有道路結構,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將道路拓寬改造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1.2安全性原則
道路拓寬改造工程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服務水平和通行能力,通過擴大工程規模來滿足日益增長的車輛通行需求。因此,設計人員必須嚴格遵循安全性原則,重點處理原有道路結構中所存在的缺陷部位與質量通病,將道路結構穩定性與強度等性能提高至相關標準以上,并做好新舊路基路面結構的銜接設計工作。應綜合考慮安全性要求、技術經濟性的要求、環境保護的要求、可持續發展要求。
2、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設計方案分析
2.1總體設計
2.1.1平面設計
首先,在線形設計環節,綜合分析現場地形地物條件與技術因素,可選擇在道路中插入曲線,保持平曲線形的均衡和連續,尤其是起終點處與相鄰段落的銜接,以及平曲線位需要偏移處保持順適。其次,在加寬設計環節,將道路路段為設計依據,例如,在平曲線路段中,重點對曲線內側道路進行加寬改造,具體加寬值視平曲線半徑與行車速度等因素而定。
2.1.2縱斷面設計
提前開展現場實地勘察工作,明確原有市政道路工程最大縱坡值、最小凹形豎曲線與凸形豎曲線的半徑值。地面系統縱斷面設計按照城市規劃控制標高布設,對于無規劃標高的,應結合沿路范圍內地坪標高設計;主線若對指標要求較高的,有條件的應選用較高的指標,并注意線形連續,指標均衡;縱斷面設計應考慮與老路的關系,老路利用的如起終點段應結合路面加鋪方案設計;為保證行車安全舒適,縱坡應平緩;縱斷面設計應考慮路(橋)面排水的需要,無條件的通過其它排水設計彌補;地面系統中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位于同一縱面的,應考慮非機動車最大縱坡的要求。
2.1.3橫斷面設計
首先,為改善道路的通行能力,避免頻繁出現交通堵塞問題,需要將不同路段的實際交通量作為主要設計依據。例如,針對部分交通量較大的道路路段,在滿足道路紅線要求的前提下,可選擇采取路基加寬設計措施,并在交叉口路段中設置加寬漸變路段。其次,在道路橫斷面中設置人行道,正確處理人行道與行車道的關系,避免二者相互造成不良影響。最后,為改善道路路面排水性能,避免路面產生積水而形成交通安全隱患與縮短工程使用壽命,需要合理設定道路坡度,基于重力作用快速排除路面積水。
2.1.4交叉口設計
交叉口作為道路交通運行瓶頸,是決定城市道路是否暢通的關鍵。當前在部分道路工程中,交叉口交通干擾嚴重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時常在交叉口出現交通堵塞、道路交通事故頻發等交通現象。因此,需要對這類道路交叉口進行拓寬改造,在平交口空間充足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轉彎路口寬度,增加車道數量,加寬改造路面和人行道,更新交通標志標線,更新改造信號燈控制系統等,來提升道路交通的效率。
2.2改造路基設計
在改造路基設計環節,需要注重以下要點:第一,在路基高度受限時,為消除或控制新舊路基的沉降差,可選擇采取過水路面以及漫水橋涵等設計措施,這將有效預防和減少錯臺等質量問題的出現。第二,對原有路基壓實度進行檢測,如果路基壓實度不達標,則深入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如填料質量不佳或清淤清表不徹底。評估原有路基結構的實際利用價值,選擇采取路基加固補強或是挖除換填方式。第三,如果市政道路工程現場分布軟土地基時,需要在方案中采取換填法、排水固結法、強夯法等處理技術,有效解決軟土地基,避免在后續工程施工與使用期間出現路基不均勻沉降現象,并將工后沉降量控制在安全范圍。第四,為改善新舊路基銜接質量,需要嚴格控制施工材料,做好加筋處理作業,采取臺階開挖方式與分層填筑方式,對新舊路基采取搭接處理措施,防止新舊路基產生不均勻沉降,避免結合處產生縱向裂縫。
2.3改造路面設計
在改造路面設計環節,第一,做好工程實地勘察工作,全面掌握路面使用情況與實際交通量等數據信息,并在圖紙中標記原有路面結構中存在的缺陷部位,標記具體信息,如缺陷病害類型與具體范圍等。第二,開展路面彎沉檢測作業,準確判斷原有路面結構的承載性能,重點檢查是否存在路面不均勻沉降和裂縫問題。第三,在工程方案中合理選擇路面材料,如使用SBS改性瀝青混凝土材料,這類材料所鋪筑成型路面能顯著延長路面壽命、降低噪音、提高行車舒適性和安全性。
2.4病害處理設計
考慮到市政道路工程在使用期間承受較大行車荷載,容易出現路面裂縫與錯臺等質量問題。因此,為保證工程使用安全,需要開展病害處理設計工作,對各處缺陷部位進行修補處理。例如,針對路面裂縫,需要對裂縫寬深度進行測量,采取表面封閉法或內部修補法進行處理,并在路面板底結構上方鋪設瀝青混凝土面層,修整接縫,預防反射裂縫等質量問題出現。
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綜合社會效益,滿足現代化城市發展建設需求。因此,針對使用年限較長與存在交通安全隱患的市政道路工程,需要以拓寬改造為主,結合工程情況與城市發展規劃,科學制定道路拓寬改造設計方案,以推動我國道路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新瑩.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設計方案的探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15).
[2]鄒振東,李俊龍.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設計[J].低碳世界,2017(10).